周 莊
北京外國語大學法學院,北京 100089
同人作品意為同好者在原作或原型的基礎上進行的再創作活動及其產物。①簡而言之,其核心即為“對已存在作品的二次創作”。只要借用了其他作品的人物形象或其他設定,一般都認定為同人。在法律上如何對同人作品進行定性,存在一定爭議,我們應當區分其與剽竊行為和演繹作品的區別。
同人作品與剽竊行為所得結果都是以已存在的作品為基礎,也就是說利用了原有作品進行了再創作,但是兩者區別在于原創性上的差異。同人作品中能看到原作的人物形象以及思想精神,同時有同人作者的自己創作的部分存在,最重要的是同人作者承認自己的作品是由原作衍生而來或是向原作致敬所作,即承認同人作品與原作的聯系存在。而剽竊作品則將他人的智慧成果據為己有,拒不承認對他人作品的借鑒。
同人作品與演繹作品之間有借鑒性和衍生性的共同點,但也不能說明它們二者相同。演繹作品是改編、翻譯、注釋、整理已有作品而產生的作品,從其創作方式可知,演繹作品依托原有作品程度較高,所以同人作品是否是演繹作品,需要在其對原作保留的量上來進行區別對待。②如果該同人作品是以原作的人物形象、背景設定為基礎再加上自身的獨創部分所形成,能從中感受到原作的精神成果,此同人作品可算作演繹作品。而有些同人作品僅僅借用了原作的某些素材,進行了大幅度的創新,形成了一部完全不同的、全新的作品,即原作保留的量極少,則這部同人作品就不能歸類為演繹作品。比如2002年江南創作的《此間的少年》,其中登場人物來自于金庸筆下的經典形象郭靖、黃蓉、喬峰等,但背景從武俠世界搬到了當代大學校園,除了人物形象以外從中已很難看到原作的情節結構。所以同人作品在涉及到侵權糾紛時,應當區分演繹作品和非演繹作品,區別對待,不能一概而論。
1.署名權
同人小說或多或少在一定程度上都對原作有依附性,比如人物塑造、故事架構、情節安排、原作名氣等,所以無論是演繹性同人小說還是非演繹性同人小說,都應當尊重原作者的署名權。這方面歐美地區的做法值得借鑒,他們在作品開頭一般會發表一個放棄商業權利的聲明,在聲明之中都會提到原作者,比如:“棄權聲明:哈利波特系列及其一切人物情節屬于JK羅琳,但這個故事屬于我。我不以JK羅琳小說的同人故事賺取任何金錢利益。”③當今中國網絡上的同人作者很少在文章前有做類似聲明,但他們一般通過在原作專門的同人版塊發表文章,或是標題上標明原作的名字的方式表示文章的衍生來源。無論以何種方式表示,同人作品的衍生性使得其應當標注原作者姓名,否則就侵犯了原作者的署名權。
2.保護作品完整權
即保護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權利,這是一種純粹的精神權利。④我國《著作權法》第10條第4項規定了這種權利,并在第46條第4項中將這種行為規定為侵權行為。歪曲、篡改作品,不僅破壞了作品的完整性,而且可能損害作者的人格和聲譽,從而帶來不良的社會影響。⑤因為雖然歪曲和篡改行為的對象是作品,但作品反映的是作者的價值觀和精神面貌,如果歪曲、篡改的后果傳播開來,勢必讓大眾對本來作品的價值產生誤解,進而影響原作者的個人形象和評價。比如05年一位哆啦A夢同人作者被起訴,因其畫了一本名為《哆啦A夢大結局》的漫畫,畫中哆啦A夢因為電力耗盡而不再運作,而大雄為了讓哆啦A夢能重新活過來,努力鉆研成為了機器人專家,最終成功復活了哆啦A夢。該作者在網路上獲得廣泛關注后擅自將其出版獲利,進一步擴大了其影響范圍。原作者及版權公司將其起訴,因為這種同人行為嚴重影響了原著的形象,使很多讀者誤以為這是原作的思路和走向。時至今日,搜索“哆啦A夢 大結局”時,依然有人把這個結局當作真正的大結局在傳播,可見其影響之深遠。
但保護作品完整權也不能無限制擴張。因為是否影響作品完整權由作者認定,為了防止作者濫用這一權利而導致妨礙到一般的合理使用,著作權法一般規定,要達到有損作者的正當的精神利益或人格利益的程度,才能構成對作品完整權的侵害,著作權人才能追究對方侵權責任。如果同人作品只是與原作在藝術風格、背景架構以及精神內涵上有所不同,則不能一概而論為侵犯作品完整權的行為。
同人作品的存在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不以其謀取商業利益,即使同人作者有時會將他們的作品制作成成品在網路或者“同人展”上進行售賣,數量也很有限,破千已是極少數,重在交流而非獲利,幾乎不可能會與原作產生市場競爭、影響原作經濟利益,反而會對原作起到免費推廣宣傳的作用,也正因為此,原作者一般很少追究同人作者法律責任,有的甚至會鼓勵同人創作。像上文中所提及的“哆啦A夢同人侵權”事件,也是在該同人作者將作品商業化后才受到原作者責任追究。
不過,也并非所有的同人作品都不能商業化出版,因為著作財產權保護期并不是永久的。如果原作的財產權根據我國《著作權法》第21條規定已過保護期限,該作品已進入公共領域,故同人作品是否侵犯原作著作財產權的問題也就不再成立。如電影《大話西游》和小說《悟空傳》都是對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記》進行人物形象或情節的借用衍生而來,而《西游記》早已超出了著作財產權保護期限,所以這兩部作品的出版發售都是合法的。
著作權法實施的最終目的是保護并刺激知識創新,同時促進大眾接觸、學習、傳播知識和作品,而這兩個目的要同時實現,必須處理好壟斷和公益之間的關系,在賦予作者的權利和賦予作品使用者的權利之間達到一個平衡,既能鼓勵作者不斷創新,讓其有動力源源不斷的創造出新知識、新思想,同時也不妨礙公眾對作品的合理使用和傳播,不會導致知識資源的過度集中,阻礙知識普及。筆者之所以認為應當對同人作品給予著作權保護,正是因為這樣符合著作權法貫徹的利益平衡的理念——同人作者與原作者之間的利益平衡、個人利益與公眾利益之間的利益平衡。同時還要注意到,同人作品也會受到侵權的困擾。
同人作品之所以能在版權爭議的灰色地帶中頑強生存下來并蓬勃發展,這與原作者和出版商的默認態度直接相關。同人能起到免費推廣宣傳的作用,由于常常更貼合消費者的興趣,能在最短時間內抓住原作的精髓并吸引其他沒有接觸過原作的人,讓他產生去消費原作的欲望,它的效果甚至連官方花重金做鋪天蓋地的宣傳都比不上。部分同人作者有其龐大的粉絲圈,有些官方出版商常常會聯合一些圈內知名同人作者在社交網絡發布一些消息或舉辦一些活動,同人獲得了關注和發展,官方獲得了利益和人氣,二者雙贏,這是一個良性互動的過程。同人作為不可或缺的一方,其著作權也應當得到保護,否則很容易遭到原作者的“過河拆橋”。
同人圈常常是很多原創作家和漫畫家成長的搖籃,日本很多出版商也在同人作者中發掘有潛力的新人,促使其成長為真正的原創作家和漫畫家。藝術創作的起步往往是模仿,而同人這種兼具模仿和創新的創作方式很能吸引人,起步較容易,同時也為各位作者提供了一個互相交流、切磋的平臺,在同人的過程中培養自己的語言功底或作畫能力,著名的日本漫畫家組合CLAMP、漫畫家高河弓等都是憑借同人起家。我國現在正在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動漫產業作為一個重要陣地,應當借鑒外國先進經驗。創新的關鍵在于人才,給予同人作者適當的發展空間并積極正確引導,是培養動漫相關人才的重要渠道。如果過度強調原作著作權不可侵犯,則不利于動漫人才的培養和成長,進而影響我國文化產業的崛起,這也與著作權法的實施目的相違背。
由于不少同人作品的創作水平很高,但同時又處在版權保護的尷尬地帶,使得這些作品被一些不法分子盯上。不少同人作品被一些廣告公司或策劃人員看上,將其改頭換面甚至原翻不動地用于商業用途,而當同人作者試圖維護自己的權利時,對方律師會以“你的作品本身就沒有版權,所以我們拿來使用不會對你造成侵權”來反駁,使得同人作者沒有自保能力。為了防止這種利用立法空白謀取不當利益的行為繼續出現,應當完善對同人作品的著作權保護。
這是現今同人界普遍適用的方法。由于越來越多的作者在理解了同人的創作特點以及帶來的利益后,都對同人作品采取一種默許態度。在同人起步比較早的國家和地區,同人作者都自覺遵循著長久形成的慣例,尊重原著形象,禁止商業出版,只在特定交流區內發表和溝通,在作品開頭發表棄權聲明,在外界監督和自我約束中形成了良性發展。既維護了原作者的權益,也使得外界能夠默認同人的存在,鼓勵創作。這種版權者與同人“心照不宣”的約定使得不用法律的介入,在訴訟、合同上浪費大量的資源,就能使二者相互促進,獲得雙贏局面。因為一旦有一方打破平衡,版權者不給同人留一絲余地或者同人無視版權者的利益得寸進尺,則會兩敗俱傷。這種已有的處理同人問題的自律經驗,值得我國正在發展的同人界借鑒學習。
Creative Commons,通常被稱為CC協議,中國大陸將其稱之為“知識共享”,是為了打破傳統著作權的極端保護模式所建立的一種創作授權方式。它將幾種核心權利梳理出來,加以組合,創作者可自由選擇組合,以決定保留何種權利、分享哪些權利,與其是“不清不楚”的微妙關系,不如把自己的接受限度公布。這四種核心權利分別是:1.署名:必須提到原作者;2.非商業用途:不得用于盈利性目的。3.禁止演繹:不得修改原作品,不得再創作。4.相同方式共享:允許修改原作品,但必須使用相同的許可證發布。由于署名權基本不可能有授權者愿意放棄,在Creative Commons 3.0版本中成為必選項,而3、4這兩項權利互斥不能共存,于是最終形成6項組合:1、1+2、1+3、1+4、1+2+3、1+2+4。這樣一目了然,方便原作者管理和規范同人行為,同人作者也有規律可以遵循,不失為一個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網絡是同人產生和交流的主要平臺,因此規范同人行為的操作也應當依托網絡進行。同人作者交流常常在原作品的相關網站或是專門的同人網站上進行,這種聚集也為同人的規范提供了便利。在游客能自由瀏覽的網站應當發布同人必須遵循的規則,并將該帖永久置頂高亮,使得進入這個網站的人都能了解到同人的行為規范。而對于注冊準入的網站,在注冊步驟中應設置兩個步驟:1.“同人行為規范”這一環,類似于軟件安裝時的同意條款,并設置時間限制,一定時間后才能點擊“下一步”,體現其重要性,防止被注冊者忽略;2.“同人規范小測試”,設置同人行為規范基本知識相關選擇題,都是進行同人時應注意的最基本要求,5道左右,進一步加深注冊者的認識。同人的世界應當由同人作者主動來守護,借鑒先進經驗,從自律開始,逐漸獲得外界的認可和理解,才能進一步爭取同人作品的著作權保護。
以上的方法基本上能解決利益平衡中的前兩個問題,但第三個問題——同人作品本身被侵權的問題依然沒有解決。這個法律空白只能通過立法賦予衍生作品被抄襲、剽竊時向對方要求停止侵權、消除影響、賠償損失的權利,才能解決。
[ 注 釋 ]
①王錚.同人的世界[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8.3.
②李明江.侵權演繹作品的著作權問題研究[D].北京:北京化工大學,2012.
③http : / / www. jjwxc. net / onebook . php? novelid = 1305582% 27,2017-4-24.
④馮曉青.知識產權法[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0:130.
⑤上引④,第1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