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中鶴
延吉市人民檢察院,吉林 延吉 133000
在推進社會主義法治進程中,檢察官群體在法律監督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是否具備優良的檢察職業精神將直接影響其履行法律監督職責。但是要將檢察職業精神真正在檢察官群體中內化于心,外踐于行,關鍵在于提升檢察人員自身勝任力,增強其職業尊榮感和歸屬感,進而推進檢察職業精神建設。
職業精神往往是職業文化的濃縮,是職業文化的內核,檢察職業精神也如此。新形勢下檢察職業精神內涵十分豐富,檢察職業精神脫胎于檢察官職業行為規范,但比檢察官職業行為規范有更深層次的內涵;檢察職業精神根植于檢察官職業道德,但比檢察官職業道德有更廣泛的意義。檢察職業精神可以理解為檢察人員在檢察職業生涯中對職業價值的認識和追求,具體體現在檢察人員日常工作中的思維方式、意識形態和心理狀態。
“勝任力”(competency)的概念,由哈佛大學教授McClelland第一個提出,從1973年勝任力的概念提出至今,不同的學者對其的界定和解釋也不同。筆者借鑒人力資源管理中的勝任力理論,結合檢察工作性質,認為新形勢下檢察人員勝任力可定義為“面向檢察工作未來職業生涯的,能夠在檢察工作崗位上取得高績效的專業知識、工作能力、職業素養和工作態度等方面的特征”。檢察人員的內在勝任力展示出了檢察人員良好的綜合素質、實力水平和價值觀念。勝任力可以被認為是衡量一名檢察人員是否優秀的關鍵性標志,借助勝任力檢察人員可以彰顯自己良好的專業知識、工作能力、職業素養和工作態度,展示自己在檢察工作中某方面的核心競爭力和可挖掘的成功潛質,從而把自己培養成既有專業的法學理論水平,又有較高的職業素養復合型檢察人員。
由此可見,勝任力會影響檢察人員的檢察職業生涯,促進其專業水平不斷提高,職業素養不斷優化,幫助其在檢察職業發展道路上不斷前行。因此,要推進檢察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應重點致力于檢察人員個體自身勝任力的打造和提升。通過堅持正確的精神導向,以勝任力提升作為檢察職業精神培訓目標,構建與檢察官職業化發展相適應的檢察職業精神培訓機制,形成優良的檢察職業精神,對于進一步提升檢察人員的責任感、使命感,促進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筆者認為基于勝任力的檢察職業精神培訓機制應堅持以檢察人員為本的理念,需要從檢察人員的人員層次、具體崗位、個體差異等多方面入手推進檢察職業精神建設,進而增強其針對性、科學性、實效性。
一是貼近檢察人員的職業需求,進一步提升檢察職業精神培訓的針對性?;趧偃瘟δP烷_發的角度,以檢察人員的職業需求為基礎,從更廣闊的、更有針對性的、更切合不同檢察人員層次的視角,在檢察職業精神培訓中發揮導向性和指引性作用,不斷提高檢察人員的職業認同。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和“目標管理理論”給檢察職業精神培訓提供了理論支撐和有益的借鑒。針對檢察人員的不同崗位需求、學歷層次和專業方向,注重差異性、層次性和全面性,采取按需施教和因材施教的方式,將檢察職業精神培訓與其職業發展相結合,堅持統籌兼顧的理念,有針對性地分批、分類開展培訓,突出針對性和實用性的結合,滿足檢察人員的多元發展需求,從而促使其職業精神的養成,在潛移默化中將檢察職業精神內在化。
二是探索創新培訓模式,進一步提升檢察職業精神培訓的科學性。以檢察人員崗位特征的突出特點為重點,在兼顧整體一致性的同時考慮到個體差異性,以完善提升檢察人員的整體素質和專業能力為基礎,促使檢察職業精神培訓專業化、規范化,進而增強培訓的科學性。
三是注重培訓效果,進一步提升檢察職業精神培訓的實效性。要遵循崗位勝任力的特點和特征,積極拓展培訓內容,將法治思維、心理素養、檢察文化等融入到檢察職業精神培訓中,開展檢察職業精神理論研究、法治文藝、交流座談等文化交流活動,提升檢察人員的品位、開拓檢察人員的視野,在實踐中進一步促進檢察人員對檢察職業精神的具體認知和深刻感悟。同時,可探索建立檢察職業精神培訓信息庫,記載檢察人員尤其是新入職的檢察人員的培訓信息,并由各級檢察機關進行信息化跟蹤管理,使檢察職業精神培訓機制長效化、深入化、具體化。
從檢察職業發展趨勢來看,培育檢察人員具有高品質的檢察職業精神勢在必行。通過加強對檢察職業精神培訓機制科學化的建設,進一步提升檢察人員的責任感、使命感和榮譽感,進而促進司法公信力的提升,回應人民群眾對檢察機關的新期待,推動檢察機關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