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 鐳
浙江波寧律師事務所,浙江 寧波 315048
目前,職務犯罪的第一步體現在立案方面,有的因為案件小不立案,這種現象已經很普遍。這種現象與有關人員故意把立案的標準提高有關。根據刑法,如果貪污受賄的金額達到3萬及以上就可以檢查立案,進行懲處。可是很多地方檢查機關例外,他們會制定一個更高的金額作為可以進行立案懲處的標準。比如有的司法機關會將六萬元定為貪污、受賄立案的標準,這樣就降低了職務犯罪進行立案的標準。很多的犯罪人員就不會被立案,在違反法律的邊緣游走。
眾所周知,在法律中提倡自首與立功。根據近三年的數據,某地一共判處了100件職務犯罪案件,其中自首的案件就有84件,占總案件的84%;立功的案件有10件,占到總案件的10%。在許多案件中職務犯罪人員被認定成自首與立功,就減輕了許多案件本應該接受的處罰。對于這種貪污受賄的行為,犯罪人員肯定會非常小心活動不被發現,如果被發現的也會被認定成自首與立功減輕罪行,可是也不排除有人有悔改的心態,但是這種人比較少。
職務犯罪人員在社會中具有一定的公眾影響力和威信。職務犯罪不僅是一種對中國法律進行褻瀆的行為,也對人民群眾的基本利益造成了一定的損失。它比一般的刑事案件更加負面,本應該受到更加嚴厲的懲處。但是犯罪人員的身份均比較特殊,所以減刑的現象經常發生。有數據表明,犯罪人員減刑或者假釋的幾率達到100%之多。這種現象加劇了職務犯罪行為的發生率。
職務犯罪輕型化的原因很多,有犯罪人員的素質問題,也有立法不嚴的問題。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犯罪,都對社會與人民和諧造成不良的影響。這種現象值得我們引起深思。
對職務犯罪行為的真正目的進行懲處是為了遏制這種行為的發生,而不是單純地進行處罰。國家在制定刑法時,應該考慮這種行為的負面影響,加大懲處力度。對于想要進行犯罪的人也是一種威懾力,來增加他們的懼怕心理,從而減少職務犯罪的發生。犯罪人員進行犯罪時,一定經過經濟與法律之間的考量,如果利益比付出的代價大的話,那些人才會去選擇利益而觸犯法律。
刑法的作用是通過嚴厲的懲處對犯罪人員進行處罰,也可以起到對潛在犯罪人員進行教育的作用,以達到從根源上解決職務犯罪的目的。但是,輕刑化改變了法律本應有的懲處力度,嚴重改變了刑法的重要意義,將法律置于輿論之地。在這種情況下,公民感受到了不公平,可能會增加違法亂紀的行為,也大大地降低了人民群眾對法律和國家的信任。所以輕刑化的處罰手段可能會導致不良的案件持續發生,對當代的青少年也造成了不利影響嚴重影響了健康的法律文化。
最近幾年,在其他國家新的刑罰手段逐漸生成,已經出現了自由刑等刑事處罰手段。這些手段的誕生也表示著刑法在發生著輕刑化的改革,但是從世界的發展來看,刑事處罰正在向輕刑化的方向發展。輕刑化也只是一個概念,對于刑罰的輕重還要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進行考量,不能只是盲目地越輕越好,對于犯罪人的刑事處罰還需要滿足當代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群眾能否接受。因此司法人員必須轉變觀念,司法人員先要轉變觀念,才可以減少職務犯罪的現象發生。
修補立法中的漏洞,可以從根本上制止這種行為,使職務犯罪受到應有的懲罰。立法機關應該構建更加嚴格的法律,以防出現投機取巧的現象。工作人員應該從根源上杜絕官員與人民群眾的不公平對待,完善相關法律條文規定。政府工作人員應該降低判斷犯罪的標準,對犯罪行為嚴加懲治。只有這樣才能使潛在犯罪人員心理懼怕,降低犯罪率。
如果想徹底改進輕刑化的現象,應該完善司法環節。如果只從立法方面并不能有效地改善輕刑化,應該配合司法環節才可以。只有工作人員跟著司法環節同步進行,這樣才能實現立法改善的意義。司法人員只有心中銘記刑法,對職務犯罪現象嚴懲不貸,才能對輕刑化現象進行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