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坤
湖南工業大學法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7
國家統計局2018年1月18日公布最新老年人口統計數據表明,2017年末,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24090萬人,占總人口的17.3%,其中65周歲及以上人口15831萬人,占總人口的11.4%。由此可知,我國老年人口規模大,按照國際標準,我國步入了老齡化社會。在老齡化社會中,子女非法侵占老年人財產權益案件頻發,引發了一系列子女、家庭、社會問題。基于此,老年人財產權保障制度亟需完善。
老年人財產權保障存在諸多問題,以老年人子女“啃老”現象為例,隨著老齡人口的不斷增加,老年人子女侵占老年人現金、存折、股票、基金、房產等問題日益凸顯。一些不孝子孫常常把老年人財產當作“啃老”的對象。主要表現形式有三種:一是以借用為名行占有之實。以贍養、購房、經商、投資為理由套現老年人財產,并久拖賴賬。二是從代為保管變成據為己有。老年人子女在特殊情形下借用、代為保管老年人財產,當面臨生意賠本、結婚、購房、育兒等困境,將老年人財產挪為己用。三是老年人子女極力阻撓老年人再婚,采取各種手段侵占老年人財產。老年人子女“啃老”現象時有發生,嚴重損害了老年人的合法權益。
老年人財產權保障面臨難題的成因有以下兩個方面。第一,老年人民事訴訟取證難。基于對家庭成員的信賴,老年人在子女借債時不打借條,難以保留借貸的證據,助長了老年人子女欠賬不還的風氣。
由于老年人手中沒有借條,訴訟取證艱難,老年人財產權益很難得到有效保障。第二,老年人產權觀念淡薄。對作為個體的老年人而言,財產權首先是一種權利,并且這種權利受到憲法和法律的保護,國家有義務在法律上保障包括老年人在內的公民財產權。《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二十二條規定,“老年人對個人的財產,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子女或者其他親屬不得干涉,不得以騙取、盜取、強行索取等方式侵犯老年人的財產權益。”根據憲法及法律的規定,老年人的財產權受到國家的保護。老年人憲法權益保障的本質是保障老年人的幸福和尊嚴,離開幸福和尊嚴的法律價值導向會偏離法律的本質。①然而,老年人在家庭關系中處于弱勢地位,對子女“啃老”一再退讓,輕易將財產借給子女,默許子女取得財產所有權,老年人基于親情考量始終不愿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第一,提高老年人依法維權意識。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制。普法宣傳不僅依靠良法,還需要良善的普法之道。②為健全普法宣傳教育機制,增強老年人財產權保障維權意識,一是要落實國家機關普法責任。各級老齡辦、民政等相關部門應以喜聞樂見的形式向全體公民特別是老年群體普及法律常識,嚴格落實“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制。二是要增強老年人法治觀念,使老年人懂得依法維權。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加強法制宣傳教育。③老年人作為公民的組成部分,應成為普法的主體,不斷提高法律意識。三是相關部門要教育引導家庭成員善待長輩,自覺為老年人創造安定、和諧、寬裕的生活環境。唯如此,老年人財產權保障才能取得實效。
第二、完善老年人司法救助制度。針對老年人住房產權、財產管理等問題,要建立完善的老年人監護制度。首先,在對老年人的保護上,規定老年人在追索贍養費的案件中,可以不預交案件受理費;追索贍養費的案件的幾個被告住所地不在同一轄區的,可以由原告住所地法院管轄。其次,老年人可以申請法院對追索贍養費的案件裁定先予執行并可不預交申請費。再次,對于追索贍養費的案件,裁判發生效力后,因新情況、新理由,老年人再行起訴要求增加費用的,法院應作為新的案件受理。④最后,人民法院應從簡化訴訟程序、縮短訴訟周期、完善司法救助體系等方面入手,對涉及老年人財產糾紛的案件進行快速及時有效地解決。
總之,在新時代中國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的背景下,我國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工作難度大,情況復雜,是一項非常艱巨的系統工程。
保障老年人財產權益,需要全社會共同承擔、共同參與,我們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對此,我們應當更加專注于老年人財產權基礎理論的研究,在以《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為起點,以人權理論為中心的思想指導下,細化立法內容,逐步構建我國體系化、系統化的老年人財產權保障體系。
[ 注 釋 ]
①陳雄.中國老年人憲法權益保障實證研究[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7:155.
②付子堂,肖武.普法的邏輯開展—基于30年普法活動的反思與展望[J].社會科學戰線,2017(6):206.
③習近平.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J].求是,2015(1):1.
④廖永安.我國民事訴訟中弱勢群體保護論綱[J].河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