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雪梅
畢節職業技術學院,貴州 畢節 551700
當前,高職在校學生規模占高等教育50%以上。因此,高職教育不僅要授之以漁,弘揚工匠精神,著力打造技術、專業勞動者;更要思政教育樹之以德,讓學生真正有思想收獲,培養思想過硬、情操高尚,人品合格的高素質勞動者。
一是職業理想教育。重在對所學專業和將來打算從事的職業的認識和愛好、理想和信念的教育,使學生深刻認識到,專業技術技能學習是工作的前題,學好專業技術,好找工作,找好工作,工作是今后生活來源主要方式。職業理想是增強職業自信心和職業自豪感的重要基礎,是學好專業技能的前提條件和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清醒的認識。理想信念教育要從“適應學生,引導學生”的思路出發,特別是在對職業技術教育重視不夠,認識不深,辦法不多的地方,尤其是職業教育受到社會歧視,認為就讀職業技術院校是高考生實力差,分數低,沒有被本科院校錄取,才會選擇就讀高職高專院校,“低人一等、矮人一截”的“無出息、無長進”的個別地方,必須加強學生職業理想教育,引導幫助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榮辱觀,增強學生用心學好專業技術的自覺性和堅定性,以更大的信心和決心、勇氣和膽略,更強的責任感和自豪感,以“天災餓不了手藝人”、“技術技能闖天下”的雄心和勇氣,學好技術知識,練好技能本事,作為人才培養的根本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腳點。
二是職業道德教育。干部選拔需“德才兼備”,學生就業需“品學兼優”,任何企業、任何市場都需聘用技能高,品行好的勞動者。因此,高職院校育人,在突出以就業為導向的專業教育,培育工匠技能的同時,更要注重加強對學生職業道德品行教育,二者緊密相關,相互促進,缺一不可。職業道德教育,包括職業法律法規方針政策,形勢任務、人生價值、得失榮辱、名利觀念、健康心理等方面的教育,使他們能夠正確對待自己、正確對待專業學習、正確對待將來打算要從事的職業和正確對待他人、正確對待企業,愛崗敬業、忠于職守,處處展示人生價值,時時體現“人格魅力”,事事弘揚工匠精神。
三是職業實習實踐教育。職業道德體現了就業者的內涵本質,專業技能體現就業者的內在實力;職業道德是首要的、根本的;專業技能是關鍵的、核心的。二者不可偏廢,不可脫離。從某種角度說,職業技術教育是在校式的專業知識理論教育,尚還處于認識感知階段,而技能實習實踐教育則是專業認識與理論認識的深化,是專業知識理論指導實踐并向實踐轉化的重要環節,是技術向技能運用發展、實踐深化的結果。在就業前,學生參加專業相關的行業、企業進行“拜師學藝”,了解職業、專業、崗位工作屬性,理論與實踐相關結合,在實習實踐中發現問題或差距,調整學習重點,補齊短板。職業院校設置專業也要緊扣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產業,才能讓高職學生學好專業就好業。這就要求學生提高思想認識,培養專業興趣愛好,開展去企業、行業調研、實習,并完成規定課時量必要時間的鍛煉經歷,了解專業社會需求、社會發展,了解熟悉崗位任務崗位特點、工作要求,對比所學情況,取長處,補短板,從思想認識上提前進入崗位角色。
四是職業行為規范教育。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規范,要求技術技能的運用實施要講規矩、有規則、求規范,決不能有“隨心所欲”“我行我素”的“自作聰明”之舉。增強學生安全意識,特別一些高危行業的就業,如果不按規則規范規程要求操作,可能會造成人傷企損,甚至人亡企息的重特大突發事故。因此,要培養學生養成按規矩、按規則、按規范、按規程運用實施技術技能的良好習慣,一招一式都按規操作,成為“按規施術展技”的行家里手、熟練技師。
五是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高職生進行職業生涯的規劃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自信心,增強學生學習自覺性,避免學習的盲目性和被動性,讓學生清醒地看到今天的職業有發展,明天的前途不渺茫,今天揮汗苦鉆學得的技術技能對創造美好的明天充滿陽光。同時,通過專業學習和就業準備,畢業后循序漸進地努力工作,職業目標了然于心,便于從宏觀上調整和掌控自身職業發展,在人生職業發展中少走彎路。
六是職業就業指導教育。有了好的職業道德,有了過硬的職業技術,要真正把希望變為現實,在實踐中充分發揮職業技能的作用,就要闖過“招聘關”,這是實現職業教育的目的所在。這就要求學生在下苦功、真功夫、硬功夫學習專業技術理論知識和實驗實訓專業技能素質的同時,指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就業觀念,根據自身條件及社會崗位需要作出就業方向選擇,確保在面試的各種挑選中應選,在考驗中受聘,在迎戰中獲勝,擇到能夠合適的職業和勝任的工作。
實踐證明,沒有過硬的技能難就業,沒有過硬的人品難以長就業。堅持把技術技能教育就業和人品人格就業結合進來,全面實施“人品人才”工程教育,為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提供品學兼優、德藝雙馨和知行合一,適用高素質應用型技術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