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俊茹
(610000 北京藍鵬(成都)律師事務所 四川 成都)
民商法是我國法律中極為重要的一項內容,它保護了公司的私有財產和人民的私有財產,但是民商法應該隨著時代的進步做出相應的調整,由于經濟是不斷變化發展的,法律也應該跟上時代發展速度,為此我們需要深入分析這一問題,通過對各項法律法規的研究和以往民商法的條款,進行進一步的改善,以完善法律法規,以便更加有利于法律的實施。
平等性主要體現在對待各種私有經濟體待遇相同。私有財產民商法保護具有經濟主體的平等性,也即無論私有財產主體的社會身份、經濟地位存在多大差異,他們在民商法保護中都一視同仁,且遵循毫無差異的保護準則,民商法保護全部在法律范圍內的合法經濟體,不存在差別待遇。
即在民商法保護過程中,只有在公民的財產安全受到不法侵害并明確尋求司法保護的要求時,才會啟動民商法保護。也就是在安全期限內,絕不會主動干預私有財產,在經濟主體提出需求后才會進行控制和管理。
也就是如果發生私有財產侵權行為,確定施害人的賠償范圍應當以受害人的實際損失為主要依據。補償性賠償責任,是基于民商法理論確定的平衡侵權者、受害者利益關系的一種有效手段,有利于防止出現賠償獲益激發人為受侵害事件,從而能夠有效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
由于長期以來受到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當前我國公民的私有財產保護意還比較薄弱,缺乏主動利用民商法進行私有財產保護的意識。一些公民和非公有制企業主在私有財產遭受不法侵害時,不是運用法律武器進行及時保護,而是要么忍氣吞聲、大事化小。要么采取暴力等非法手段進行解決,往往造成得不償失的法律和經濟效果。同時,不少公民因為對民法、商法的性質、內容等缺乏基本的認識和了解,因而沒能夠對私有財產的民商法保護問題引起足夠重視。
任何法律制度都離不開有效的監督和監管,不主動干預的原則是民商法中的重要原則,意味著私有財產民商法保護的監督力量主要依靠私有財產受害者,使得私有財產保護缺乏強大的監督后盾,如果私有財產所有者民商法保護和監督意識不強,那么民商法保護的監督責任就容易淪為擺設。此外,當前我國還沒有設立專門的監督機構對私有財產保護責任落實情況進行監督,因此導致私有財產侵權事件中“維權難”的現象時常發生,有的甚至出現因為維權而對私有財產受害人的“二次傷害”,是民商法無法對私有財產進行有效保護。
針對當前我國居民私有財產保護和民商法意識淡薄的現狀,應充分利用宣傳欄、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和微博、微信、論壇、手機報等新型網絡媒體,積極開展普法宣傳活動。同時,要建立健全普法宣傳體制機制,加強對私有財產民商法保護的普法宣傳工作落實,讓更多的人們認識到民商法在私有財產保護中的重要作用和價值,并學會在受到不法侵害時能夠拿起民商法武器來保護自己的私有財產。
要進一步增強法治意識,積極適應市場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私有財產倍增化和多樣化的發展趨勢,及時將新出現的私有財產“新經濟”納入民商法保護范圍之內,不斷建立完善私有財產的民商法體系,努力實現用民商法保護私有財產實現 “全覆蓋”,確保各種形式的私有財產保護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一方面,可嘗試建立專門的民商法監督管理機構,針對嚴重違反民商法規定、惡意侵害公民的私有財產的不法行為進行積極監督和有效懲治,不斷提升民商法在保護私有財產方面的權威性和公信力;另一方面,應積極發揮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充分利用現代網絡等監督平臺和媒介,對違反民商法惡意侵害私人財產的行為進行曝光,切實采取有效的監督手段,形成一種倒逼機制,確保私有財產民商法保護責任的落實。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局面已經形成,公民的私有財產發生了很大的倍增變化,私有財產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因此,加強對私有財產的民商法保護顯得更為緊迫和重要。在全面依法治國和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下,公民要不斷增強 “合法的私有財產圣神不可侵犯”的理念,學會運用民商法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共同推動私有財產民商法保護責任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