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 躍
(250355 山東中醫藥大學管理學院 山東 濟南)
夫妻約定財產制度是夫妻雙方以口頭或書面形式明確約定關于雙方婚前個人財產或者婚后共同財產的所有權歸屬、債務清償以及離婚時財產分割等問題的制度。在夫妻財產有明確約定時,則排斥法定財產制的全部或部分適用,這是婚姻自由原則的延伸,是婚姻法領域內意思自治原則的具體表現。夫妻雙方對于財產有爭議時,依約定處理避免了雙方對于財產爭議處理時的很多矛盾,節省處理爭議的時間,也有利于夫妻關系的和睦穩定。
我國關于夫妻約定財產制度的規定起源于《中華民國民法親屬編》,該法僅規定夫妻雙方可以在結婚前或結婚后約定雙方的財產,雖然未在適用時間及范圍、有關第三人債務清償等問題上進行規定,但這算是我國夫妻約定財產制度在立法上的起步。建國后,1980年《婚姻法》將夫妻法定財產制用法條形式明確規定下來,夫妻約定財產制度并未過多闡述。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舊婚姻法在處理夫妻財產爭議時無法解決更加復雜的狀況,于是2001年新《婚姻法》則對此進一步闡述,目的是補充法定財產制,解決夫妻財產爭議。
第一,夫妻關系真實,包括已經登記結婚的法定婚姻中的夫妻、尚未登記的事實婚姻中的夫妻以及即將登記結婚的雙方三種情況,對于第三種的約束是一種附期限的約束協議,生效期限為婚姻登記之日。第二,夫妻雙方須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我國法理和相關規定,夫妻一方如為精神病人,則不能自主訂立財產協議。第三,意思表示真實,夫妻雙方應在自愿平等的基礎上建立有關財產方面的約定,如夫妻一方是被另一方采取脅迫、欺詐等手段訂立約定協議,則該協議無效。當然,夫妻雙方的約定也不能違背我國相關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
凡是合法訂立的夫妻財產協議,對夫妻雙方均有約束力,雙方須遵守協議,任何一方不得隨意解除或變更協議,如夫妻之間發生糾紛或爭議,協議有明確規定的,按照協議約定的條款解決。對尚未明確約定的財產問題,則遵循法定財產制度處理爭議。
夫妻約定財產制度對第三人的效力一般表現為其是否能對抗債權人。為了保護善意債權人的利益,夫妻雙方有關財產清償的約定,當然不得對抗債權人,其債務應由夫妻共同財產進行清償,債權人可向任何一方行使債權,但在夫妻雙方內部存在追償。如債權人知道財產約定,則約定可以對抗債權人,債權人行使債權須按照約定中的規定向特定一方行使債權。
隨著經濟發展,由于個人與家庭財產收入的種類越來越多,一些新興的財產收益往往又很復雜,網絡時代對一些婚姻當事人關于夫妻財產關系觀念的沖擊等原因,夫妻約定財產制度已無法全方位的滿足日益發展的社會狀況,相關法律規定過于簡單。
(1)立法者制定的規定過于寬泛。雖然立法者對于約定財產制的本意是補充法定財產制的缺漏之處,其規定并沒有充分表達出約定先于法定的原則,只是含混的表達未約定時適用法定財產制,但在日益發展的今天,夫妻關于財產方面的糾紛和爭議只會更加復雜,法律對全部問題往往都無法窮盡其規定,因此,在私法領域,意思自治原則尤為重要,法律應該對夫妻約定財產制度的重要內容制定更加具體的規定。
(2)缺少變更和終止程序。如果夫妻雙方口頭變更或終止協議,一方當事人卻不承認變更或終止,又或者夫妻一方的具體情勢發生變化,需要變更約定,但如何變更、變更條件都沒有明確的規定。
(3)約定時間、約定內容不明確。婚前雙方的財產約定是否為夫妻財產約定?以及婚前約定生效時間如何確定?新興財產收益是否可以約定?這些問題雖然在法理上有大致認可的討論,但在婚姻法上并未有規定。
依其約定財產制的內容而言,我國還未真正建立起夫妻約定財產制度,所以首先應規定其地位,擺脫婚姻繼承法與民法實際分離的長期狀態。對于約定時間,立法者應明確婚前和婚后的效力,財產約定的溯及力等問題。
目前我國法律僅對夫妻雙方關于婚前以及婚后財產的所有權約定有明確規定,對于雙方財產的使用、處分、收益、清償、財產分割等問題沒有明確規定。筆者認為,立法者應在一般共同財產制與分別財產制兩種情況下分別對以上內容進行規定,此外,還應將約定不明的財產推定為夫妻雙方共同所有。
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如夫妻雙方變更財產制,在不損害其他人利益,法律應當允許。所以,法律應該對允許變更或終止的條件、情形給予明確規定,以更好的維護雙方個人意愿及夫妻婚姻穩定。
夫妻雙方以口頭形式變更約定,一方當事人不承認變更時,處理爭議往往變得困難,更甚于書面形式有時也很難解決爭議,歸根結底是由于財產約定是夫妻雙方的約定,具有相對秘密性,因此,夫妻約定財產制度可以借鑒收養、繼承等程序,由國家公力對其進行干預,采取公證、登記的形式使雙方真實的意思表示得以相對公開,以更好的解決夫妻財產爭議與保護第三人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