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龍飛
(062250 河北省獻縣人民法院 河北 獻縣)
我國民商法主要包括兩個部分,即民法和商法,從民生和商業活動兩個方面對私有財產保護提出具體要求,切實保障公民家庭生活和經濟生活的穩定與發展。民商法為公民的私有財產提供了法律形式的保護,對維護公民權益,穩定社會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民商法保護公民私有財產具有平等性原則。所有的民事主體,不管其社會地位、所有制性質如何,其私有財產都應該得到平等的法律保護,其核心是設計公平的私有財產保護制度,面對不同的主體,都應該遵循相同的法律規范對其私有財產進行保護,使每個公民的私有財產都得到公平公正的保護。平等性原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關系的根本性質,對維持社會的和諧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民商法保護公民私有財產具有補償性原則。在私有財產受到侵犯后,被侵害人承受了一定的經濟損失,侵害人對其賠償過多或過少都不合理,容易引起民事糾紛,因此需要遵循補償性原則,對被侵害人的實際損失進行評定,損失了多少侵權人就相應賠償多少,從而使侵害人和被侵害人雙方的利益都能恢復到最初狀態,以保證司法公正。遵循補償性原則需要制定科學的損失評定標準,避免懲罰和過度補償的現象發生。
民商法保護公民私有財產具有不主動干預原則。執行民商法保護需要尊重當事人的主觀意愿,民商法本身只是制定私有財產保護的規范條例,不具有主動的強制要求,只有在當事人主動向司法機關尋求私有財產保護時,保護過程才能夠被進行,而不是由司法部門主動去執行。不主動干預原則一等程度上體現了民商法當中的意思自治原則。
我國民商法保護公民私有財產的制度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首先,我國法律體系中對公民私有財產的保護尚未完善,許多地方存在法律的缺失,導致法律難以實際執行。其次,私有財產保護缺乏有效的監管措施。與公有財產不同,私有財產由于其私有性的特點,國家難以進行直接的監管和法律保障,必須依靠主體自身主動對其私有財產的進行積極保護。再次,國民的法律意識淡薄,我國大多數公民對私有財產的保護意識處于較差的水平,當公民私有財產受到侵犯時,他們無法及時通過科學的渠道尋求幫助,導致利益損失無法恢復。除此之外,我國民商法保護機制并沒有很好地落實到實際生活當中,私有財產被侵害的現象依然大量存在,容易使民眾對法律失去信心。只有處理好上述的問題,才能更好的發揮民商法對公民私有財產保護的作用。
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識是完善私有財產民商法保護的首要措施,要讓公民知道權利被侵害是有法可依的,使其積極主動地進行法律維權。在進行法律普及和宣傳時,應該結合現代化得媒體宣傳手段,在電視、網絡上宣傳民商法對私有財產的保護機制,讓公民意識到民商法在私有財產保護的重要性,以此營造良好的法治氛圍。同時,政府可將一些相關的私有財產侵權案例面向群眾進行分析,講解如何科學合理地利用民商法在實際的侵權案例中爭取自己的權益,增強民眾對法律的信心。
目前,我國民商法中存在著一些條文,其可操作性差,執行力度薄弱,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存在著一定漏洞和難以執行的現象,無法滿足私有財產保護的實際需求。這就要求立法機構在法律制度體系構建的過程中,應該針對私有財產設計合理的保護機制,以貼合其私有性的性質。此外,隨著我國經濟和科技的不斷革新發展,私有財產的形式也呈現出多樣化,需要及時進行針對性的修編,制定新的法律法規來適應如今不斷變化的維權需求。
私有財產民商法保護需要將制度嚴格落實到司法實踐之中。一方面民商法的構建需要司法制度的共同協調,通過具體的實踐落實,將民商法保護機制運用到實際的家庭生活和經濟生活之中去,從中得到真實的反饋意見,以此幫助法律不斷完善。另一方面,將制度落實到實際生活的各個方面,才能夠完整體現法律存在的意義,真正發揮民商法對公民私有財產的保護作用。
總而言之,隨著時代的發展,加強我國公民私有財產的保護顯得尤為重要,民商法保護制度作為私有財產的最直接的法律保障,仍然需要對其法律體系和制度落實不斷完善,才能體現其真正的保護效益。與此同時,國民的私有財產保護意識和法律意識也需要不斷提高,從而全面實現公民的私有財產保護,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