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夏謠 李 珊
華南師范大學,廣東 廣州 510006
目前,我國的自由貿易區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基礎配套設施尚未不完善,尤其是在稅法規制方面。金融創新尚未完善的稅收政策和管制不夠嚴格的金融創新業務的稅收措施,很有可能會對自由貿易區的快速發展形成阻礙,并帶來金融等相關風險。
優惠政策的涉及范圍較小。大部分自貿區目前對于稅收的鼓勵創新的優惠政策尚未形成一個完整體系,已有的政策多集中于企業所得稅,增值稅方面的優惠較少;此外,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的前提是企業有盈利,對于剛起步可能出現虧損的創新型企業,不具有適用性。
加速折舊政策受歡迎程度低。固定資產加速折舊實質只是遞延納稅,繳稅總量并沒有發生根本變化;且該方法客觀上加大了企業核算的工作量,對于會計人員的要求較高,降低了企業享受此項優惠政策的意愿。
企業所得稅政策對創新型企業有較大的限制,對創新型企業的個人所得稅支持不夠。根據現行《企業所得稅法》的規定,企業實際的廣告費和企業宣傳費在一定比例的營業收入之后,不會放在納稅的前列,這可能導致企業的一些經驗發展的正常費用不能在稅前進行扣除。此外,鼓勵創新的大多數優惠政策大多都集中在整體的企業層面,對獨立的個體高端人才的個人收入沒有可適配的稅收優惠政策。
促進貿易的稅收政策在自由貿易區實行。在試驗區注冊的或試點地區的金融租賃公司,應列入融資租賃出口退稅試點地區。根據企業申請,按進口料件內銷或者按照國家實際檢查關稅政策。在當前的政策體系下,產品和設備生產企業免征對試驗區內生產性服務企業進口所需的物資和設備,但貨物的企業從生活服務業的進口,以及法律、行政法規和相關規定,并明確排除免稅。完善試點口岸離境稅政策,適時研究,擴大試點企業和貨運承運人的范圍。
同時,稅收制度的改革應當在不涉及轉移利潤和使稅基遭到侵蝕的前提之下,依據稅收制度的改革和國際通用手段,對于當前稅收政策進行改善。由此看來是我國企業對于離岸股權投資和離岸業務進行適應并促進我國企業發展。我們可以了解到,國際慣例的重要措施。然而,這種稅收立法在我國基本上屬于空白狀態。對于香港、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應當合理借鑒,從而加強管理中國的離岸稅收制度,探索稅收發展的新思路,為對外股權投資的管理和在中國境外稅收來源的新方法和新模式將是一個長期的探索過程。
稅法調控在金融創新中的作用在于,稅收法治為金融市場主體實施創新行為提供了正確的指導、合理的評價和超前的預測。稅法對金融創新的規制應包括稅收法定性、稅收公平性和稅收效率等一系列原則。因此,要想能夠實現稅法對自貿區金融創新的順利規制,就需要對稅法基本原則進行深入貫徹。首先,必須堅持自由貿易區金融創新的稅法規制。我們應該用法律明確規定的理論邏輯和國際趨勢來控制政策風險。提高自由貿易區基本事務的立法水平勢在必行。當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沒有立法經驗,可以授權國務院制定自由貿易區統一的行政監管,建立稅收體系中的最高層次,包括稅收制度,建立促進金融創新的法律基礎。
對于開展的“金融機構與小微企業簽訂的借款合同在印花稅上面減免征收的措施”的稅收優惠政策進行深入貫徹落實,并在相關自貿區范圍內劃分的高新企業子公司實現出口減稅和退稅制度的試點范圍,鼓勵金融租賃企業成立可以對國內市場進行拓展業務并且占據國際市場的項目子公司,以鼓勵自貿區企業快速發展,促進自貿區稅收制度的成熟。
對于高新技術企業進一步進行簡化稅收處理,做好政策宣傳和引導,實施先進技術企業,在服務外包領域的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已確定的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和科技中小企業,進行實際的開發費用和扣除在研發活動和科技企業一批稅收優惠政策,將有效地提高產量和高新技術成果的轉化率,讓創新的稅收激勵納稅人享受對稅收優惠的快樂,并引導企業做大做強。
稅收制度的完善有利于自貿區更好的進行金融創新,金融創新也促進了自貿區經濟的迅速發展,提高了我國的綜合國力,由此來看,自貿區金融制度的改革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關注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