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玉
(大同大學音樂學院,山西 大同 037009)
作為多民族國家,我國各個地區都有屬于自己的地方戲曲,比如四川的川劇、安徽的黃梅戲、廣東的粵劇等。相比于民族音樂,流行音樂的大眾化特征更為顯著,同時還需要采用戲劇手法進行創新。以《情怨》為例,在創作時就充分借鑒了京劇的行腔特點,結尾部分則采用拖腔的方法處理,從而增強了整首曲子的韻味。再比如王力宏演唱的《在梅邊》,則是借用了傳統戲劇《牡丹亭》中的情節,并且在音樂中直接加入了原唱樂段,在唱法上也進行了模仿,從而將昆曲唱腔、戲劇特色及流行音樂結合在一起。該作品不僅富有時代色彩,傳統戲曲的加入及故事情節的描述更是令聽眾耳目為之一新。同時也證明,在流行音樂當中,民族文化元素確實十分活躍。再比如周杰倫所演唱的《東見破》,恰如其分地將民族元素和現代音樂融合在一起,不僅歌詞富有傳統文化的韻味,采用的唱法及技巧也烘托出了歌曲的氛圍,歌曲背景古典懷舊結合現代音樂的節奏,從而形成一種十分獨特的風格。
在20世紀80年代,西北風創造了中國歌壇的奇跡,將大陸原創歌曲推向了最高峰,同時也出現了一大批極具實力的演唱者。傳統文化底蘊加上強烈的搖滾節奏,現代唱法的演繹都使西北風成為當時的潮流,特別是胡月的《黃土高坡》等曲子表現尤其突出。此類作品不僅吸取了陜北民間音樂的調式,同時還引進了西方音樂思維,內容方面則汲取了北方音樂的能量,歌曲內容風格獨特,情感強烈,可以說是鄉土搖滾及民族音樂的中和,也是現代流行音樂發展的重大突破。自此以后,國內歌壇涌現了一批極具民族特色的作者和作品,比如李瓊所演唱的《山路十八彎》等。其中頗具影響力的騰格爾,他始終堅持以蒙古族的民歌為自己的創作基礎,并且在中國流行音樂中始終占據著一席之地。上述作品都是從傳統地域民間音樂中汲取了最適合自己的音樂元素,再運用現代意識及表現技巧進行創新,這些作品不僅恰到好處地保留了傳統音樂的韻味,同時又富有鮮明的時代氣息,不僅藝術形象極為動人,所包含的情感更是感人至深。
在遠古時期,我國的樂器主要是編鐘、塤和古箏等,之后發展成為笛子、琵琶、嗩吶等。我國民族樂器不僅數量眾多并且歷史十分悠久。民族樂器不僅音色獨特,還具有十分豐富的表現力。所以運用民族樂器來使自身更加多樣化,從而增強作品的個性色彩,也成為流行音樂發展的一條新途徑。以王勇為例,他曾在國內知名搖滾樂隊擔任鍵盤手,可以說是最早開始創作中國搖滾的先行者,他一直沒有放棄使用民族樂器。比如他曾經運用古箏等民族樂器創作的《往生》,不僅體現了現代音樂的創作理念,還體現了民族樂器的豐富表現力,可以說是流行與傳統結合的典范。馮小泉和曾格格夫婦既是流行歌手,同時也是民族器樂演奏家,他們更是將民族樂器和流行音樂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簫、笛子等傳統民族樂器讓他們的作品顯得既時尚又十分地優雅。除此之外,部分演奏家及樂隊也使用各種民族樂器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比如《我只在乎你》等。民族器樂藝術在我國歷經數千年的發展,從古代的《春江花月夜》到近現代的《瑤族舞曲》,可以說在民族音樂中民族器樂作品占據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上述作品不僅演奏技法及演奏樂器都十分豐富,藝術魅力及藝術價值也各不相同。所以,從民族器樂作品中汲取靈感,也是流行音樂發展的新傾向,從而使流行音樂具有了豐富的傳統器樂元素。以卓依婷的《化蝶》為例,就是以《梁山泊與祝英臺》的主旋律為基礎,再比如“女子十二樂坊”所創作的流行音樂作品,則對傳統音樂的經典曲目重新進行了詮釋。
流行音樂中的傳統音樂元素,既是對傳統音樂的顛覆及創新,同時也是對傳統音樂的重構。流行歌曲中的民族音樂元素充分印證了民族音樂的價值,從而賦予民族音樂獨特的藝術魅力,并且為民族音樂的繼承與發揚開辟了一條全新的道路。大量喜愛流行音樂的年輕聽眾有更多的機會了解民族音樂,充分體會民族音樂的藝術魅力。從另一個角度而言,無論流行音樂如何借鑒西方音樂,從根本上講卻仍然源于中國文化,依然是中華民族情感精神在音樂層面的體現,很大程度上仍然繼承了傳統音樂的理念,代表著民族音樂將來的發展傾向。從本質上講,它仍然從屬于中國文化系統,同時也是中國音樂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傳統音樂的拓展與創新。由此可見,盡管中國音樂雖然不斷受到西方音樂思潮的沖擊,甚至失去了部分傳統的因素,但它卻通過借鑒西方音樂形式而增強了自身的表現力,與其說民族音樂受到了流行音樂的壓制,倒不如說是民族音樂通過流行音樂得到了更好的體現。甚至可以這樣說,流行音樂和民族音樂之間存在著不可分割的密切關聯,彼此互相借鑒,互相融合,從而實現各自獨特的藝術魅力,在中華民族肥沃的文化土壤之中不斷生根發芽,創造出全新的音樂作品及音樂文化。■
[參考文獻]
[1]楊韻.民族音樂元素在我國流行音樂中的應用思考[J].音樂時空.2015,19.
[2]馮嵐嵐.中國流行音樂對民族音樂的吸收運用[J].焦作大學學報,2012,02.
[3]趙燕.民族音樂元素在我國流行音樂中的體現[J].飛天.2011.22.
[4]陳曦.中國流行音樂中的民族情結[J].人民音樂,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