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丹
(四川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四川 成都 610101)
據歷史記載,長笛起源于歐洲,在長笛的不斷發展之后,長笛逐漸成為了歐洲近代之笛,并在交響樂隊以及其它樂隊中占有了主要的地位。隨著長笛在交響樂隊之中的不斷應用,長笛演奏已經成為交響樂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接觸長笛,了解長笛。由于長笛音域高昂,所以歸作為高音樂器,并且憑借著演奏的表現力豐富、音色和音效優美、彈奏方式較多等各種天然音樂優勢,所以吸引了廣大的音樂愛好者,導致越來越多的音樂人投身于長笛專業演奏。人們常常使用長笛來演奏自然界中一些純天然的聲音和事物。比如說螺旋的回音以及清脆的小鳥叫聲等等,其音樂表現力和表現效果十分令人驚嘆。長笛與竹笛在樂器的音色個性方面,二者相比來說,竹笛在于注重表現音色的清脆,而長笛在于注重表現音色的清新。由于竹笛的音量較大,從而常常作為獨奏樂器。而長笛趨向于與樂隊相融合。甚至與其他樂器相比,長笛也能由于表現力突出,而贏得廣大人民的青睞和喜愛。本文通過描述在巴洛克時期長笛的發展情況、發音原理、演奏技巧、演奏規范等,讓學習長笛的人可以更好的以此來了解和把握巴洛克時期的長笛作品。
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長笛有如下經歷。先是最初在野獸的骨頭上打洞的骨笛,之后是竹子制作的竹笛,后來傳入德國之后經過改革成為長笛。由于改革后的長笛音色音效非常完美,從而得到了人們的不斷流傳。長笛作為一種旋律較高的樂器,外形上具有多個音孔,又采用了鎳銀管的材質以及圓柱形的體型,最終吹奏出飽滿和諧的效果,極度體現了樂器的表現力,廣為演奏者的喜愛,比如說著名的莫扎特,就經常用長笛演奏,現在許多交響樂隊也常常應用長笛這一樂器,并將其作為主要樂器。在其中,由于長笛作為獨奏樂器,從而可以不用伴奏,只用長笛一個樂器即可完成較好的效果。當然,目前的許多作品之中,也將長笛,短笛等相互搭配使用。
人們在探究長笛的音效與音色的時候,首先需要分析長笛的發音原理,清晰了長笛的發音原理之后,將有利于提高自己吹奏長笛,然后發出合理的音效和音色。
由于人們對中國的笛子都比較熟悉,從而在探究長笛的發音原理的時候,可以在理解中國的笛子的發音原理的基礎之上,理解長笛的發音原理。長笛的發音方式屬于邊棱音,即在向長笛的吹嘴吹氣后,氣會以氣流的方式在管內相互碰撞,最終發出聲音,之后又在共鳴管之中發出共鳴的聲音。由此可知,長笛者在演奏規范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說演奏者手拿長笛過高或者過低、嘴型不正確、站姿不正確,都將直接影響氣流,從而最終影響音效和音色。由于作為十二平均律的長笛樂器有多個音孔,并且音孔都各自有各自的效應。比如說從最下面開始,每放開一個音孔,就會使其增加半音,但如果將所有音孔都堵上,將會發出長笛中的最低音。想想發出高音區則需要交錯應用音孔。
想要演奏長笛,首先需要學習長笛的演奏技巧。演奏技巧對于演奏者而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長笛的基本技巧如下,長笛需要人們雙手拿著笛子,通過相應的口型和呼吸方式在笛口與其構成七十五度銳角來吹奏。吹的時候需要空留1/3的吹孔,放在吹孔三分之二的位置即可,但如果要用全嘴覆蓋吹孔,會使吹的口風過于大,從而影響效果。口型盡量要正,并且自然,否則很容易會因角度問題等影響管內的氣流,從而影響最終吹出的音色和音效。在應用音孔的時候,需要手指很自然的在鍵孔上滑閉,通過這一方式來影響音效。當然在演奏作品的時候,演奏者可以根據長笛的聲音自行哼唱,增強演奏過程中的樂趣和氛圍。在練習樂譜的時候,可以根據樂譜和伴奏譜,在鍵孔上快速的挪動手指,練習如何使其發出正確的音效。想要完成最基本的長笛吹奏方法,就必須明確區分出長笛的低音,中音和高音的范圍,以及正確運用吸氣和出氣的方法。比如說在吹氣的過程中,一定要足夠自然和放松,過于緊張會使吹奏者感覺自身的氣不夠用。只有放松了才能正確利用胸腹結合式吸氣的方式演奏。只有學習了這一系列演奏技巧,并能對其靈活運用,才能較好的演奏出完美的長笛作品。
對于初學長笛者而言,站姿對最后的效果是有一定影響力的。因為站姿會影響吸氣問題,吸氣問題又影響吹出的音色和音效,從而學習長笛的人要有正確的站姿,養成正確的站姿習慣后,促進吸氣問題,最終吹奏出較好的音色和音效。長笛作品演奏規范中的站姿問題如下,首先由于坐著會影響吹氣,使學習者更覺得氣不夠吹。所以需要應用以下正確的站姿,吹笛者上身保持正挺,下身雙腿稍微岔開,人字形平站,整個身體微微向前傾,并將力度放在前腳掌上。這樣的站姿有利于解決吹笛者氣不夠出的障礙問題,對后期吹長笛似的吸氣問題起著決定性作用。所以在培養長笛者的演奏規范的時候,首先需要培養吹奏長笛的人的站姿。養成良好的習慣才有利于后期的練習情況。當然在目前的教學者教學過程中,只重視吹奏者最終發出的音是否正確,沒有在教學之初為學生矯正站姿,甚至從來都沒有重視過站姿問題,即使在后期學生出現發音問題的時候,也沒有對站姿問題提出重視。然而在巴洛克時期,吹奏長笛作品時,人們是非常重視演奏規范的,比如說學習之初的站姿問題、吹長笛時的吸氣問題、長笛吹奏音樂作品的力度問題。
吹長笛時的吸氣問題,將直接影響結果,吸氣問題直接決定著最終的音色和音效好壞。從而想要有正確的演奏規范,必須要重視吹長笛時的吸氣問題。因為吸氣問題處理不好的學生一定也吹不好長笛。對于用外氣來演奏的長笛而言,吹奏者需要用最自然的氣吹氣,說話的力氣即可。但許多吹笛者身體過于僵硬,從而吸進去的氣非常少,最終感覺到氣不夠用。長笛作品演奏規范中的吸氣問題如下,頭、上身以及手都要絕對的放松,然后再采用胸腹結合式吸氣,吸滿氣,直至能感覺到氣的位置是否占滿了肺部。由于每個人的吹氣力度以及方式都是稍有差別的,但吸氣方法可以是相同的,從而在巴洛克時期,人們將吸氣方式納入到長笛作品的演奏規范之中,并對其作了足夠的重視。讓學習長笛的人真正的掌握好氣息運用的度,對后期的學習起著決定性作用。因為不能掌握好氣息運用的度的學習者,必將影響長笛的音色與音效。
想要演奏者深刻的理解演奏的音樂作品,教育者不僅要對作家所處的環境做相應介紹以及介紹音樂作品的演奏風格,還要讓演奏者可以明晰在每個時期音樂的力度強弱。在巴洛克時期,人們將演奏音樂作品時的力度大致規范為一個弱到一個強之間。因為這樣表現出的力度變化不是很大,方便了演奏者對音樂作品的演奏。從而在巴洛克時期,人們將吹奏音樂作品的力度納入到長笛作品的演奏規范之中。不過演奏規范并不是由老師在每一個樂曲中都為學生講解哪一句為弱點,哪一句為強點,其中長笛作品演奏規范中音樂作品的力度問題如下,讓學習長笛的人自己從樂譜和伴奏譜中哪一句為弱點,哪一句為強點,以及最強為幾個f,最弱為幾個p。并讓學生自己吹長笛感受音樂力度,從而以此方式強化自身在吹奏音樂作品時的力度。于是在巴洛克時期,培養學習長笛的人吹奏長笛作品的演奏規范就是讓演奏者分析樂譜和伴奏譜中的強點和弱點,再讓演奏者自己吹長笛感受音樂力度的方式強化自身吹奏能力。
長笛在巴洛克時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從而使得演奏者想要學習演奏長笛,則需要從巴洛克時期的長笛作品入手,來探討巴洛克時期長笛作品的演奏規范,并且從巴洛克時期長笛作品的演奏規范中學習一系列技巧,以應對演奏過程中遇到的各種音樂技能等障礙問題。在學習演奏規范的過程中,做好基礎鋪墊。如果基礎打得扎實了,則一定有利于后期掌握長笛技巧。然而在目前的長笛教學過程之中,教育者很少關注演奏者的演奏規范,只擔心演奏者發的音是否正確、是否有錯音以及發出的拍子是否正確。缺乏嚴謹系統的演奏規范,從而演奏者想要深刻的理解演奏的音樂作品,則需要重視巴洛克時期長笛作品的演奏規范,從中學習相關的經驗和技巧。■
[參考文獻]
[1]曹天.巴洛克時期音樂與中國同時期音樂比較[J].歌海,2011,04.
[2]高潺,祝捷.淺談巴洛克時期的音樂藝術[J].青年作家(中外文藝版),2011,03.
[3]董蓉.巴洛克時期的裝飾音現象(上)[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00,04.
[4]王沛.淺談巴洛克時期長笛作品的演奏規范[D].中央音樂學院,2015.
[5]曹天.巴洛克時期音樂與中國同時期音樂比較[J].歌海,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