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宇凌
(武漢音樂學院,湖北 武漢 430060)
具相關調查,中小學音樂教師中,專業型的合唱指揮教師相對缺乏,絕大多大數屬于普通型的師范院校音樂專業畢業,基本未經過專業的合唱指揮課程的訓練。由于教師們對合唱指揮這門學科專業知識的缺乏,所以教師們在教學過程中依舊采用一般領唱或齊唱的教學方式,缺少對學生多聲部演唱方式、識譜指導以及聲部訓練等方面的指導教學。
縱觀中小學音樂課程教學工作的實際開展,就小學音樂教學而言,人教版小學音樂教材共有十二冊,整體教學內容較多,而音樂教學課時安排較少,課上要對歌曲進行學習,課下復習時間又相對缺乏,加之家長們更多關注的是孩子們的文化知識的成績,而比較忽視藝術素養的培養。所以學生在課下幾乎是沒有參與多聲部合唱活動的。
無論是小學還是中學音樂教學,多聲部合唱教學內容設置普遍應該從簡單到困難,讓學生循序漸進、系統化地學習,但實際教材內容設置中,基本按照單元模塊進行編排,缺乏多聲部合唱歌曲入門教學內容的編排,授課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難以很好地演唱較難、較長的曲目,直接導致部分多聲部合唱曲目被放棄教學。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家長過分注重學生成績,對孩子藝術表演方面的培養關注程度較少,絕大多數學生的音樂感覺素養不高,而對合唱教學而言,識譜水平、演唱技能、音樂表達都離不開學生自身的音樂基礎,學生音樂水平良莠不齊也直接阻礙了多聲部合唱教學的有效開展。
處于小學教育階段的學生,心理和身體發育還未成熟,只有學生對新知識內容產生興趣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當中,中學生相比較之下就比較容易引導和管理,但學習興趣的高低依舊會對學生的實際學習產生影響,因此,音樂教師在開展多聲部合唱教學中,務必要改革創新教學方式,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從而調動學生對多聲部合唱的學習興趣。實際教學中,音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播放多聲部合唱視頻,并對合唱視頻進行簡單的點評,也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觀看感受,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是觀看同齡人的合唱表演視頻,能夠將學生快速帶入合唱學習當中,有利于提高多聲部合唱課程的整體教學效率。
多聲部合唱教學的入門環節就是合唱的基礎聲部教學,為了提高多聲部合唱課程教學的整體效率,音樂教師可以采取自由式的多樣教學方式:a.實際教學中,教師帶領學生做充分的warm up(唱前熱身)讓學生身體的部位在充分放松的情況下,又積極的為接下來的歌唱做好準備。而后是要精心的準備開聲環節,除了常規的氣息、聲音的練習方法外。還要利用輕松多變的方式來進行訓練,增強枯燥練習的趣味性,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使自己的歌唱技能得到練習。b.除此之外開聲練習中,還要多與接下來要唱的歌相結合,可以將歌曲中重點,和難點的部分編成短小的練習,在開聲時進行訓練。這樣能讓學生對于重難點有個提前的準備,加深影響。c.引導學生用多種形式,聆聽聲音。比如首先是單聲部聆聽訓練,進過長期這樣的訓練一旦某一聲部內部出現過高或過低的雜音,問題就會直接被學生聽出來,從而快速的調整。其次是兩個或三個聲部交叉唱和相互聆聽。合唱的藝術性主要體現在和諧的音響中,我們訓練聽,也就是為了更好的唱出和諧的聲音。d.由于孩子們在生活中長期聽唱單聲部的歌曲,導致他們在演唱多聲部時,不論是聽覺還是演唱都會不適應。此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先學唱低聲部,待其唱熟后,教師演唱高聲部,學生唱低聲部。讓學生清晰地辨別自己所在聲部和教師所唱聲部的區別。學生多感受,多聽,多唱后,就能感受到學習過程中成功的喜悅,從而消除對多聲部合唱的畏懼心理。e.除此之外,采用輪唱的方式進行教學,也是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的一種途徑。輪唱過程中,要求學生在各個聲部的節奏音準之間彼此模仿重復,也就是后一位同學在規定時間內對前一位同學聲部的節奏旋律進行模仿重復,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增強多聲部合唱教學課堂的趣味性,還能夠讓學生對自己聲部的掌握不受干擾,有利于提高多聲部合唱課程教學的整體效率。
處于中小學教育階段的學生,身體和心理發育還未完全成熟,這一時期加強學生多聲部合唱教學,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音樂情懷,還能夠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因此,授課教師務應該積極創新多聲部合唱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切實提高中小學多聲部合唱課程教學效率,從而培養學生綜合全面地發展。■
[參考文獻]
[1]繆裴言.重視并加強合唱教學-對中小學合唱教學的思考與建議[J].中國音樂教育,2016,02:19-23.
[2]肖眉雅.中小學音樂課堂的多聲合唱實驗與研究[J].音樂時空,2015,08: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