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佳
(湖北第二師范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5)
學生所接觸音樂表演的程度與時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因此,學生的音樂表演能力不同、感受不同、基礎不同,造成了個性突出,無法更好的進行音樂表演,現階段的高校音樂表演課堂上學生比較多,教師只是講授基礎性理論知識,進行整體的授課,沒有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個性化教學,這使得學生無法充分的掌握音樂表演的關鍵點,不利于學生學習音樂表演。
我國音樂表演的發展并不完善,教材的內容過于理論性,造成了音樂表演教師對理論知識沒有進行深刻的理解。在音樂表演教學的過程中,會出現教學情況和教材內容脫軌的情況,教學的目的不存在固定性,這在一定的程度上造成了音樂表演教學無法具備成效。部分高校把音樂表演課程當做選修的課程,對其不重視,在一定的程度上打消了學生的積極性。或者是高校音樂表演教師的資歷不充足,知識根據自身的經驗進行教學,無法把理論知識與教學的內容進行結合,課堂教學活躍度不夠,學生無法充分的掌握音樂表演,在很大的程度上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教師,濃厚的興趣能夠有效的調動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用積極的態度對待學生,充分的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可以主動積極的進行探索,開拓學生的創新思維,一方面能夠有效的改善教學的環境,另一方面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音樂表演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調動學生對音樂表演的熱情,加強音樂表演與文化的結合;應該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豐富教學的風格;應該把實踐與理論結合,使用情景教學,營造音樂表演的文化氛圍。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每個民族都具備自身的藝術表演方式以及文化傳統。因為每個的審美與文化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因而形成了形式與內容方面的音樂表演差異。因為每個民族的文化理念是不同的,所以每個民族對待音樂表演的態度也是不同的。音樂表演的主要特點展現在樂、舞以及歌三個方面的結合以及使用道具配合進行表演,在教師教授的過程中,應該把音樂表演和舞蹈以及文化進行有機的結合,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充分的認識到音樂表演中所蘊含的文化,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的把文化以及音樂表演進行融合。
在音樂表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教授情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產生著極大的影響,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對教學的成果與質量產生著影響,因此,音樂表演教師應該全面的使用各種教學辦法,有效的豐富音樂表演課堂教學的風格,有效的提升音樂表演課堂教學的效率與質量。在音樂表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有效的調動學生音樂表演學習的興趣與熱情,充分的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這也是學習好音樂表演的重要前提,音樂表演教師應該給學生講解音樂表演中的文化,全面的對音樂表演的精髓進行介紹,充分的激發學生的音樂表演學習興趣。音樂表演教師也可以加入到學生的隊伍中,和學生共同思考音樂表演的文化內涵,想象作品的源泉,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更好的掌握自身學習到的知識,另一方面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與此同時,音樂表演教師也應該和學生多進行互動,經常性鼓勵學生,這樣也可以有效的提升音樂表演教師自身的教學能力。
在對我國音樂表演文化進行研究的過程中,部分研究學者從社會經濟情況、歷史文化情況、自然環境情況等多個方面進行多種類型的劃分,但是只限于某些民族或者是某個地區。音樂表演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依據音樂形成的文化背景,布置相關的學習環境。例如,教師在薩滿舞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布置相關的場景,它所展現的是薩滿教的神話故事,教師可以把學生的頭飾、服裝等安排成相應的景象,這樣學生可以更加快速的進入學習環境中,并且充分的感受到請神以及祭祀活動的真諦,從而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專注能力。利用具備民族氣息的道具進行情景教學,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并且在教師積極的引導下,學生可以充分的了解人們的生活,從而有效的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總而言之,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對人才專業性的要求越來越高,音樂表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不斷的提升音樂表演教學的質量與效率,有效的改善教學的辦法,不斷的進行教學形式的創新與變革,只有這樣,才能夠充分的滿足社會不斷發展的需求。因為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音樂表演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特點,設計出科學合理的教學辦法,從而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和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楊娟.淺析音樂表演專業教學模式與人才培養[J].青年文學家,2014,13.
[2]曹理.音樂學科教育學IM[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