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正星
(福建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福建 福州 350007)
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小學階段音樂課程開展的目的,是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展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管樂課是小學音樂課程體系中的重要內容,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不僅要從學生實踐性的角度,對學生的演奏技巧進行教授,還應該從人文性和審美性的角度挖掘音樂的情感價值,讓學生獲得全新的音樂體驗。在小學生管樂課課程設計中,一些教師習慣于利用課內講解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刻板機械的訓練,這種教學方式雖然能夠保證教學的專業性,但是對小學生的情感、態度培養卻是一種限制,因此,教師在實踐中應該堅持課內外相結合的教學原則,豐富課外實踐形式,將學生從管樂課堂引入到社會生活中來,在參與演奏中,提高對音樂的感知、理解和表達能力。
音樂不僅存在于課堂上,也存在于生活之中。在小學生管樂課教學實踐中,教師不應該將學生對音樂的感悟局限在課堂之上,而是應該擴大學生的音樂感知范圍,將學生帶到社會生活中來,通過形式多樣的課外實踐,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以及探索音樂的途徑。在小學管樂課教學中,開展豐富多樣的課外實踐,首先能夠激發學生參與管樂學習的興趣,在傳統課堂上,學生的主要精力都要集中在單調機械的訓練中,這與小學生的認知發展相違背,而將學生引入到實踐中來,能夠調動其多重感官能力,提高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并在愉悅的氛圍中深化對音樂的感知和理解;其次,有利于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育的萌芽階段,機械的訓練、沉悶的氛圍會壓抑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造成思想的遲鈍、情感的缺失,如一些小學生在局限的訓練空間內缺乏鍛煉機會,在表演中怯場、焦慮、自卑,針對此,在課外實踐中,教師可以用集體演奏的方式打消學生的膽怯心理,提高心理素質;最后,拓展學生的音樂視野,讓孩子將音樂從課堂延伸到生活中來,在交流中提高審美能力。
在小學生管樂課課外實踐活動中,學校、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多元化社會資源,為學生提供形式多樣的實踐途徑。目前常見的課外實踐活動主要以下幾種形式:
第一,主題形式的管樂課課外實踐活動。主題形式顧名思義就是以某一特定主題為表演方向的課外實踐活動,如歡度國慶、歡度兒童節等。這樣的主題形式對管樂的演奏在內容上有所限制,無論是個體表演還是集體表演在曲目選擇上應該緊緊圍繞主題。在小學管樂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關注這些主題活動,并組織學生報名參加。在主題形式的課外實踐活動中,小學生不僅能夠得到演出鍛煉的機會,還能進一步體會節目主題,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例如以“國慶節”為主題的活動中,教師通過對曲目的選擇與設計能夠讓小學生進一步了解中國近代史,并培養其愛國主義情懷。
第二,競賽形式的管樂課課外實踐活動。競賽形式是激發學生參與熱情,培養其自信心、榮譽感,檢驗其演奏能力的重要途徑。在小學生管樂課課外實踐活動中,不僅有專業等級考試這種競賽,也有社會某些機構組織的競賽活動,教師在實踐中為學生選擇一些符合其發展階段的競賽。在活動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個人參加,也可以以集體的形式參加。競賽意味著淘汰,在巨大的壓力下,學生的學習熱情空前高漲,不僅能夠迅速提高自身的理論知識,還能夠高效吸收教師講解的表演技巧,更能夠在心理素質上進行調解,提高抗壓力、抗挫折能力。
第三,社會形式的管樂課課外實踐活動。音樂是一種交流的語言,也是一種人文情感的傳遞,在小學生管樂課課外實踐活動中,教師還應從音樂的本質出發,組織學生開展一些公益性表演活動,例如將管樂隊帶到敬老院為老人們演奏,用音樂實現與老年人的情感交流,這樣的活動對于培養孩子的思想道德素養、人文意識具有重要意義。當然由于社會條件限制,供小學生選擇的社會形式的課外實踐活動非常有限,而學校、教師以及相關的社會機構應該在這方面作出努力,為孩子的音樂表演提供更加多樣的途徑和更加廣闊的空間。
對于小學生而言,參加課外實踐活動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豐富人文情感,發展社會能力中不可缺少的環節。但是教師在引導學生參加實踐的過程中又該有所平衡,不僅要平衡管樂課內外的關系,更應該平衡管樂課與其他課程的關系,控制課參加課外活動的時間,避免由于過度參加課外實踐活動而造成成績下滑,引起家長的反對。只有在正確處理課內外教學關系的前提下,才能夠真正體現課外實踐活動的價值。
在小學生管樂課程教學中,豐富課外實踐活動對于學生的綜合發展非常重要。但是為保證課外活動的效果,教師在實踐中還應該注意以下問題:第一,提高自身的管樂專業素養。教師的職業能力是保證課外實踐效果的關鍵,在課外活動中,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自身的主導作用,不僅要在管樂演奏上給予學生全面的指導,以增強學生的信心,還應該做好課外實踐的相關工作,靈活應對、解決一些突發問題。第二,對課外實踐進行精心設計。在管樂課外實踐活動中,教師應該根據演奏內容對節目進行精心設計,提高演奏效果,讓學生在表演中不僅能夠得到鍛煉的機會,還能夠進一步體會分享音樂的樂趣。第三,注重對學生特點的分析。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使其非常樂意參與課外實踐活動,但是對于公開演奏,一些學生缺存在著怯場、焦慮等心理,針對此,教師應該深入對小學生心態的分析,及時幫助其環節心理壓力,在團隊的幫助下提高在演奏中的表現力。第四,做好管樂演奏的教學評價。課外實踐活動也應該作為管樂課程評價的重要內容,在演奏結束后,教師要對個體和整體的表現進行點評,鼓勵其演奏中的良好表現,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讓學生在實踐中不斷提高。第五,與家長做好溝通。在實踐中,教師應該提前與家長做好溝通,讓家長了解實踐活動的內容、流程以及應做的準備工作,以獲得家長的支持,保證小學生管樂課外實踐活動的順利進行。
總之,在小學管樂課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從學生綜合發展的角度出發,為其設計豐富多樣的課外活動形式,保證學生能夠在課外活動中得到更多的鍛煉,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其學習管樂的興趣,更能夠提升其對音樂的審美能力。當然在開展課外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還應該注重小學生的發展特點,提高活動設計的趣味性,最大限度地獲得家長的支持,以確保課外實踐的順利進行。
[1]趙娜.短簫在小學音樂課外實踐活動中的應用—以延吉市新興小學為例[J].大眾文藝,2016,22:210-211.
[2]孟凡偉,范征世.探究小學生管樂課課外實踐活動的形式與途徑[J].中國校外教育,2015,28:3.
[3]楊顯英.讓課外活動成為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J].大眾文藝,2014,07:22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