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博 郭 璐
(衡水學院,河北 衡水 053000)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我國高校舞蹈體系也取得了相應的發展,舞蹈的教學質量有了極大的提升。另外,在舞蹈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素質方面的教育也更加的重視,對學生舞蹈表現力的培養也更加的重視。下文就學生舞蹈表現力的培養進行分析。
舞蹈表演屬于一種舞臺空間藝術,對表演者的以下幾種素質有著較高的要求,(1)藝術感受力、(2)舞蹈審美素質、(3)表演技巧、(4)舞蹈表現力等。在舞蹈表演中,表演者要想完成一段優美而又流暢的舞蹈,就需要利用相應的方法來將舞蹈的內在思想給表現出來,如利用自己的各種表情,或者是利用自己的肢體動作等。[1]在舞蹈教學中,要想提升學生的表演能力,使其表演能夠吸引廣大觀眾,就需要提升他們的舞蹈表現力。
所謂舞蹈表現力,指的是舞者通過相應的舞蹈動作或者技巧,來將其對舞蹈的體會以及情緒等表達出來。如果舞者的舞蹈表現力缺乏,那么他們的表演就會缺乏張力,不能夠調動觀眾的情緒,進而打動觀眾。故此,在舞蹈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舞蹈表現力。
舞蹈表現力的提升需要依靠不同學科的相互配合才能夠實現,例如,音樂、美術等學科的配合,在多方面的影響之下,學生的綜合素養如果得到提升,就能夠使舞者對舞蹈的內涵更好的表達出來。故此,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要加強課外學習,以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增強自己的文化修養。這樣一來,一旦學生遇到了困難或者問題,就能夠第一時間去進行解答。其次,教師要為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學習目標,讓學生多去參加選修課的學習,以促使學生成為一個復合型以及綜合型的人才,這樣可以幫助他們更深層次地理解舞蹈的內涵,理解舞蹈的情感表達。
要想提高學生的舞蹈表現力,需要夯實學生的舞蹈基礎,要提升學生對舞蹈動作的反應速度,提高他們對舞蹈動作的協調性。在舞蹈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各關節的訓練,使學生在舞蹈表演中都能夠做到動作自然大方。另外,還要培養學生對舞蹈節奏的掌控能力,以促使舞者的舞蹈動作不會顯得那么的生硬,要使舞者能夠賦予每一個動作強烈的感情,乃至賦予每一個動作強烈的生命力,以增強其藝術感染力。在舞蹈教學中,舞蹈表現力的提升并不是幾節課就能夠提升的,而是需要學生長期的訓練,需要他們多參加實踐,才能夠使自己的舞蹈變得更加具有生命力,進而使自己的表演打動觀眾。
1.對學生的內在情感體驗進行訓練
舞蹈表演者要想使打動觀眾,就需要先被自己舞蹈所感染,這樣才能夠用內在的情感去打動觀眾。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讓學生去體會舞蹈所要表達的情感,這樣有助于學生將內心的情感融入到舞蹈動作之中,進而將舞蹈的內在思想情感通過舞蹈動作表現出來。[2]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在教學之前,教師需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更好的體驗舞蹈意境,并通過這種情境來引導學生快速的進入到舞蹈表演之中。如,在對學生進行民族舞蹈教學之時,教師可以結合相關的圖片或者視頻,來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這一彌足的民族風情以及舞蹈內容等。接下來再對相應的舞蹈音樂進行播放,讓學生對該民族的舞蹈音樂的節奏有所掌握。此時,教師還需要重視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通過在課堂上讓學生即興表演的方法,來提升他們的舞蹈創編能力。
2.培養學生對舞蹈音樂的把握
每一首音樂都有著相對應的情感路線,舞蹈者在表演過程中要對音樂所表達的情感色彩進行領悟。然后利用音樂的配合,將舞蹈的內涵更完美的表現出來。故此,在舞蹈表演中,音樂在其中的作用至關重要,只有當舞者將音樂藝術以及舞蹈藝術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才能夠加強學生對音樂的理解,進而提升學生的舞蹈表現力。[3]故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音樂鑒賞課來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當學生對音樂能夠快速地理解之時,就能夠更好地將舞蹈動作表現出來。
綜上,在高校舞蹈教學中,教師要想提升學生的舞蹈表現力,就需要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要夯實學生的舞蹈基礎;要重視對學生內在情感的培養。這樣一來,就能夠使學生的舞蹈表現更具感染力,更能夠調動觀眾的情緒。
[1]張晶晶.淺析高校舞蹈教學中學生舞臺感的培養措施[J].黃河之聲,2015,21:50-51.
[2]孫達,李曼.關于高校舞蹈教學中提高學生舞蹈表現力的策略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08:52.
[3]周里.淺析高校舞蹈教學中學生藝術表現力的培養[J].美與時代(下),2014,05: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