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濤
(山西藝術職業學院,山西 太原 030012)
單簧管自誕生至今已有近300年的歷史,這期間其構造經過不斷演化,它在管樂團以及交響樂團中所發揮的作用也在隨之變化。隨著我國音樂產業的繁榮發展,單簧管以其獨特音樂魅力走進大眾的視野,如何正確理解它在這兩類樂團中所扮演的角色,從而能對將要選擇加入樂團工作的單簧管學生以及單簧管演奏者提供一些理論幫助。
單簧管可以看作所有木管樂器中音域最為寬廣的樂器之一,能夠跨越三個半八度,且其音色獨特,音質豐富,能夠隨心所欲的表現許多演奏技巧,具有無限的音樂可能性與較強的適應能力,因此,單簧管在兩類樂團中所發揮的作用不容忽視。但我們也應該清楚,不管是演奏技巧、方法,還是在樂團中所起到的實際功用,單簧管在不同的樂團都有著各自的角色扮演。
在交響樂團中,單簧管位于木管組,因其獨特的音色與寬廣的音域備受作曲家的喜愛。事實上,將單簧管納入交響樂團是1721年菲利普·泰勒曼在此樂器進行一系列的改良之后所創作的合唱作品中率先運用的,之后由約翰·斯塔米茲將鞏固了其在樂團中的位置。進入古典主義時期,以海頓、莫扎特為首的一大批音樂家開始關注單簧管的創作。莫扎特對于單簧管尤為推崇,他認為單簧管的音色與人類的音色極為相像,創作出了許多優秀的單簧管作品,他還被認為是第一位在交響樂中賦予這一樂器重要地位的作曲家。此后,隨著單簧管樂器的不斷演化、精進,各樂派的音樂家都在為單簧管音樂的發展做出努力,使其在樂團擔任更加重要的角色。
在管樂團中,單簧管的發展歷史較之交響樂團時間更短。管樂團是由軍樂演化發展而來,想要了解管樂團的發展歷程,首先就需要對軍樂的歷史進行了解。所謂軍樂,就是軍隊所獨有的藝術形式,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而單簧管實在18世紀后期才出現在歐洲的軍樂隊。隨著時間的發展,樂器制造業的成熟,軍樂隊也在不斷擴大編制,至19世紀甚至出現了專門的軍樂學校。而管樂團應是20世紀真正意義上興起的,是由于人們的審美需求以及軍樂團自身的發展,使得軍樂團逐漸向室內化發展,最終形成管樂團。管樂團的不斷擴大,使得越來越多的音樂家注意到了這一新型樂團發展的潛在動力,紛紛為其創作優秀作品,也為單簧管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會。
在交響樂團中,單簧管的編制是依據單管和雙管而定的,根據作品的需要進行合理變化。單簧管在負責主旋律的詮釋時,其獨特的音色不但能夠營造一種神秘的氣息,還能夠刻畫出富有變化的意境。交響樂團以這種與人聲相似的樂器能夠更好的傳達作品的音樂內涵以及作曲家的心聲,也因此,音樂愛好者們稱其為樂器中的“演講者”。由于單簧管獨特的樂器構造,使得它擁有多種調性,它的音樂表達也根據調性的變化而變化,其寬廣的音域為它提供了多種選擇性,可以高亢明亮,也可以低沉婉轉,為作品平添幾分故事性。除音色與音域之外,單簧管的音量也變化多彩,演奏強音時,單簧管能夠發出爆炸般的響聲,而在弱奏時,它又能表現的如同清風拂面一般輕柔,如此豐富的音樂表現力使得單簧管在交響樂團中能夠駕馭更加重要的角色。
從功能上來看,單簧管同其他多種樂器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交響樂團,而這些音色各異、風格不同的樂器以一種合理的搭配形式共同完成一首作品的詮釋,樂器之間的相互配合使得各聲部層次分明,旋律線條突出,能夠展現氣勢恢宏的音樂效果,也能夠體現細微的情感變化,而這種多變音樂色彩正體現了交響樂的特點。就音色而言,單簧管同其他樂器相比具有鮮明的特點,即使在重奏中也能夠輕易分辨,因此,它對于旋律線條的把握以及音樂情感的走向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單簧管具有極強的適應能力,對于多種表演形式都能完美切換,甚至斷音、琶音也能夠很好的展現,再加上其獨特的音色特征,更奠定了它在交響樂團中不可替代的地位。首先,單簧管在交響樂中能夠讓音樂的戲劇沖突更加鮮明。在交響樂團中,各個樂器在演奏中都各司其職,依據各自的特點擔任適合自己的角色,雖然樂器眾多且音色各異,但合奏出來的音響復雜卻不混亂,能夠較好的體現音樂的故事情節和內在情緒。且單簧管能夠演繹極富歌唱性的旋律,具有良好的獨奏條件,其獨特的音色能夠使得旋律更加宛轉悠揚,這是其他樂器所無法企及的。其次,單簧管能表現豐富的音樂表情。樂器的音色僅是樂器進行音樂詮釋的一種形式,交響樂團通過合理的樂器布局,通過音響的強弱對比、音調的變化以及節奏的快慢對比都能夠使音樂更具表現力且更具細節性。單簧管能夠非常輕松的表現音樂的強弱變化,且豐富的音區能夠讓它滿足情感表達的豐富需求,讓音樂變得更加鮮活。
在當前的管樂團中,單簧管已發展成為其中無法替代的一種樂器。它不同于長笛明亮的音色、大管深沉的音響,它富有變化性、適應性,不但能夠承接各類和聲,在演奏旋律線條時同樣具有非凡的音樂表現力。而它的這些特點,也成就了它在管樂團中的獨特地位。管樂團擁有相對固定的編制,其最大的特點就是群體性,在整個樂團中的人數也是最多的,一般由16至18個人負責三個聲部的演繹,第一聲部負責主旋律,二、三聲部為伴奏。單就人數而言,單簧管已經能夠組成一個規模不小的重奏樂團,這三個聲部之間互相交流,配合整部作品。而在管樂團中的單簧管能夠得到更加充分的發揮機會,享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管樂團中擔任首席的單簧管等同于交響樂團中的首席小提琴。
在管樂團內,單簧管在自己的聲部中以及在整個樂團中都需要注意合理配合。與在交響樂團中的自由演繹不同,在管樂團單簧管首先要配合本聲部的演繹。由于管樂團中單簧管家族龐大,演奏的過程中首先要互相配合,做到音樂的整齊、統一,否則演奏出來的音響將如同一盤散沙。演奏者在演奏的過程中應仔細聆聽周圍的同一聲部,并盡量去貼合所聽到的音響,這樣才能夠保證音響的凝聚性。其次,樂手們須調整好自己的呼吸,保證樂隊能夠形成循環呼吸,在同一聲部的演奏中,演奏者們不于某一個相同氣口換氣,以保證音樂的連續性。其次,單簧管應配合整個樂團的演奏。由于單簧管音色的特殊性,且在管樂團中的數目可觀,如果配合不當則會顯得非常突兀。比如,單簧管在音響強弱變化時往往會導致音高的偏離,弱音時,高準易偏高,反之,則偏低。在表演的過程中,演奏者應仔細傾聽相同的音型,并做出合理調節。因此,單簧管演奏者須在保證自己演奏完整性的同時,去關注音樂的整體性,以保證音樂的完美演繹。
單簧管自誕生至今,許多優秀的音樂家都為其創作過優秀的作品,而它也被廣泛的應用于各類作品中,包括獨奏與重奏。其寬廣的音域、極具個性的音色特點使得它極受各類樂團的喜愛。樂團的演奏是由眾多樂器的相互合作才能夠完美的呈現作品,僅憑任何一種樂器都無法實現,無論是在管樂團還是交響樂團,單簧管的地位都是不可替代的,這不但是因為其音色的獨特性,更是因為它能夠很好的融入樂團之中,具有強大的適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