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麒銘
(川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四川 內江 642150)
在聲樂演唱過程中,語言的問題尤為重要,觀眾要通過語言聽清楚演唱者演唱的內容,假如演唱者的語言不清晰、含糊,就會對演唱效果造成影響。所以,在聲樂教學過程中加強對普通話語言發音的認知,研究聲樂教學中普通話語言的使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人類發音沒有單獨的發音器官,而是使用呼吸、消化器官來做發音器。人在唱歌的時候,聲音要通過聲道形成。聲道主要由聲帶、喉腔、咽腔、口腔、鼻腔、軟腭、硬腭、舌、牙齒及口唇組成。這和普通話課程中的發聲原理完全相同,因此,讓學生了解聲樂與普通話之間的關系,對聲樂教學的順利開展是非常有利的[1]。
重視聲樂教學過程中普通話的字正腔圓,是聲樂藝術在不斷發展過程中人們形成的共識。
在現代聲樂教學中,部分教師與學生將重點都放到了口型方面,對普通話語言在聲樂教學中的作用有所忽視。但是,我國美聲要想能夠持續發展,就要將美聲和普通話語言相互融合,從而能夠取長補短,提高聲樂的演唱效果[2]。
在歌唱音響學中,普通話韻母的發聲在歌唱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響著歌唱咬字的規范性和歌唱咬字的音樂性。
韻母屬于咬字成形的規范字母,在歌唱時候咬字的口型是通過韻母發生規范動作進行決定,以此表示韻母在咬字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韻母母音在發聲過程中規定了咬字器官的口腔空間與口形。在歌唱的時候對韻母發聲動作控制的正確性要求較為嚴格,和歌唱時候的咬字發音正確性具有密切的聯系[3]。
韻母發聲還和歌詞音樂性具有密切的聯系。在歌唱過程中,韻母能夠充分展現出樂曲的音樂性,韻母在歌唱咬字的過程中具有高音變化及時值轉變的功能。具體分析,樂曲中歌詞的對位關系都是通過韻母決定,在歌曲中的某個字表現其對位的連續幾個高低不同音符的樂句發聲時,也就是使韻母對位發聲實現的,以此表示韻母及音符具有對位關系[4]。
單韻母a、o、e、i、u、ü是構成復韻母、鼻韻母的基礎,因此,單韻母發音的準確與否必然影響歌聲的質量。在歌唱的時候對單韻母進行練習,使學生基于吐字純正,還能夠使單韻母接近于實際演唱,從而提高歌唱發聲器官的技能,保證發聲狀態良好。在訓練過程中還要重視民族唱法、美聲唱法在單韻母發聲時候的音響效果,重視西歐唱法中意大利語言o、o、e、i、u的音響特點。統一咽口部“咬母音”感覺及單韻母發音的方法,在民族唱法訓練的過程中重視“字領腔行,腔隨字走”和單韻母發音統一[5]。
a——舌平放,口張開,唇不圓
a母音是所有母音中最重要的一個母音。 在發a母音的時候,舌頭要放平,舌位要低,擴大口腔的開度,氣流根據咽壁往上,聲音著點力為小舌。要求氣息流暢,并且協同共鳴,聲音自然且修飾。在a音的時候,喉頭最接近于平靜呼吸部位,如果無法有效使用氣息,那么就無法控制氣流流向,還會使氣流沖到硬腭。此聲音位置較低且靠前,不容易唱的圓潤、通暢及響亮。部分演唱者在唱a的時候聲音晦暗,主要是由于沒有挺直后咽壁。在聲樂教學過程中使用a進行練習,能夠看出來聲區變換優點及缺點,還能夠看出來哪里不平衡不協調。
在聲樂教學中,當教師通過訓練其它母音來導入歌唱時,最終還要得到這個“a”。得到了理想的“a”后,歌唱方法才能得到鞏固,否則,就會失去其他母音。它說明了“a”母音在所有母音發聲中的核心作用。
在聲樂訓練過程中發a的時候,上下頜要保持一定距離,舌頭松弛,舌頭向前下門齒背。口腔張大放松、自然,不強制動作。
o——舌根半升,舌尖下垂,圓唇
在o母音的時候,舌根升半,且舌尖下垂,圓唇。在發音的時候小舌及軟腭向上拱起,并且口腔的開度大,聲音的著力點靠前。o母音容易唱的飽滿、渾厚,氣息通常并且得到胸腔共鳴,使用o母音練習的過程中能夠解決喉位較高,解決聲音白、卡、擠的問題。
聲樂訓練過程中發a的時候,上下頜要打開,開度小,舌根半升,舌尖松弛,在發o母音的時候,嘴唇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其收成圓形,此為發準。唱o沒有o是指不僅能夠利用音響認定o發的是否純,還能夠利用鏡子對嘴型的正確性進行判斷。在發o的時候一般會將喉嚨撐大,或者下顎過于下壓壓住喉嚨,堵塞共鳴通道,聲音空、悶[6]。
e——舌根半升,舌尖下垂,口微開,唇不圓
在e母音發聲的時候,舌位與o基本上是相同的,口微開,并且唇不圓,聲音的著力點為咽腔,聲音集中且結實,但是聲音不容易唱的飽滿、柔和,會出現發白、發扁及發硬的情況。有人在發e的時候舌根下顎僵硬,不容易出現聲音。在發聲練習的過程中使用e比較少。練習e音能夠解決女生運動不積極、聲帶拉不緊的情況。在歌唱的時候,e音整體要唱開,也就是開口度或者舌位高低的程度能夠稍微夸大,從而保證聲音圓滿。但是在發音的過程中,不能夠使口形太過變化,甚至最終會變為o或者e,并且還能夠保證單元音純凈度。
在發ê的時候口要自然的打開,舌尖抵住上齒背,從而使舌前部隆起與硬腭相對,舌位和o一樣。在發音的時候聲帶振動,軟腭上升。
i——舌面向硬腭升起,舌尖下垂在下門齒背后,嘴角展開
在i發音的時候,舌面要向硬腭升起,舌尖下垂并且在下門齒背后,展開嘴唇,高舌位,口腔開度小,喉結的位置高于其他的母音,在發音的時候松開牙關。此韻母為閉口音,在演唱的過程中大部分人為了能夠保證開口音口腔狀態放低舌位,發成舌面前半高不圓唇元音e。單韻母強調發音前后的音質不發生變化,所以不能夠發生ie之類的復合元音。在歌唱的時候可以保持口腔深處打開,適當夸大開口度,但是不能夠過于改變舌面前部對硬腭隆起,從而保證i音質。使用i母音進行練習聲樂能夠對聲區變換進行協調,但是也容易出現不足的共鳴問題。此母音不容易唱的圓潤、豐滿,會出現逼近喉嚨尖銳聲音,從而導致噪音疲勞。在出現此種請情況的時候,可以使舌位到最開始的i發音狀態,也就是舌面升起抵住硬腭,舌根下垂,舌尖下垂到下門齒。在舌頭放到舒服位置的時候,也就會解決逼近的問題。在聲樂語言訓練的過程中肌肉不要緊張,開口比e小,舌頭向硬腭提起,舌尖到上門齒背[7]。
5.u——舌根向軟腭升起,圓唇。
在發u母音的時候,小舌、軟腭都向上拱起圓唇,集中氣息呼出。母音要通常,從而得到豐滿頭聲,并且柔和、圓潤。使用u進行練習的過程中,要松開喉嚨尋找通到頭腔共鳴通到,從而使聲音能夠變得更加的柔和。通過u進行聲樂練習的過程中能夠有效解決大聲吼唱、大本嗓及喉音的問題,在練習過程中,男生是非常容易唱好高音的。但是還有人表示發u比較困難,出不來聲音。要想解決此問題,就要將u母音支持點放到上鼻咽腔造型中,使氣息能夠流動到高位共鳴器官中。在實現聲樂語言聯系的過程中,上下顎的開張和e相同,舌頭松弛到口腔底部位置中,雙唇翹出為圓唇,不擠。
6.ü——舌為與“i”同,圓唇
在發ü母音時候的舌位和i相同,聲音位置要靠后,圓唇。發ü母音會較為通、圓,但是因為舌面前部比較高,與硬腭距離比較近,要求嘴唇撮攏收圓,那么就縮小了口腔空間,重點為找到精準舌位及唇形。
在發er的時候要自然的打開口,舌位自然,之后舌前及中部上抬,舌尖對后卷,與硬腭前端相互對應。在發音的時候聲帶振動,軟腭上升。er屬于卷舌元音。
在發-i前口要略開,展唇,舌尖和上齒背相對應,并且要保持適當的距離。在發音的時候,聲帶振動,軟腭上升。-i前為舌尖前不圓唇元音。
在發-i后的時候口略開,展唇,舌前端抬起,并且與前硬腭相對。在發音的時候 聲帶振動,軟腭上升。-i后為舌尖后不圓唇元音[8]。
聲樂教學和普通話教學之間具有多種相同的地方,歌唱為語音和人聲的結合,假如聲音沒有語言就不是歌唱。我國傳統唱法中表示字為骨頭,韻為肉,從而表示語言因素對于歌唱影響,充分展現了聲樂與語言之間的關系。在聲樂教學中融合普通話單韻母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此方面的結合效果,還要不斷地進行實踐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