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亮
(通遼職業學院,內蒙古 通遼 028000)
高職院校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更區別于職業高中普通高中,學校的教育方向具有明確的側重性,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學生也大多是有方向性選擇就讀,學習多半與自己的興趣掛鉤,學習壓力相對較小,因此學生課外藝術活動就更加豐富起來,其中組織一個專業訓練的合唱隊更是學生樂于參與人人共享表演藝術美感的典型代表。
職業院校組織合唱隊的目的多半是幫助喜歡歌唱的學生在訓練中更好的練習歌唱技巧,糾正歌唱誤區,通過實實在在的集體演唱,打消了學生對于表演的羞怯與畏懼,而用心感受到表演藝術的魅力。同時在合唱訓練中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掌握音樂知識,提高對樂譜的解讀能力,訓練學生的音樂聽覺和音樂美感的記憶力,更好的啟發學生的藝術思考。
合唱團首先要明確合唱團隊的性質,根據合唱的所要表達的藝術形式來組建團隊。比如聲樂還是美聲、古典還是流行、伯爵風還是民謠風等等,藝術形式多種多樣,藝術風格各有特色,因此在組建初期就要明確好合唱團的合唱藝術性質,有方向性的招選團員。可以通過音樂教學課堂挑選,抽查學生的清唱和學生的才藝,了解學生的音色、節奏感表現力等。可以通過招募活動挑選,比如在晚會聚會等活動上,鼓舞同學舞臺表演,吸引有相對才藝的同學加入。可以通過張貼表演海報,加大合唱團隊才藝的藝術渲染,吸引有興趣有志向的同學加入。
另外,為了使合唱團隊表現出最佳的藝術表演效果,在招收團員時需要擬定明確的招收條件。首先是音準要求,音準是歌唱的基本要素,考察時可以讓學生自己演唱一段熟悉的歌曲,或者直接給出一段高音略有變化的旋律,讓學生模唱,注意抓住歌曲演唱的高潮部分和轉調部分仔細聽,分析是否合格。其次是音色要求,合唱強調的是學生和諧共性,因此最好選擇一些聲音融合度好的學生,在學生演唱歌曲時要注意聽音色,以及歌唱是否舒展、自然。最后是節奏感要求,可以讓教師用鋼琴彈奏一段普通節奏讓學生模仿對應,考察學生的節奏感受能力和反應能力。
合唱表演是一種集體化、眾人參與的音樂表演形式,展現的是一種集體藝術思想與藝術美感,因此在合唱訓練中關于一致性的訓練是至關重要的。在訓練合唱統一性問題時需要考慮到發生聲技能和發聲風格的因素,發聲技能取決于呼吸、音量、音色、音準、共鳴,發聲風格取決與團隊合作的一致性。
首先呼吸是發聲的根本動力,也是共鳴、音色、音準的基礎,因此在合唱訓練中針對學生演唱中的呼吸也要加以訓練。可以要求學課外生活中自己加強肺活量的訓練,控制橫膈膜支持的呼吸,具體做法是在口腔打開的同時鼻翼同時配合呼吸,口腔外部半哈欠狀態,內部打開軟腭向上拱起來,使兩肋和胸腹部向外擴張,這就是一次吸氣過程,保持這種狀態發聲完成一個樂句的歌唱直到下次吸氣,完成一次呼吸練習循環。
其次是音色、音準的統一性問題。音色差別原因復雜,每個人的嗓音特質都是獨一無二的,加上情緒變化和氣息的運行,以及空間傳播范圍等,都會導致音色變化。在合唱訓練中,每個成員要仔細聽全體隊員合唱形成的集體音色,并努力讓自己的音色與之靠攏。比如男高音要向男低音中音靠攏,擴展之自己的胸腔共鳴,女高音要向女低音中音靠攏,追求面罩共鳴,總之男聲女聲要統一追求發聲的力度與音色的平衡,才能建立一個合唱作品該有的呈現形象,給聽眾完美的音樂效果。
最后是合唱風格的統一性問題。合唱表演中體現了合唱團隊的音樂素養,需要演唱成員與指揮之間高度配合,比如指揮需要敬業精神并感染演唱成員,指揮要有專業的組織能力、作品分析能力、音樂美學素養等,演唱成員要配合性的將演唱作品的情感韻味創造性的轉變為現實的聲音美,極盡配合指揮建立一個統一的審美意境。這種統一穩定的美學意境即是演唱作品在這個特定的演唱環境中形成的作品風格,需要團隊舉具備高度的集體意識,需要團隊在合唱訓練中不斷強化。
合唱中涉及到所有聲部之間、聲部與伴奏之間的協調關系,處理好相互關系是合唱的平衡與協調的關鍵。合唱聲部有主旋律、輔助旋律、節奏性、裝飾性等等,各自有著不同作用,在演唱中區別對待,體驗伴奏的擴張和收縮感,對比情緒的高漲與低落,與指揮一同把握整體的演唱效果,及時調整自己的聲音,調控演唱速度、力度、情緒等,把控演唱的整體平衡。馴練中加強集體意識,個人服從集體,以集體的演唱特征為每個團員的演唱模板,以求發出和諧一致的演唱音律。
合唱團演唱效果來源于日常訓練效果,合唱訓練中聲音準確性、統一性、平衡性是演唱效果的關鍵問題,高職院校合唱團如何把控好演唱團體的整體演唱效果,需要學生們平日里不斷訓練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