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為瓊
(福建省永安市第九中學,福建 永安 366000)
音樂課程的最終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水平與能力,在此教學目標的牽引下,如何根據音樂課程的特點及學生的特點出發,選擇最為合理的教學方式,是目前廣大初中音樂老師都在深入研究的課題。
對于初中音樂課程的教學而言,必須要將音樂基礎理論講解作為基礎,相對而言此過程較為“靜”。在此過程中音樂老師需要借助一些載體來實現基礎音樂理論知識的傳遞,并且需要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行歌唱、樂器演奏等技巧性的練習,此過程是處于動態化過程。此種動靜結合教學方法的運用,可以使學生對音樂理論知識的學習從感性認識逐漸向理性認識過度。
對于任何一門課程的教學而言,都離不開老師的示范環節,對于音樂這門藝術性的課程更是如此,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始終明確一點,即課堂中的示范并不是最終目的,重點需要放于學生的對應練習環節中。眾所周知,音樂這門藝術性的課程需要學生不斷的練習,僅靠看是不可能學會的。因此,在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老師必須要堅持老師示范與學生練習的相統一,當然這也是動靜結合教學方法的重要體現。
從動靜結合視角來分析,音樂教學中音樂環境、場所等的布置就屬于靜層面,而教學實施過程中老師借助某些教學媒介或載體來完成的音樂互動教學活動,就屬于動的教學層面。此種動靜結合的過程中,能為師生提供互動、交流與情感增進的重要空間,有益于構建新型師生關系。
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器樂學習難度相對較大。想要讓學生具有熟練運用器樂來演奏相關樂曲的能力,必須要讓學生有充足的練習與強化空間,從此角度而言,器樂的教學是可以為動靜結合教學的實施提供有利基礎的。同時,合理運用器樂來教學也是實現識譜教學的有效實踐活動,能讓學生在運用各種樂器吹奏時,快速識得多種音符,相信通過不斷的聽音訓練后,學生的高音概念會得以建立,有助于學生識譜能力的不斷提升。因此,初中學校要根據學生們的喜好來購置一些音樂樂器教學設備,確保將之動靜結合教學的積極優勢發揮出來。另外,對于不同的樂器而言,所具有的物理屬性會對音色產生較大影響,在音樂器樂教學中需要師生進行不斷的互動,以此來提高樂器音色的多樣性,不斷提高其最終的教學效果。
對于初中生而言,他們掌握的音樂知識還較少,對于音樂課程并不是十分的了解,所以在很大層面上來講其學習具有較強的挑戰性,尤其是對于那些音樂天分不高的學生而言。因此,在實際的音樂課程教學中,老師要善于從學生的性格和興趣角度出發,善于運用鼓勵性的話語來教學,確保不出現任何的打擊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言語。同時,要引導學生不斷進行必要的聲音實踐訓練,讓學生逐漸具有良好發音的能力,相信通過老師反復對學生的鼓勵與訓練后,學生的音高學習自信會越來越強,會養成良好的實踐習慣。此外,師生互動的整個過程中,需要堅持互動的雙向性這一基本要求。欣賞音樂曲目時需要學生仔細聆聽與全情投入,老師課前需要做好相應的準備,確保給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
精準把握示范與練習的度,是保證動靜結合教學的重要方式,能讓學生在觀察活動中中逐漸掌握豐富的演奏技巧。老師雖然已經熟練掌握樂器,但在示范中必須要保持較慢的速度,這樣才可以兼顧到各層次的學生,讓學生進行合理的模仿,不斷提高學生的音樂節奏感知程度。而隨著學生音樂節奏感知程度的逐漸提高,需要通過節奏互動來實現各樂器的打擊。需要指出一點,節奏互動時需要始終保持老師節奏示范和學生練習的統一性,這樣才能達成一種良性循環,讓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音感,認知不同類型的音樂,積累豐富的音樂常識素養,使學生的音樂學習之路得以可持續性的發展。
初中階段是學生音樂素養不斷提高的關鍵時期,實際的音樂教學中,老師要明確動靜結合教學法的優勢所在,并將之運用到教學的各環節中,不斷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能力及素養,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扎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