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似萍
(江蘇省宜興中等專業學校,江蘇 宜興 214200)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國家對幼兒教育日益重視,但是“幼師”的專業素質卻沒有相應的提高上來,尤其是學前專業的音樂教學方面,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并且存在一定的問題。
通常,中職學校的音樂教育分為樂理課、聲樂課、鋼琴課、視聽練耳等,這些課程往往單獨設置,分開教學,忽視了音樂課程之間的相關性,比如鋼琴老師主要要求學生能夠彈奏幾首練習曲,而聲樂老師則注重學生的發聲訓練,并沒有把彈奏和歌唱的技巧結合在一起進行教學,這樣的教學模式并不能提高學生的就業綜合能力。
教學過程中過分注重音樂教學的專業性,過于強調學生掌握聲樂的演唱技巧和樂器的演奏技巧,而忽視了音樂的“育人功能”。學前專業音樂教學的目的,并不是要求幼兒教師具有非常高的音樂技巧,而是需要幼師能夠結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有針對性的開展幼兒音樂教學。
傳統的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中,會分為“鍵盤課程”和“聲樂課程”以及“視唱練耳”幾個部分,并分別教學。通?!版I盤課程”是用鋼琴來進行教學,但是,在實際的幼兒教育中,通常不會有單獨的“鋼琴演奏”,而是結合幼兒的歌曲演唱、跳舞、一定的伴奏以及對音樂作品的分析來進行的,是一個綜合性比較強的教學活動,并且在教學中比較注重幼兒的表現和反應。因此,在教學中,應盡量將鋼琴教學與聲樂內容結合起來,比如可以讓一部分學生進行“合唱”,另一部分進行鋼琴演奏,培養學生的綜合音樂能力。在“聲樂”課程部分,應注重所學“曲目”的選擇,盡量在教學中選擇一些當下流行的“兒歌”曲目,對于“視唱練耳”的部分,則應當加強重視,“視唱練耳”能夠培養幼兒的基本音樂能力,對幼兒的音樂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
幼兒天生活潑好動,愛玩愛鬧,在幼兒教育中,也是以“游戲教學”模式為主的。因此,在中職學前專業的音樂教學中,也可以融入“游戲教學”的元素。在幼兒教育中,想象力和創造力是“幼師”需要具備的重要能力,在教學中,可以結合游戲教學,培養學生的音樂創編能力。
比如在教學中開展一些“創編比賽”,組織學生分組進行“兒歌”的創編,創編的內容可以“從短到長”,循序漸進。同時,各組還可以結合自己創作的樂曲進行舞蹈創編,在這樣的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音樂、舞蹈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的知識更好的融會貫通起來,提高學生對音樂知識的應用能力。
真實的幼兒教學環境與學生在學校的學習環境是大不相同的,因此,要想讓學生將所學的音樂知識靈活、恰當的應用到實際的工作中,應當多多組織一些教學實踐活動,有機會就讓學生去真實的幼兒園環境中體驗一下,如果實踐比較少,則在平時的教學中也應當貫徹創設“模擬環境”的教學思想,并結合一定的“軟件平臺”,利用媒體技術,為學生創設相對逼真的教學環境。
比如在教學之前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相關的幼兒教學錄像,讓學生進入相應的氛圍中,獲得更加感性的認知,還可以讓學生把自己的班級想象成是一個幼兒班級,讓學生通過設計幼兒音樂教學活動,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音樂教學在學前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教學中,應注重課程設置之間的關聯性,并應與幼兒教育相結合;結合游戲教學,增強學生的音樂創編能力;通過創設一定的幼兒教學情境,進行音樂教學,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音樂水平,使學生能夠順利完成從“在校學生”到“幼師崗位”的角色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