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周 童
(北華大學師范分院,吉林 吉林 132013)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每個民族的音樂藝術在發展進行進程中都留下了珍貴的財富,而這些財富也是現代流行音樂發展的主要給養。流行音樂起源于西方,其基本調式與整體風格上與我國民族音樂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但是在當前文化多元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流行音樂創作者開始從中國流行音樂的發展脈絡入手,嘗試在流行中融入民族元素,并探索出了一條獨特的流行音樂發展之路。例如近幾年“中國風”的興起,以周杰倫、王力宏等為代表的流行音樂創作者,讓西方流行元素與中國民族元素相碰撞,并形成了《青花瓷》、《霍元甲》、《心中的日月》等傳唱一時的作品。從這些創作的實踐經驗來看,將中國民族音樂與流行音樂創作相融合,是實現文化傳承,豐富流行文化內涵的重要方式,也是探索具有中國特色流行音樂發展路徑的必然選擇。從當前我國流行音樂的創作實踐來看,民族音樂與流行音樂的融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宮、徽、商、羽、角五音我國特有的民族調式足,與西方的音調不同,五調式中主要包括1、2、3、5、6五個音,沒有4、7,以不同音為主的調式在運用中形成的風格也迥然不同,如以宮音為主的宮調式風格典雅、柔和、流暢;商調式音樂則鏗鏘明亮,哀而不傷。在現代流行音樂創作中,創作者可以根據音樂風格選擇不同的調式,如《霍元甲》《發如雪》等采用宮調式,將1、2、3、5、6五個主干音進行組合,形成或節奏明快、或纏綿柔和的曲風。
古典詩詞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在現代流行音樂創作中融入古典詩詞,能夠讓歌詞聽起來古色古香,也更加貼近聽眾的審美習慣。例如《濤聲依舊》的歌詞脫胎于唐詩《楓橋夜泊》,“帶走一盞漁火,讓他溫暖我的雙眼,留下一段真情,讓它停泊在楓橋邊?!钡慕浀涓柙~,讓流行音樂蒙上了濃厚的文化色彩;再如《明月幾時有》是直接將蘇軾的《水調歌頭》譜成流行音樂,別具特色的演唱更加凸顯古典文化的魅力。
戲曲音樂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國粹藝術,京劇、越劇、黃梅戲等傳統戲曲不僅體現了我國傳統音樂的世代傳承,也為流行音樂的發展提供了借鑒。一些流行音樂創作者喜歡在音樂中插入戲曲唱段,讓聽眾產生耳目一新的感覺。例如李玉剛《新貴妃醉酒》中“愛恨就在一瞬間”一段;臺灣歌手陶喆《Susan說》中引用了京劇“蘇三起解”唱段,這些別具一格的間奏讓流行與傳承在碰撞中產生了炫目的火花。
流行音樂起源于西方,鍵盤樂器、打擊樂器和電子音樂幾乎成為創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在“中國風”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創作者開始傾向于用傳統樂器演奏流行音樂,讓充滿古風韻味的音色在流行音樂中形成全新且獨特的表達效果。例如《東風破》先利用鋼琴演奏揭開序曲,然后利用現代音樂設備模仿揚琴設計和弦,再利用二胡、琵琶等進行銜接,將副歌部分推向高潮。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中包含了豐富的歷史典故,而每一個歷史事件、歷史人物中都包含著深刻的人文情懷,挖掘這些歷史典故的藝術價值則成為許多流行音樂創作者的偏好。例如歌曲《悟空》就是利用孫悟空這一文學形象,將西天取經的歷史故事穿插其中,以塑造新的音樂形象;《釵頭鳳》則是利用陸游與唐婉凄美的愛情故事為切入點,以《釵頭鳳》這一闋詞為基礎進行創作,形成了新的流行音樂解讀。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說:“氣質,言神韻,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敝袊鴤鹘y藝術中對意境有著執著的追求,其在民族音樂文化發展中也形成的獨特的風格,而現代流行音樂在創作中也應該注重已經,如《青花瓷》、《菊花臺》等歌曲,利用清麗、柔美的歌詞為聽眾營造一個古典意境,從而傳遞出別樣的音樂情感。
總之,流行音樂雖然來自西方音樂體系,但是在我國的流傳與創作中必然面臨著本土化的發展階段。而如何讓中國流行音樂逐漸跳出西方音樂框架,形成獨特的發展風格則是創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將民族音樂文化融入到流行音樂中來,是推動流行音樂文化創新發展的重要思路,創作者能夠從民族調式、古代詩詞、傳統戲曲、民族樂器等多方面汲取音樂養分,進而推動了民族音樂的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