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帥 譚映月
虛擬化最早在IT領域出現,是指實體在計算機元件上虛擬化運行,虛擬化的運營理念是為了優化資源配置、減少運營成本、簡化管理。虛擬化最早于20世紀70年代在計算機多系統操作進行應用。不過直到近幾年,軟硬件方面的進步才使得虛擬化技術出現在基于行業標準的大眾化服務器之上。如一座辦公大樓,虛擬化條件下,所有的墻壁都是透明的,在虛擬空間里,用戶可以構建出適用、自主、符合自我喜好的辦公空間,以最短的時間,最低的成本,最便捷的方式,發揮空間最大利用率。虛擬化使用3D軟件的方法重新定義了資源的有限性,在資源固定的基礎上實現資源的虛擬化調度、動態性分配、跨空間、跨地域的規劃資源需求。這種把有限的固定資源根據不同需求進行重新規劃以達到最大利用率的思路,就是實體虛擬化。同理,檔案實體作為一種特殊物體而存在,同樣可以進行虛擬化開發利用,運用計算機優化檔案資源配置,把固定的檔案資源進行需求化分配,以達到利用效率最大化,需求配置最大化。
提到虛擬化,已經不是一個非常新鮮的名詞,但虛擬化的詞義廣泛性讓很多學者和檔案數字化、電子化混淆,認為這是“虛假的,縹緲的”東西,為此,有部分學者提出反對意見,認為它不能夠很好地維護檔案的本質屬性——原始性。[1]所以,要想正確認識檔案實體虛擬化開發利用,必先正確認識虛擬化理念。虛擬化是一個嚴格定義的范疇,“虛擬化”本是由“virtualization”翻譯而來,所以,我們首先要考查“virtual” 的詞義,在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四版增補本中解釋為“事實上的, 實際上的, 實質上的。”;在2002年第五版的簡明牛津英語辭典中,增加了一個義項,中文意義為 “計算機技術用語, 并非實體存在的, 但由軟件產生,在程序或用戶看來確實能起作用的。”;在麥克米化當代詞典中, virtual 的中文意思是“雖然不是事實上或名義上存在的, 但在其作用的本質確實如此的。”。[2]所以說,虛擬化從辭源上講就是大千世界的另一種“本質”,亦是實體屬性,即 “事實上的”“實質上的”“本質確實如此”的涵義, 而并非“虛假的”“虛構的”“虛幻的”或“虛無”。其次,檔案實體虛擬化是一種發展趨勢和應用手段,并非只是展示手段或保存方式。虛擬化開發是一項實踐性活動,并非沒有物質載體的觀念活動。檔案實體虛擬化一方面要借助電腦、顯示器、感知設備等電子儀器;另一方面,不論是紙質檔案還是其他檔案實體的虛擬化都是一件實踐性活動,虛擬化不僅具備檔案實體的特性,同時也具備檔案實體的合成屬性,是檔案開發利用的便捷方式和有效手段。檔案實體虛擬化是檔案數字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檔案工作實踐的一種重要方式,檔案實體虛擬化是對傳統檔案實體保護、開發、利用的革新,它是迄今檔案管理發展的最高階段。
國外對檔案實體虛擬化研究比較早,早在上世紀70年代虛擬現實就已經出現。國外也開展了很多相應的計劃。例如,美國斯坦福大學、華盛頓大學和 Cyber ware 公司合作完成的“數字化米開朗基羅計劃”,該計劃使用三維掃描儀記錄了10 座米開朗基羅塑造的大型塑像;[3]德國已經開始對虛擬檔案館進行實施構建。目前,在國內三大模塊彼此發展各有所長。國內對虛擬化單一模塊研究甚多,把虛擬化和檔案實體結合研究甚少。在檔案虛擬化方面 ,我國最早可以追溯到2002年《中國檔案學會第六次全國檔案學會》,會議上顧炳儀先生正式提出檔案虛擬化的理念和表現形式,但是由于技術的限制,這種理念僅僅停留在電子文件形式的討論;2003年呂梁國先生在《浙江檔案》上發表《檔案虛擬化管理初探》一文,首次提出檔案虛擬化與電子化的不同,并提出檔案虛擬化整理的理念;在以后的幾年里,檔案虛擬化發展又被擱置;直到2005年張占龍發表于《計算機仿真》的《虛擬現實技術概述》,使計算機仿真進入大眾視野;2007年陳國云先生在《北京檔案》上發表《檔案整理的虛擬化趨向》,此后檔案虛擬化便成為了一個熱題。尤其從2010年以來,以“檔案虛擬化”為主題關鍵詞在CNKI進行搜索,所得143篇相關文獻,數據顯示,檔案的虛擬化研究文獻數量是以往的10倍之多。細細品味2010年以來的文獻發現,除了少數文獻對檔案虛擬化整理、數據庫應用外,基本都是理論探討和發展趨勢看法,對于檔案實體的開發利用上,目前只停留在理論階段。隨著2015年虛擬現實技術進入大眾生活,手機、電腦、顯示設備等也逐漸支持了虛擬技術,所以檔案實體的虛擬化已經不能僅僅局限于書面上的理論化、趨勢化討論,而需要進一步對檔案的新型管理、開發、服務進行探討并實踐應用。2017年11月,檔案學界領頭人馮惠玲教授在云南大學科學館報告廳中也首次提出,現在她正組建一支多學科團隊人才,為北京大型非遺檔案進行3D建模虛擬化構建,并指出:“這將是很有趣、很震撼且很有意義的一件事情”。早在上世紀80年代,檔案學界就曾提出三階段概念,檔案的發展必然要經歷:一是傳統階段;二是數字化階段;三是虛擬化階段。德國檔案實體的虛擬開發構建更是印證了這一發展趨勢。筆者認為自2015年開始,我國檔案實體已經向虛擬化發展轉變,只不過是時間問題而已。
檔案實體虛擬化開發是有章可循的。近年來,虛擬技術已開始應用于基建行業、房地產、醫療、娛樂、博物館和圖書館等行業,和檔案實體虛擬化最為密切的自然是博物館和圖書館,尤其是虛擬圖書館的發展,得到了學界的認可以及政策的支持。近年來,在圖書館領域應用已經起步,網上圖書館、掌上圖書館、可視化圖書館已經不再是新鮮事物,在檔案館方面的應用也有趨勢化苗頭。例如,南京市檔案館、上海市檔案館已經開始構建半虛擬化檔案館。[4]虛擬技術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已經達到一個相對成熟的階段,目前在應用領域上也在不斷擴大,具有很強的社會應用現實可行性。所以,檔案實體虛擬化研究是有章可循的,虛擬化技術遇上檔案實體開發利用與保護的雙重矛盾,檔案的數字化必然向更高層次發展。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要打破檔案發展傳統眼界,樹立新型的前沿的發展理念,促進新時代檔案事業的變革。
首先,各個學科發展到今天,都不再是獨立而存在的,經濟貿易的發展打破了世界的區域獨立格局,互聯網的發展打破了信息不對稱格局。檔案實體發展也一樣,孤立中只能故步自封、無法進步,虛擬化必然會打破檔案無法群眾化的格局。在我國,檔案事業自從50年代開始,雖在基本理論上不斷探索,但應用型探索非常少。數字化無處不在的今天,檔案事業也應該交叉融合發展,不應局限于討論檔案是否“需要、有必要”進行虛擬化發展的問題上,亦或“值不值得、應該”的問題上,發展是要用實踐證明的,不應該局限于口頭的理論之爭,也有部分學者認識到檔案虛擬化的重要性,但是對于當前一些前沿技術的應用認為比較激進,仍然有一些保守求穩狀態,檔案作為大眾生活的非市場用品,你不去開發它,貌似這種保守狀態就會讓檔案事業發展停滯不前,消失在大眾的視野中。[5]檔案實體虛擬化的開發應用是打破檔案守舊思想的必要手段;檔案實體虛擬化開發應用是基于現實卻高于現實的理論應用必要過程;檔案實體虛擬化的開發應用是檔案工作中提高效率、提高保護手段、提高檔案服務水平的必要研究與實踐內容。
再者,檔案實體是一種有限的珍貴資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和無法逆轉性等特點,檔案實體一旦出現損壞將無法彌補。檔案實體材質多樣、形態各異、大小不一,這對檔案實體的長期保護帶來困難,導致檔案實體的保護和開發利用形成一種沖突,雖然電子文件的發展為開發利用帶來了一定的便捷,但是檔案實體的開發利用仍具有局限性。對此,虛擬化技術可以準確地把握檔案實體保管的特殊性,成為對其進行合理妥善保管的前提和基礎。檔案實體通過Cult3D等技術的開發利用,可盡量減少對檔案實體的調用,避免發生毀壞、磨損、丟失等現象,以達到對檔案實體的保護作用。另外,虛擬技術可將檔案實體進行備份,解決了檔案實體難以備份的困難問題。檔案實體通過虛擬技術手段真實地、完整地保存下來,是真實性與完整性的高度體現。檔案實體是檔案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特有的利用價值, 必將成為不可缺少的信息資源。將虛擬技術引入檔案實體開發與利用中,能真正發揮檔案實體的作用,進一步提高利用效率并能夠對檔案實體進行科學、有效的保護。[6]
最后,檔案最終的利用目的就是服務。一是服務檔案工作者;二是服務廣大人民群眾。在以往包括現在,檔案都長期保存在檔案庫房里,“輕易”不拿出來一用,積滿了灰塵和霉菌。檔案實體的特殊性,更是不會搬來搬去,那些彌足珍貴的檔案,都被“塵封”起來了,“服務”變成了一句空話,作為普通群眾而言要想看一眼這種檔案可謂是難上加難,甚至都不知道有哪些檔案。要想改變目前的保管狀態目前的方法是難以滿足的,但是如果在不移動原有檔案的基礎上對檔案進行虛擬化,那么就不一樣了。不是每個人都想把檔案實體“搬”回家,多數人還是只想“一睹芳容”,習近平說“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才是當前的主要矛盾,檔案事業的發展也不例外。檔案實體虛擬化開發應用正是服務群眾滿足群眾的最好方法。虛擬化開發不會是紙上談兵,是檔案實體價值性開發與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檔案需求的有效方法。
檔案實體通過虛擬技術的開發利用,可最大限度的減少對檔案實體的調用,避免發生毀壞、磨損、丟失等現象,以達到對檔案實體的保護,并進一步提高檔案的利用效率。且無論是技術層面還是相關經驗,檔案實體虛擬化都是有章可循的。虛擬化技術的應用,不僅能為檔案實體帶來保護,而且對檔案工作者、檔案利用者、檔案服務群體帶來便捷性,這種便捷性服務主要體現在視覺上、觸覺上,化實物為無形,讓我們真正體會什么叫檔案無處不在,什么叫摸不到卻已身在其中。檔案館、檔案室、博物館以及其他各種實物利用,都可以進行虛擬化開發應用。檔案實體虛擬化是數字化發展的更高階段,檔案實體通過虛擬技術手段真實地、完整地保存下來,是真實性與完整性的高度體現。一方面檔案實體利用最大化;另一方面檔案工作服務最大化,這將是檔案數字化發展到今天的又一大福利。
●
[1]陳國云.試論檔案整理的虛擬化趨向[J].湖北檔案,2007(06):15-18.
[2]鄧羽.虛擬現實技術在實物檔案管理中的應用初探[J].蘭臺世界,2013(02):24-25.
[3]陳國云.檔案整理的虛擬化趨向[J].北京檔案,2007(07):21-23.
[4]南京市檔案局:http://www.archivesnj.gov.cn/;上海市檔案信息網:http://www.archives.sh.cn/
[5]王文韜,謝陽群,李力.虛擬現實技術在圖書館中的應用前景分析[J].圖書館,2016(05):10-14+20.
[6]薛涵,朱娜娜.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圖書館服務創新研究[J].圖書館建設,2015(06):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