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麗娜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普及,微信平臺以其方便、快速、普遍等特點,迅速被應用到了社會的每一個角落。互聯網微信平臺對信息的傳播能力和影響力令人驚嘆。研究如何更好的利用互聯網微信平臺進行檔案信息資源服務,已經成為信息時代檔案工作的發展趨勢。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到7.51億,互聯網普及率為54.3%。同年9月,微信公布其日活躍用戶已達9億,較2016年增長17%。由此可見,網民的數量如此龐大,這正是公眾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政府服務的對象。利用微信平臺向公眾提供檔案信息資源服務,是提高檔案信息資源共享程度和高質量服務社會的重要舉措,是檔案信息資源服務的發展思路,是社會公眾獲取檔案信息的新途徑。它不僅能夠改變檔案觀念陳舊、思想保守的現狀,而且能夠促進檔案事業信息化發展的速度,是時代發展的要求。
我國檔案部門因其特殊的工作性質,一般側重于檔案的保管,服務方式較為被動,常以被動查檔為主,檔案宣傳也多采取張貼海報、舉辦展覽、開展講座等方式。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檔案部門也在不斷創新工作,先后在新浪、騰訊、網易等官方微博上注冊,微信作為繼微博之后又一高效流行的社交應用軟件,也被檔案部門所關注,近年來應用微信公眾平臺進行檔案服務的成功事例屢見不鮮。
早在2014年,浙江省檔案局與騰訊大浙網聯合,通過微信平臺推出了“鄉音浙江”,這個欄目不僅可以聆聽鄉音的呼喚,體會心底的感動,而且還可以參與競猜互動活動,深得公眾喜愛。首次上線,點擊65671人次,互動6700人次,在為公眾提供文化休閑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宣傳了本地的歷史,進行了傳統教育,傳播效果顯著、范圍深廣。微信平臺為利用檔案提供了現代化的途徑,為檔案部門擴大檔案信息資源的應用價值,改變檔案部門陳舊的服務形式,更好的傳播服務公眾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實踐和理論意義。
微信平臺以自身的傳播優勢,得到了各級檔案部門的高度重視,許多綜合檔案館紛紛開通了微信公眾平臺,有的還辦的有聲有色。截至目前, 全國已經陸續開通檔案微信公眾平臺300多家,較2014年增長20多倍。
微信公眾平臺作為網絡信息的產物,隱藏著一定的風險。隨著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的提高,網絡信息維權意識不斷增強,但是網絡平臺上的抄襲現象嚴重,沒有健全的法規做保障,很難進行維權。
2017年2月,國家檔案局公布了《2016年度全國檔案微信公眾號排名》,在全國范圍內按傳播指數進行排名,公布了前一百名檔案微信公眾平臺,還分別從省級、高校、服務公司、個人、地區等角度進行排名,公布前10名。但是由于排名規則制度不完善,讓排名研究團隊無所依據,也讓排名的權威性遭到質疑。
大部分檔案局(館)微信平臺名稱都是以地區名+檔案命名,也有的為了顯出檔案工作的特色而使用其他形式命名。例如北京檔案館的微信公眾號名為“檔案見證北京”,上海檔案館的微信公眾號名為“檔案春秋”,還有皇史宬、讀檔等新穎、別致的名稱。雖然這些命名非常有特色,但有的因為不容易被公眾識別,而給公眾帶來了辨識難度,也給檔案公眾微信號貼近民眾帶來不便。
2016年度全國檔案微信公眾號排行榜榜首的“吳江通”,是江蘇省吳江市檔案局于2014年底建立的微信公眾號。該微信公眾號自創建以來,共推送稿件近千條,累計閱讀人數達百萬人次,微信關注量突破6萬人,影響力巨大。但是,也有的地區建立其微信公眾平臺,設計了可供用戶選擇消息的菜單,卻很少發布消息,有的公眾平臺甚至只是一個空殼。
有的檔案微信公眾平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例如“吳江通”通過微信公眾帳號,每周定時推送吳江的歷史影像、美食美景、古橋村落、人文藝術等內容,為吳江人重溫兒時記憶提供信息,以引發新老吳江人的情感共鳴。而有的檔案微信公眾平臺,發布一條互動消息后便無下文,有的甚至連消息都沒有過。
隨著檔案微信公眾平臺的迅猛發展,不難看出國家檔案局對微信平臺建設非常重視。地方檔案部門作為微信公眾號的具體實施者,更應充分認識新媒體對檔案信息服務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微信平臺建設的力度,讓微信成為檔案信息傳播的又一有力途徑。
檔案管理部門要努力規范和完善對微信公眾平臺的管理工作,制定相關規章條例,保證微信平臺運行有法可依、有據可查,真正體現檔案微信平臺的權威性。像2015年初,微信公眾平臺開發的“原創聲明”功能,就有效地提升了平臺的保障功能。
進一步建立健全微信公眾平臺的考核制度,通過組建評委會,對檔案微信平臺工作進行定期的考核、檢查,為檔案工作發展提供有價值的參考。比如為保障平臺健康發展,可以成立專門的工作小組,出臺相應的管理辦法,對檔案微信公眾平臺的組建工作進行策劃、完善、規范和糾正。再比如統一平臺命名規章,以方便公眾讀識;規定消息最低發布頻率,避免出現平臺空轉現象。
為保證檔案微信平臺服務的穩定性和持續性,應設立專門的檔案公眾微信平臺維護的工作組。通過專家授課、會議培訓、在線交流等形式加強人員的專業培訓,提升檔案人員的專業素養,組建高效運轉的團隊。要具有頂層設計思路,做好平臺的設計和管理工作。要提高工作人員的主觀能動性,積極開拓檔案微信平臺的服務工作。
對檔案資源進行持續化、特色化、規范化、合法化的開發,為檔案微信服務提供不竭源泉。比如通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形式,發布檔案工作最新動態,解讀檔案法律法規,創新檔案宣傳方式,介紹歷史文化,讓沉睡的檔案活起來,更好地發揮檔案資政育人和服務民生的效用。利用查詢導游、投票生活、娛樂互動等深受公眾喜愛的功能,讓檔案微信公眾號逐步成為公民公認的貼心助手等。
進行用戶的分類管理,分析不同類別的用戶的特點,做好定位追蹤。進行互動管理和意見管理等,以用戶為導向,注重獲取用戶滿意度,積極接受用戶的意見和建議,不斷優化檔案微信公眾平臺的服務內容與方式。
為加強作者隊伍、內容建設和素材支撐,邀約文史專家組建特約記者團,以提高稿件的質量和信息發布的準確性,擴大檔案信息傳播的輻射面。
綜上所述,檔案研究者與檔案實踐部門要緊隨時代步伐,提高緊迫感,重視研究、宣傳和利用微信平臺優化檔案信息服務方式;在開發微信平臺的內容、功能和資源時,要努力做好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善于借鑒其他領域的成功經驗,不斷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努力提升檔案事業為公眾服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