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曉杰
(鄭州師范學院,河南 鄭州 450044)
每個樂隊都有一個靈魂人物,這個人就是合唱指揮。合唱指揮不是簡單的角色,他的個人素質優秀與否,往往能夠決定演出的綜合效果。除了扎實的音樂功底,完全掌握音樂作品的整體結構,能夠分辨出細微音色之間的差別外,還要有豐富而飽滿的個人情感,并借助音樂體現出自己對作品的詮釋,使得聽眾的情緒也被帶動起來,進而引發情感共鳴。
隨著音樂歷史的演進,合唱指揮已被視為一門歷史淵源極深的音樂藝術,臺上指揮的水平是考察合唱指揮的基礎。一名優秀的合唱指揮家是音樂藝術的再創造者,必須設法表達原作曲者在樂曲中的含義及精神,并將自己創作的力量融于作曲家的曲意之中,進而溝通原作曲家與現代聽眾之間的心靈感應,使聽眾能透過合唱指揮而了解作曲家之曲意,并欣賞原作曲者之完美音樂。人聲作為合唱藝術的表現工具,有著其獨特的優越性,能夠最直接地表達音樂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發聽眾的情感共鳴。為此,合唱指揮在指揮中,需要具備良好的素養,從而提升演奏效果,為聽眾帶來視聽盛宴[1]。
合唱指揮作為綜合性的角色,指揮家必定需要具有全面能力,這些能力中,扎實的音樂知識是重點。指揮家不僅要能夠對指揮的音樂作品的基本結構、曲式有著清醒的認知,還要對作品背后蘊含的作曲家思想、文化內容等有所涉獵。只有在掌握扎實的音樂知識后,才能夠在合唱表演中,充分發揮自身的指揮能力,并將對指揮作品的創造性理解傳遞給演唱者們,將他們一同帶入到作品的更深層次意境中,從而為聽眾帶來視覺享受和聽覺享受。
作為一個指揮家,需要有很好的音樂感知能力,才能夠提升綜合素質。
1.很好的音樂聽覺能力。音樂是通過聲音進行傳遞的,而人又通過聽覺獲取聲音,因此,合唱指揮家的聽覺能力就會對合唱表演產生很重要的效果。一方面,指揮家具備敏銳的聽覺,能夠在進行指揮之前,就會將要演奏的旋律銘記于心,掌握整個作品的結構、情感等,在掌握作品的關鍵內容,才能夠使得演奏效果達到完美;另一方面,在合唱指揮的過程中,指揮家極其敏銳的聽力可以準確的辨別出演唱的音準、節奏等相關內容,從而進行判斷。這樣一來,合唱指揮家就會成為“聽眾”,不斷找出演唱中能夠完善的曲調和聲調。
2.良好的總譜閱讀呢能力。合唱總譜相較于其他的樂譜更加復雜,多大十多行,再加上樂器的伴奏和聲部的不同變化,導致指揮更加復雜,因此,合唱指揮家就需要有很好的總譜閱讀能力,總譜閱讀能力主要分為兩種:快速閱讀的能力。指揮家在閱讀作品的曲譜后,需要能夠盡快的閱讀,掌握作品的基本信息,并且能夠對作品的主要旋律和情感非常好的理解;總譜分析的能力。合唱指揮家在進行排練指揮的時候,要先在標識,在總譜上標注出分節符或音符,從而將樂譜的樂章、樂段、樂句、音節等都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只有擁有良好的總譜分析能力,演唱指揮才能對總譜得心應手,指揮自如。
1.聲樂演唱的能力。合唱指揮家除了指揮合唱樂隊,自身也要有過人的聲樂知識,知曉一些呼吸法、發聲法等基礎聲樂知識的了解掌握。合唱指揮家會唱、懂得唱,才能夠在指揮中更好地掌握旋律,注重演唱人員的換氣、呼吸,從而獲得更加好的演奏效果。
2.有一定的樂器彈奏的能力。合唱隊伍的音樂作品想要擁有良好的合唱效果,就需要借助樂器來不斷完善,因此,作為一名合唱指揮,既要會指揮樂隊,還要有樂器演奏的能力,尤其是鋼琴,除了演奏樂器外,也要能夠獨立進行總譜彈奏。只有這樣的方法,合唱指揮家在進行指揮的過程中,才可以樂曲和樂曲伴奏之間的問題,進而呈現出良好的演唱效果。
合唱不是一個人的演唱過程,而是由一群人共同完成的,同理,合唱指揮的對象并不是個人戶,而是整個群體,這就需要合唱的指揮者能夠有較強的團隊凝聚力和領導能力,要能夠提升團隊合作效果的能力,進而對演唱人員不時的溝通,掌握隊員的優勢和缺點,來揚長避短。進而最大程度的調動合唱隊伍的積極性,實現最佳的演唱狀態。[2]
綜上所述,合唱指揮的綜合素質會對演唱效果產生影響。在此基礎上,作為一名合唱指揮,既要會指揮樂隊,還要有樂器演奏的能力,進而在指揮的過程中,才可以樂曲和樂曲伴奏之間的問題,呈現出良好的演唱效果;同時,在合唱指揮的過程中,指揮家極其敏銳的聽力可以準確的辨別出演唱的音準、節奏等相關內容,從而進行判斷。因此,憑借敏銳的音樂感知能力和扎實的音樂知識,合唱指揮能夠掌控整個表演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