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碧紅
(福建省龍巖第五中學,福建 龍巖 364000)
我國思想教育學科體系從1983年就開始進行艱辛的探索,通過30多年的不斷完善和發展,逐漸形成了不同的學科體系,在各個學科體系中不斷滲透思想教育,使教育更加能夠體現其真實性功能。頌歌是思想教育資源的重要內容,本文從頌歌類音樂作品的獨特性這一視角出發,通過對頌歌類音樂作品的音樂要素對思想教育不斷地進行滲透,完善思想教學理念,促進思想教育的發展,使思想教育學科建設能夠獲得長遠的發展,不斷的使思想教育體系得到進步。
然而目前學術界關于頌歌對思想教育的滲透研究相對比較匱乏,已有的研究雖然涉及到頌歌對思想教育的滲透,但是研究內容相對比較淺顯,主要是通過對歌詞的角度,或者是通過歌曲的創作背景進行分析,缺乏對頌歌類音樂作品的本質進行闡發,缺乏深入闡述頌歌對思想教育的滲透。
因此,本文研究的重點是頌歌類作品如何通過音樂要素對思想教育進行滲透,以國歌教學進行例談,闡述頌歌類音樂作品對思想教育的滲透,為促進思想教育學科體系的建設提供一定的理論根據。
國歌是一個國家民族尊嚴的象征,是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通過對國歌進行教學,幫助學生了解歷史,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定位自身。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了解國歌的創作背景,掌握國歌所蘊含的思想精神,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首先,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讓學生了解國歌的創作背景,了解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創作過程中的歷史背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國歌的創作歷史資料共享給學生,讓學生在閱讀中進行思考,從而使學生掌握這一歷史過程中民族面臨的危機,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銘記歷史恥辱,引導學生發奮圖強,強化自身的思想教育建設,提升自我價值。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對國歌的教學本質進行分析,分析國歌的真實內涵,讓學生深入到國歌的意境之中,體會創作者當時的思維情感,幫助學生學習國歌的靈魂,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融入自己的情感,有感情的進行演唱,使學生在演唱的同時不斷地陶冶自己的情操。從而使整個教學過程融入思想教育,不斷的完善思想教育體系。
所謂思想教育資源是指在思想教育的活動中,能夠用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思想價值觀,實現思想教育目的的所有資源要素的總稱。而頌歌所具有的對美的事物的歌頌的特點以及內容是對祖國的歌頌,因此頌歌對思想教育工作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能夠實現思想教育的目的,所以說頌歌類音樂作品是重要的思想教育資源。
頌歌是音樂藝術的一種形式和體裁,在創作的過程中根據音樂所具有的滲透性特點通過固定的藝術風格和藝術形式進行創作的。在頌歌的創作過程中緊扣音樂能夠作用于人的心靈這一特點,創作出能夠比文字更具有煽動性、更形象的作品,使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滲透到學生的內心世界,激發學生的熱情和智慧,陶冶學生的情操,凈化學生的靈魂,讓學生得到人格的升華。
綜上所述,頌歌是思想教育的重要資源,能夠幫助學生提升自我價值,在頌歌的教學過程中能夠讓學生實現自身思想素質的提高。因此,頌歌類的音樂作品是構建思想教育的重要內容。
音樂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不僅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而且能夠使學生的精神世界得到升華,通過音樂教學不斷的融入愛國主義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不斷升華自身的人格魅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在頌歌類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不斷的整合教學資源才能充分理解教材內容,才能準確把握作品的內涵,為學生灌輸精確的音樂思想,讓學生在感受音樂的同時體會到頌歌類音樂所蘊含的思想內容,讓學生對頌歌類音樂作品產生巨大的興趣。比如,在國歌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對整合國歌——《義勇軍進行曲》所創作的時代背景,根據對創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的了解,向學生講述這一時期的歷史背景,讓學生在演唱國歌的過程中體會當時復雜的社會背景,融入到作者所處的環境之中,使歷史在學生的心中留下深厚的腳印,學生只有通過不斷的對這一時期歷史背景的了解,才能在演唱的時候能夠擁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才能震撼學生的心靈,體會歌曲的真實內涵。又比如,在國歌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對整合國歌——《義勇軍進行曲》所涉及到的音樂要素:三連音節奏、休止符、弱起節奏、附點節奏、重音記號、漸強記號、上行旋律、大調主和弦等等,設計了尋找《國歌》中的“號角”因素這一環節,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明白這些要素像沖鋒號似的激勵著無數的戰士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而引導學生更好的感受和表現歌曲的情感。
頌歌類作品本身就自帶情感教育的要素,通過頌歌類作品在在音樂教育中貫穿情感教育是音樂教育的最終目的,因此在音樂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做到教會學生樂理的基本知識和演唱的基本技巧,更要把音樂教育貫穿情感的因素,培養學生的情感世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使學生在學習音樂基本知識的同時塑造學生的情感。比如在國歌的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銘記歌曲創作過程中的歷史背景,體會創作者的情感世界,塑造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讓學生在演唱的過程中能夠做到情感融入歌曲,身臨其境的去體會歌曲的內涵。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技術逐步引進到教育活動之中。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使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授課,通過多媒體技術讓學生全方位的體現歌曲的旋律和節拍、再現創作者創作歌曲的歷史環境和創作歌曲的思想狀態,從而引導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去感受音樂的時代背景,體會創作者的思想情感,培養學生對歌曲的欣賞能力,引導學生抒發自身的高尚道德情操。比如,在國歌演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展現這一時期的歷史背景:播放同一時期的電視影片資料,再現當時中國人民上陣殺敵的震撼資料,讓學生在震撼的視頻中感受沖鋒號的吶喊,使學生在演唱國歌時能夠做到嚴肅、自豪,能夠流露出自我真實情感。又如,在《國歌》的教學設計“每課一賞”這一環節,通過《利比亞撤僑事件》和《戰狼2》片段,讓學生充分體驗到國歌已經不是一首歌,關鍵的時候它就是我們的力量來源,是我們的精神歸宿,是我們的生命。
總之,頌歌類音樂作品在音樂教育中對學生的影響是比較深遠的,頌歌類音樂作品在塑造人物內心世界,提升學生道德情操、文化修養和思想行為上都具有積極的作用,通過頌歌類作品進行音樂教育不斷培養學生的高尚情操,使學生得到情感上的升華,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感,讓學生對生活充滿激情。因此,新時期頌歌類音樂作品滲透思想教育,可以從教學的角度出發,根據學生的需求,對學生進行音樂教育時進行滲透思想教育。
頌歌類音樂作品通過音樂要素滲透思想教育不僅能夠使學生獲得音樂知識的傳播,同時還具有對學生人格的塑造,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性格,崇高的人生理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頌歌不僅反映了時代的精神,而且是當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之一,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為學生職業發展規劃指引正確的發展途徑。音樂要素是構成音樂的各種元素,包括節奏、曲調、和聲、力度、調式等。頌歌類音樂作品通過節奏要素能夠展現出一定的思想情感,比如在國歌的教學過程中,國歌的三連音節奏等讓學生感覺到民族的危機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引導學生進入情景之中。由此可見,頌歌類音樂作品通過音樂要素能夠讓學生體會作者創作作品時復雜的心理狀態以及創作時的社會環境等,塑造學生的靈魂,提高學生的基本素養。
綜上所述,頌歌類音樂作品是音樂教育滲透思想教育的重要內容,在頌歌類音樂作品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對頌歌類音樂作品的時代背景進行分析,整理這一時期資料,了解創作者創作頌歌類音樂作品的歷史,熟悉創作者當時的內心思維情感,通過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現頌歌類音樂作品當時的時代背景,通過影視資料陶冶學生的情操,讓學生在在學習頌歌類音樂作品時能夠做到用心去體會作者的情感,用心去感悟當時的時代背景,這樣演唱出來的歌曲就能夠達到頌歌類音樂作品思想教育的效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