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文婷
(晉國博物館,山西 曲沃 043400)
晉國博物館位于山西省曲沃縣,是完整展示“晉文化”風貌的專題性遺址類博物館。在該遺址的核心區域,發掘出土各類珍貴文物12000件,吸引了眾多喜歡歷史和參觀游覽的朋友。然而,由于遺址博物館學起步較晚,且受地理位置、展示本體、研究體系完善程度等因素的制約,其基礎信息梳理方面有所遺漏及訛誤,公眾關注度也明顯不及藝術、自然類博物館。為了找到考古遺址博物館適合的發展道路,同時為了改善晉國博物館珍貴文物的展陳,滿足更多參觀者的生理心理需求和精神追求,進而促進曲沃縣“全域旅游”的發展,本文進行了關于考古遺址博物館人性化展陳的個性研究。
傳統博物館注重歷史學、考古學研究成果及學科精髓的運用。而當代博物館學正向著多學科復雜系統邁進,其不再僅用歷史學的眼光及思路來解決博物館的各種問題,而是引入設計學乃至心理學等相關理念來實現自身良性發展。
隨著近年來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博物館中的技術革新為其展示陳列工作提供了更廣闊的平臺。主要表現為新技術與新材料的運用大大豐富了展陳道具與布展手段。博物館數字化、多媒體化已成為主流趨勢,講解員有更多的時間與匠心投入到與博物館參觀者的溝通互動中,進而促進展示信息的交互傳播。
以往的博物館工作更多地傾向于展示物本體的研究,而目前博物館更加注重自身的社會價值與公眾形象。可以說,當代博物館正進行服務于社會的責任使命感的轉變,主要表現是樂于與參觀者進行互動以強化其對展覽的積極印象,是“博物館學應該致力于研究人和物的關系”觀點的真正體現。
人性化設計是現代設計主流理念之一,其主要通過對建筑和展品進行優化,賦予設計物以“人性化”的品格,使體驗者參觀、使用起來非常方便、舒適[1]。對于博物館展示設計來說,也應注重對參觀旅客群體的關懷與尊重,采用“以人為本”的展陳設計理念,將人性化設計融進博物館展陳,從而吸引更多的游客與歷史愛好者,最終實現“人”與“物”的雙贏。
研究發現,考古遺址博物館的建館位置具有不可選擇性和不可移動性,這就導致有很多考古遺址由于遠離市區而參觀人數不多。人性化設計注重對人的心理生理需求和精神追求的尊重和滿足,其表達方式就在于以有形的物質態去反映和承載無形的精神態。從博物館展示角度來分析,人性化展陳設計一方面預估大眾的興趣點與潛在參觀需求,盡可能將專業化的考古信息深入淺出地展示給參觀者;另一方面,其將考古學者和博物館工作者的理念及意圖轉化為可視的形象,讓人們對其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進而吸引更多人來觀展。總之,人性化展陳設計拉近了考古遺址與參觀者的心理距離,讓觀眾在進行參觀時完成與古人的“對話”,可以促進博物館參觀旅游的發展。
博物館是承載社會責任的公共場所,而考古遺址博物館是現代博物館建設大軍中的重要力量,其擁有自己獨特的存在方式。目前,“以人為本”的展陳設計理念已廣泛用于考古遺址博物館的展陳設計。研究發現,當今遺址博物館的人性化展陳有如下兩方面作用[2]:①考古信息傳達方式合理,方便觀眾理解。如晉國博物館在遺跡館和陳列館墻壁都設有“圖說考古”版塊,其圖文并茂的表述模式為知識宣傳增添了趣味性。②實景震撼力強,為觀眾提供近距離接觸考古遺址的機會。如晉國博物館使參觀者能穿行于遺址展示區內,一條階梯式棧道迂回于墓葬遺址之上,使觀眾獲得“游走在歷史中”的臨境之感,促進了參觀者與展示對象的交流互動。
考古遺址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通過文獻研究及調研發現,人性化展陳設計用于當今考古遺址博物館中,雖然保護考古遺址的真實性與完整性,實現了“人”與“物”的雙贏,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主要表現為以下兩方面:①內容表述不規范,展示物存在混淆視聽現象。這導致大眾的參觀體驗大打折扣,給觀眾留下了敷衍之感。②展陳內容貪多求全,重點不突出。主要表現為沒有將觀眾的感性體驗轉化為對考古遺址文化內涵的理性把握,進而導致給來館參觀者帶來一定精神負擔。③展陳設施有待完善,對特殊人群的關懷不足。如諸多博物館遺址展示館內沒有供殘障人士通行的空間等,未將人性化理念落實于細微之處。
考古遺址博物館這類對藏品保護要求極高的機構,其館體建筑的空間有限性,決定了它能直觀反映出的也只是“片段式”的歷史信息。筆者認為古遺址博物館人性化展陳設計總體思路應遵循如下原則。
4.1.1 以保護遺址真實完整為前提。
表現為博物館工作者首先要對陳列道具謹慎把關,保證所選的展具材料不會對文物本體產生物理和化學損傷。其次要注意對展覽內容的準確解讀與完整體現,剖析遺址留存于世的“文化符號”,并揭示其內涵。
4.1.2 秉承廣泛視角及前瞻性設計思維
考古遺址博物館體現的是考古工作者對某遺址的動態研究。同時,其參觀者具有年齡、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等多方面的差異性,故考古遺址博物館人性化展陳設計應該具有一定前沿性,充分考慮到不同人群的參觀需求,引領公眾認知考古及文博事業發展趨勢。
4.1.3 尊重參觀者心理需求與觀展體驗
主要表現為遺址博物館在布展時,設計者應注意要尊重參觀者的心理需求與觀展體驗,要將文字資料、圖片介紹和影像資料進行結合運用,使游客的參觀變被動為主動,直觀感受考古遺址的歷史氣息。
考古遺址博物館設計人性化主要包括內容設計人性化和形式設計人性化。其中,內容設計人性化主要體現在展覽內容取舍、展陳單元劃分、講解詞及版面文字組織等方面。形式設計人性化較為豐富,主要體現如下:①展示空間形態及風格設計。如堅持展廳的流動性與通透性,塑造過渡空間的情境感等。②展線排布。如重視“左側通行”規律,柔化展線,減少參觀者走折返路及拐直角的幾率等。③色彩塑造。如博物館展陳設計者應發揮色彩先聲奪人的效果,讓參觀者憑直覺就能從色彩環境中汲取文化信息,進而體會文物背后的歷史寓意。④照明控制。如采用自然光與人造光相混合的照明方式,充分利用光學和藝術學原理,將展品最真實的顏色及質地反映出來,保證觀眾無論何時來參觀都能收獲一樣的視覺效果。⑤陳列設備規格及材質運用。如展陳道具應選擇質樸歸真的材料,陳列設備的規格要與人體尺寸相協調等。⑥多媒體及互動項目設計。如在遺址類博物館中,采用多元化的現代媒體手段,為參觀者提供了全方位感知歷史文化的機會等。
考古遺址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據調查研究,博物館是目前對游客最具吸引力的地方。綜上所述,在遺址類博物館設計展覽時,博物館工作人員要將“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落實于行動中,謹慎選擇展陳方案,全面而有重點地將考古遺址的歷史脈絡、文化內涵等展示給公眾,使公眾得到心靈與機體的雙重關懷,進而促進其旅游業發展。■
[1]關德仁.史前遺址博物館陳列方式方法[D].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2]范圣璽.行為與認知的設計——設計的人性化[M].中國電力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