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艷芳
(晉國博物館,山西 曲沃 043400)
山西省曲沃縣是一座有3000年歷史的古城,自古便有“天府雄風,三晉重地”之稱,晉國曾在此建都長達346年。近年來,曲沃縣正在推進“全域旅游晉都行”主題活動,其中曲沃縣核心景點——晉國博物館不僅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是完整展示“晉文化”風貌的專題性遺址類博物館。而在晉國文化體系的構成中,晉國在春秋時期所形成的戰術思想文化蔚為大觀。因此,深入研究春秋時期的晉國戰術思想文化,讓更多參觀者了解晉國稱霸過程的戰術思想,對促進曲沃全域旅游發展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春秋時期的晉國是我國古代史上一個強大的諸侯國。史學界把韓、趙、魏三家分晉作為春秋歷史結束戰國歷史開始,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晉國在我國古代史上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顯示,晉國稱霸過程中形成的自己獨特的戰術思想,不僅在先秦中國軍事思想文化中鑄就了光輝燦爛的篇章,還為《孫子兵法》等古代軍事謀略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極大豐富了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理論寶庫。
春秋戰國是諸侯爭霸、戰亂頻仍的時代。晉國在春秋諸侯列國爭霸發展的各個時期經歷了無數戰爭,雖然中間曾受挫于秦、楚,出現過霸權危機,但其憑借進步的思想文化和卓爾不凡的聰明才智,形成了豐富的戰術思想和戰爭理論,因此稱霸時間最長。晉國總體戰術戰略目標是“逐戎滅狄,拒秦壓楚,稱霸中原,東向拓展”。
春秋時期晉國軍建編制的改革經歷了六個階段[1]:第一階段為公元前678年,周僖王命武公為晉君,建一軍;第二階段為公元前661年,晉獻公作上、下二軍;第三個階段為公元前633年,晉文公在獻公二軍的基礎上作三軍;第四個階段為公元前629年,文公又將三軍擴充為五軍;第五個階段為公元前588年,晉景公為賞鞍之戰之功,作六軍;第六個階段為公元前578年,晉厲公將六軍縮編為四軍,到晉悼公時,再次恢復三軍制。其中,一軍制時表明當時的晉國實力尚且弱??;建立二軍制使晉國軍事實力大增,獻公開始開疆拓土,晉國迅速崛起于諸侯之中;三軍制時晉文公城濮一戰,擊敗楚國而成為號令諸侯的霸主;五軍制時沖破了周制對于“大國三軍”的限制;六軍制使晉國擁有與周天子相當的軍事力量,為晉國復霸做好了準備;晉厲公將六軍縮編為四軍,晉悼公再次恢復三軍制,促使了晉國復霸。
據研究發現,在春秋時期晉國參與的戰術活動中,卜筮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為在社會生產力低下的先秦時代,人們認識自然的能力也低,其對具有超自然力的鬼神寄予希望。而戰爭是國家的大事,故在古代戰爭中形成了用天命神權論來指導戰爭的戰爭指導思想。
然而,歷史是不斷向前發展的,在經歷過很長時間的實踐之后,在“事鬼敬神”思想籠罩下的社會也不斷出現對迷信的質疑,人們逐漸從“天”“神”這種神秘主義的觀念中解放出來。如季梁提出了“民為神主”的思想,突破天命神權。宋襄公認為“是陰陽之事,非吉兇所生也,吉兇由人”[2]。在戰術方面,城濮之戰前,晉文公蒐于被廬,進行戰術演練,以德才選任為元帥,并不是以占卜而選得。荀瑤指出并不是每一場戰爭都要以卜筮來進行決策判斷。慢慢的,晉國戰爭以神意卜戰的決策原則和依人意而行的戰爭決策并行,反映了晉人重人輕神的戰術思想已經形成。
春秋戰國時期,晉國戰術建設的思想原則主要有以下幾個:①與時俱進和因地制宜的戰術思想;②軍政合一與兵民合一的戰術體制;③軍隊素質教化與訓練實踐相結合的軍訓原則;④選賢任能與“外舉不避仇,內舉不讓親”的戰術組織原則;⑤“師克在和,不睦則殆”的治軍思想;⑥“兼弱攻昧”與“見可而進,知難而退”的用兵原則;⑦戰和兼施與遠交近攻的戰術外交思想等。
春秋時期,諸侯爭霸遂起,戰術革新成為軍事家們關注的一個焦點問題。而“未戰先謀,兵不厭詐”成為這一時期戰爭的主要作戰原則?!斑M攻”和“防御”上的具體戰術具體如下。
春秋時期,晉國在進攻上的戰術思想主要有:①假道伐虞,先予后取。代表史例是公元前658年,晉國以重禮賄賂虞國,向虞國借道去攻打虢國,而虞公卻不懂得“唇齒相依”之道理,而慘遭滅國。②先發制人與先聲奪人。先發制人是指“先下手掌握主動權,可以制服對方”,其不必造聲勢來威懾敵人,而是不等敵人部署完畢,就先行迅速出擊,使敵人措手不及。先聲奪人就是與敵人交戰時,使用心理戰術,造聲勢以震懾敵人,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③惑敵之術。包括示強惑敵之術和示弱惑敵之術。示強惑敵之術指張揚自己的聲勢,威懾敵軍,使其軍心不穩。如公元前575年的晉楚鄢陵之戰中,晉國通過此法不戰而勝楚。示弱惑敵之術指自己有能力攻擊,卻假裝自己能力不足而不能攻擊,虛虛實實,來麻痹敵人,使敵人大意,中入圈套。如公元前632年的晉楚城濮之戰,晉軍制造逃跑的假象,楚左軍中計,落得大敗[3]。④設伏截擊。公元前627年秦、晉之間的崤之戰是春秋時代伏擊戰的典型戰例,晉襄公依據崤山山高澗深、道路崎嶇,設伏截擊秦軍,一舉全殲秦軍。⑤分兵誘敵,以逸待勞。此法意為要戰勝自己的對手,主張采取以逸待勞之策,即用一部分兵力,輪流出征,先使敵國疲敝、士氣低落,然后再予以重擊,一舉破敵。⑥奇正結合,避實擊虛。包括避強擊弱,亂敵制勝;突破傳統,應用新戰法;“侵曹伐衛”,攻其所必救等。
春秋時期,晉國在防御上的戰術思想主要有野戰中“深壘固軍”和欲退假進之計。其中,野戰中“深壘固軍”的典型史例是公元前575年的晉楚鄢陵之戰中,晉實行“固壘而待之”的策略,依托陣地屏障,堅固無摧,大勝楚軍。欲退假進之計的典型史例是公元前627年,晉襄公討伐蔡國,采用疑兵之計,欲退假進,使蔡國大敗。
晉國經歷了無數次戰爭,是春秋時期稱霸時間最久的國家。而晉國的霸業與其戰術思想是密不可分的,其逐漸成為了爭霸戰爭的指導思想。如晉國與楚國的城濮之戰,不僅體現了實施戰術聯盟、爭取與國的戰略思想,使得文公能夠在城濮擊敗楚國,還體現了攻其所必救、誘敵深入、避強擊弱等戰術思想,使晉國不費一兵一卒就嚇得齊靈公落荒而逃??梢钥闯?,晉國戰術思想文化對晉國霸業的形成與鞏固產生了重大作用,同時在其歷史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歷史作用。
晉國戰術思想內容豐富全面,比如晉國用“侵曹伐衛”“攻其所必救”的戰術釋宋圍;晉國在假道于虞以伐虢時,采用了先“予”后“取”戰術思想;三家分晉之后,韓、趙、魏三國廢除貴族特權、選賢尚功的制度,是對晉的用人任官制度繼承和發展等。晉國崇尚功利、重視權謀、敢于創新、高瞻遠矚、善于靈活確定目標行動的思想影響著我國歷代的軍事家,如在第二次國內革命和抗日戰爭期間,毛澤東等主張采取游擊戰術和游擊性的運動戰的打法,便是晉獻公時期假道于虞以伐虢的寫照。
綜上所述,晉國形成的獨特的戰術思想內容豐富精彩,是春秋時期戰術思想一個重要的有機部分,且已被后人應用于治理國家與指導爭霸戰爭中,成為了中國古代戰術思想中絢麗的一部分?!?/p>
[1]陳恩林.論春秋五伯的爭霸戰略[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5(4).
[2]何靖.春秋戰國時期士的軍事思想[J].黑龍江史志,2008(23).
[3]熊梅.論春秋時期的聯盟戰略與霸權迭興[J].軍事歷史研究,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