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百色市凌云縣百門舊石器時代遺址發掘工作目前正在緊張進行。6月20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向外介紹稱,通過發掘和比對,初步推斷遺址距今8萬至10萬年。
百門舊石器時代遺址位于凌云縣百門屯,發掘面積約200平方米,出土少量打制石制品,主要為砍砸器。該遺址為凌云縣首次發掘的舊石器時代遺址,遺址的年代對凌云縣歷史年代的重新確認有著重要的意義。
“該遺址考古學證據明確,從出土石制品和采集的石器標本類型、打制方法、石器特征,以及地層堆積等方面分析,初步推斷其年代屬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年代距今8萬至10萬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何安益介紹,該遺址與百色盆地舊石器遺址群石器特征密切相關,是百色盆地舊石器文化的延續,對研究百色盆地舊石器時代文化的發展脈絡具有較高價值。目前,該遺址考古發掘工作已接近尾聲。
據了解,2015年,為配合廣西樂百高速公路(樂業至百色高速公路)建設,文物保護人員在凌云縣境內的伶站路段近澄碧河階地發現了百門、伶內、巴命3個舊石器遺址,共采集到打制礫石砍砸器近40件。(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