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蕾
(閩江學院蔡繼琨音樂學院,福建 福州 350108)
鋼琴演奏是十分復雜的一門表演藝術,其質量受到演奏者個人天賦、技術以及心理狀態等因素的影響,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心理因素。在鋼琴演奏實際中,雖然大多數演奏者平時都很努力的訓練,也擁有現場演奏鋼琴作品的能力,但部分演奏者依舊在演出時發生很多問題,沒能發揮平時訓練的高超彈奏能力,主要原因就在于演奏者被心理因素所影響,演出時情緒失控,降低整個演出的質量,甚至演出失敗。由此可見,心理因素會對演奏者的鋼琴演出產生巨大影響,如果演奏者無法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那么不管演奏能力有多強都很難高質量完成鋼琴演出任務。
良好心理因素對于演奏者成功演奏鋼琴作品有重要意義。演奏者在鋼琴演出中要保持心、手、音的一致、協調,即演奏者不僅要具備優良空間感覺和準確、敏捷的動作,還要具備良好的音準感覺、聽覺臆想能力,能分別鋼琴音質的敏感性,把握音樂意蘊,從而基于手指的彈奏技巧,從內心將音樂準確恰當的表現出來。鋼琴演奏就是傳播優質音樂和流露情感的一種藝術體驗,如果演奏者在演出時能全身心投入到音樂的藝術情感當中,必然能產生非凡的演奏效果,成功引起聽眾的共鳴[1]。
與此同時,良好心理因素對于激發鋼琴演奏者的創新意識也有非凡意義。演奏鋼琴絕非只是演奏者把握鋼琴作品的技巧和傳達作曲家的思想、意旨,更要對鋼琴作品實施二度創作,任何一位出色的演奏者都在不斷提升自己的鋼琴演奏能力,形成獨特的演奏風格。因而演奏者只有時時刻刻都端正心態,用心聆聽和感受自己的演奏,及時反思、適當調節,才能讓鋼琴演奏層次有進一步的提升,才能讓自己對音樂作品有新穎的詮釋。當然,良好心理因素對于演奏者準確把握鋼琴演奏技巧也是至關重要的。如果演奏者要想使鋼琴演奏效果更突出,就務必要將完美呈現自己應有的演奏技藝,這需要以良好心態和心理因素為前提。如果演奏者在演出中心情浮躁、內心不安、情緒十分激動,就很難用平和從容的心態對待鋼琴演奏,發揮最佳的技藝水平也會成為一句空話,鋼琴演奏效果不盡如人意。
站在心理學的角度,人類進行的各種活動均和心理調節、心理控制等有密切聯系,鋼琴演奏也是一樣,演奏者心理素質的優劣對其在演出時展示的藝術表現力有直接作用,這一點毋庸置疑。通過分析可能影響鋼琴演奏效果的諸多因素,找出演奏者產生心理因素的成因,發現不僅有演奏者的主觀因素,還有客觀因素,概括起來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每一位鋼琴演奏者均有個人專屬的心理條件和生理條件,而他們在演奏鋼琴作品時所表現的演奏能力、心理支配能力等存在顯著的差異[2]。有一些演奏者走上舞臺正式面對觀眾時往往過于追求完美,內心缺乏自信,引發沖突矛盾的心理,這很容易造成演奏者演出時心理緊張,從而發揮失常。也有一些鋼琴演奏者在觀眾面前能保持內心平靜,發揮得很好。
演奏者把握鋼琴演奏技術的熟練程度、掌握演奏鋼琴作品內涵的程度都會直接影響其演出時心理因素的形成,從而影響鋼琴演奏質量的優劣。如果鋼琴演奏者無法嫻熟掌握演奏技術,在舞臺上就很容易產生緊張惶恐的心理,進而出現怯場的現象,在演奏鋼琴作品時也出現很多與舞臺表演要求不符的動作,如面無表情、身體僵硬、手指無法動彈等,這些因素導致鋼琴演奏的低效甚至是失敗,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
演奏者在鋼琴演出舞臺上和觀眾面對面時最有可能引起緊張。在演繹鋼琴作品時,演奏者是舞臺的核心,這使得很多演奏者都滋生緊張和怯場的心理,其實這屬于正常的現象,只要演奏者平時刻苦訓練,就能在舞臺上駕輕就熟的演奏鋼琴作品,逐漸積累成功的經驗,增強信心,避免因過去的不良舞臺經歷引發緊張和怯場的心理。
鋼琴演奏者面對觀眾,特別是在陌生的舞臺上演奏,特別容易滋生緊張的心理[3]。但這樣的心理并非不可戰勝,演奏者可以在平時培養自己形成良好心理因素,克服緊張的心理,這對演出而言尤為關鍵。這就要求演奏者必須正確認識自己,肯定自身的價值,堅持不懈、堅定信念,不要太過重視成敗,要注意享受演奏的過程,用坦然的、大氣的態度和心理對待演奏,即便在演出的突發狀況面前也要保持良好心理,機智應變,逐漸養成良好鋼琴演奏心理因素。
有效調控心理因素需要演奏者擁有扎實理論基礎,同時熟練掌握演奏技巧。換言之,優秀的演奏者不僅要具備扎實鋼琴演奏理論知識、嫻熟的鋼琴演奏技能,還要擁有良好協調能力,在演奏中有效達到手指、手臂、腳的相互配合,憑借熟練的演奏技巧確保鋼琴演出順利進行。當演奏者內心很清楚自己并未熟練掌握鋼琴演奏技巧,演奏能力也較弱時,就很容易在演出時產生沉重的思想負擔與心理負擔,害怕自己會在演奏時出現問題,導致演奏無法繼續進行。所以演奏者必須具備更強的鋼琴演奏能力,熟練掌握演奏技巧,這是合理調控心理因素的前提,如此才能在演奏時保持心態良好,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展現個人演奏能力。還有一點需要注意,即演奏者即便已經熟練掌握鋼琴演奏技巧,也要有效練習演出曲目涉及的技巧與音色等,特別是難度較大的段落,要反復練習,讓自己更有底氣,有效掌握主觀心理因素。
在演出之前,演奏者要從開譜、練琴到理解、升華情感,這整個過程均需要發揮一絲不茍的精神,尤其是在最后背記樂譜的階段,不得馬虎大意,演奏者只有牢記樂譜,才能為完美的演出做好準備,在鋼琴演奏中更有信心。在背記樂譜時,演奏者要認真分析樂譜的和聲織體、邏輯結構等,調動多個感官把譜子記牢、記熟。在背記樂譜時只依賴機械性的手指記憶是遠遠不夠的,演奏者很容易在緊張心理的影響下出現斷片的現象。所以演奏者在背記樂譜時要將自己帶進作者創設的音樂情境,演奏時適當添加個人的理解與情感、特色、風格等,實現對鋼琴作品的二度創作,讓演出更完美。
演奏之前演奏者的心理暗示對進行完美的演出有關鍵性影響。完美的演出是鋼琴演奏者的終極目標,為聽眾淋漓盡致的展現鋼琴演奏技術,完美詮釋音樂內涵。為成功完成該目標,演奏者在開始演奏之前可適當進行心理暗示,調控好自己的心理因素,保證演出成功[4]。如演奏者可以回想那些讓自己愉悅的、開心的事情,或者是回憶某個特定的場景、特殊的人物,暗示自己這次演出只是一件小事、自己一定行,也可以深呼吸,通過放松身體帶動心理的放松,讓自己不再緊張,形成良好心理因素。
演奏者在鋼琴演出中有可能因為舞臺環境與平時的練習環境有區別而形成心理壓力,并且在舞臺表演中,演奏者有時候會面對各種各樣的突發情況,嚴重影響鋼琴演奏者的心理狀態。為從容應對這些情況,演奏者必須不斷加強心理因素的鍛煉,增加上臺演奏的次數,積累更多臨場經驗,在各種各樣的舞臺鋼琴演出中豐富自己的演奏經驗與演奏心得,不斷提升個人對舞臺鋼琴演出的適應能力,在真實的演出中充分發揮真實水平。在練習演出曲目時,演奏者還可預想有可能遇到的突發情況,做好對應的準備,逐步提升自己的心理因素調控能力,即便真的發生意外也能有效應對,確保繼續演奏。
樹立自信是演奏者在鋼琴表演中培養良好心理因素的重要途徑,只有樹立自信,才能做好每一件事,若鋼琴演奏者沒有自信,在臨場演出時就會感到十分焦慮,害怕演奏時有失誤或者是出錯,這種缺乏自信的心理最終會阻礙演奏者發揮正常的水平。所以演奏者在平時的訓練中要慢慢樹立自信,在加強鋼琴演奏練習的同時肯定自己。鋼琴演奏者的自信還源于對鋼琴演奏技能的熟練掌握,所以演奏者練習時要強化各項演奏技能訓練,改進自身不足,在積累與學習的環節慢慢提升自信。除此以外,演奏者在現有基礎上不能對自己提出過高的要求,如在表演時遇到一點點失誤就瞬間失去自信,擔心再次出錯,導致后續的演奏出現問題,甚至中斷演奏。實際上鋼琴演奏者發生問題是正常現象,應放松緊繃的神經,緩解緊張的心理,憑借自己的堅持和恒心,鼓勵自己不斷前進和提升。
鋼琴演奏是對藝術的一種再創造,如果演奏者想在演出時取得最好的效果,就必須正確認識心理因素對鋼琴演奏的影響,明確其主客觀成因,及時有效克服各種各樣的不良心理因素和心理障礙,不僅要熟練掌握鋼琴演奏技巧,還要熟練背記樂譜,在演奏之前調控好心理因素,提升心理素質,樹立演奏自信,自覺勇敢參加實踐和演出、觀摩等,爭取更多舞臺演出和藝術實踐的機會,用心體會訓練過程與演奏心得,做好總結工作,主動積極交流,有效調節、控制自己在鋼琴演奏中的心理因素,完美演奏鋼琴作品,提升舞臺效果,從鋼琴演奏中體會到樂趣,獲得美好的藝術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