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聰昳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江西 南昌 330038)
潑蛇燈是一種彩燈的表演形式,它的表演一般是由兩個人共同進行的,其歷史也非常的悠久,距今大約有一百多年。潑蛇燈在上世紀時榮獲過非常多的獎項,其中包括:1958年在江西宜春的彩燈匯演中榮獲了第二的良好名次,由于當時的時代影響,潑蛇燈有一段時間處于比較消沉的狀態,但隨著時間和社會的發展,蛇潑燈又回歸了人們的視野中,不僅江西省人們組成了表演潑蛇燈的表演團隊,而且還在南昌市的傳統燈彩舞蹈表演比賽中獲得一等獎的優秀名次,在2008年演出音樂情景劇目《潑蛇燈的傳說》,榮獲了此次比賽的最高榮譽獎,人們至此之后對這種燈彩的表演形式的喜愛程度大大加深,但在九十年代的時候,潑蛇燈的發展還是不盡人意,這其中的影響因素是很多的,無論是經濟還是人們的思想觀念,還是社會文化的改變[1]。
潑蛇燈作為一個民間燈彩藝術,從起源至今一百多年的時間里的影響力都是十分深遠的,它不僅豐富了我國的傳統民間藝術,還是在過去時代中人們向往未來美好生活的一個精神承載物,人們在奏樂聲中宣泄著自己想要表達的情感,又有自己最美好、真實的想法,是一種深聚文化思想的活動。
潑蛇燈可以說是江西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傳統燈彩活動,它的影響程度可以用家喻戶曉來形容,具有很高的文化意蘊,不僅能代表人們之間的凝聚力和和諧程度,還是一種“族”文化的體現,為人類文化學的貢獻頗多。“族”所代表的就是人類的一個整體,這個身份的認同感對人類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人們用它來承載自己的精神領域,所以江西的潑蛇燈的存在和流傳時間能保持很久,在每年的重要節日左右,比如說元宵節和春節等,本鄉人都會歸來團聚,和家人在一起熱熱鬧鬧的欣賞潑蛇燈的表演晚會。在精神領域方面,人們可以在潑蛇燈中寄托自己的希望,也是由于這個原因,人們在過去非常困難的年代中,才能保持一個堅定的、美好的未來向往,是一個好的象征。
潑蛇燈不僅在文化方面有很高的影響,在娛樂功能上也對人們有很大幫助,在之前娛樂設施較為落后的年代,觀看潑蛇燈的表演成為豐富人們閑雜時間的一個娛樂形式,由于潑蛇燈表演的地域與人員的局限性都很小,由兩個人就能夠進行表演,所以人們可以盡情的在任何情況下進行娛樂。
在我國,人們的宗教意識是非常強的,而且潑蛇燈的儀式感也符合人們的需求,正因為這個原因,潑蛇燈才能發展的這樣家喻戶曉與時間悠久,人們在這個傳統的表演形式中來寄托自己的精神世界,一般情況下,是對未來美好生活和來年風調雨順、家庭人員興旺的一個美好期盼與向往。蛇自古至今都是代表吉祥的一種神物,這可以從女媧和伏羲的人頭蛇神的傳說得來,而且蛇也被稱為是農耕之神。因此潑蛇燈這個表演形式的神化情況更為突出,人們就是通過它來表達自己對神靈的敬仰與崇敬之感,在我國的元宵節前后,潑蛇燈的表演更能反映出人們尊敬神靈的一種思想感情,希望在新的一年神靈可以保佑自己的一家,保佑自己的農耕等工作都能順利進行,所以它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既可以表達自己的一種信仰,還能夠反映自己的美好祝愿。下圖(來源于網絡)是表演潑蛇燈熱鬧場面:

江西潑蛇燈在第二批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被列入江西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從其歷史發展角度來說,由于它的存在有一百年之久,其表演形式一直都保留著其古色古香的味道。從文化思想的角度來說,它既是一種傳統燈彩文化形式,又是人類精神思想的一個寄托,從古至今,經過幾代人對潑蛇燈表演技巧的熟練掌握和靈活運用,其表演出來的感覺更被人們接受與喜愛。潑蛇燈之所以要我們傳承和保護,不僅因為它是一個傳統的表演形式,更大程度上是因為它有一個精神領域的承載效果,使人們雖然身處艱難困苦的戰爭年代、生活生產壓力巨大、經濟壓力巨大的情況下還能保持一顆平常的心態,更加樂觀的面對生活。在當代社會,許多年輕人要面對生活所帶來的壓力,壓力使他們覺得生活毫無生氣。潑蛇燈的保護就能夠讓人們具有老一輩人具有的精神,從而能夠對生活更加積極向上,具有拼搏的動力。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保護潑蛇燈也是對我國傳統文化的一種保護,在當代資源文化比較欠缺的情況下,保護多元的文化變得尤為重要,以蒙古的《江格爾》來說,它就是蒙古的一個民族象征,寄托著蒙古人民的民族意識與歸屬感,潑蛇燈也是江西人民的一種文化象征,是其精神領域的寄托[2]。
由于時代的不斷發展,進入人們視野中的娛樂活動非常之多,雖然潑蛇燈在進入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后,各種宣傳部門對其的宣傳效果更加顯著,對潑蛇燈的研究和調研活動也相應的增加了,但是現代人對其的重視程度還是不夠,觀看這種表演的人數還是很少的,人們往往在茶余飯后的娛樂活動改為看電視、看電腦,在新春佳節的時候圍坐在一起看各種各樣形式的晚會等等,對這種較為傳統的表演觀看的人數就相對很少了。
潑蛇燈作為一項傳統的文化項目,參加表演的藝人的年齡都相對較大,平均年齡都在五十多歲,現階段的傳承藝人也已步入花甲年齡,由于這項傳統藝術的學習過程非常辛苦,并且因為是藝術的傳承,所以經濟來源方面也很少,一方面,年輕人沒有耐心學習傳統技藝,更想去大的城市發展,更想學習現代的科技手段。因此潑蛇燈到現在一直面臨著藝人老齡化的問題,一直沒有新的血液融入。另一方面,潑蛇燈的制作方法很繁瑣,潑蛇燈是由很多竹篾編制而成的,其制作方法也隨著代代相傳不斷地更新,學習的人也因此望而卻步。
隨著時間的發展,現代的藝術形式更是發展的特別迅速,但潑蛇燈的發展趨勢越來越與現代藝術的發展背道而馳,橫插步是潑蛇燈唯一的步伐形式,曲牌也相對來說很單調,近些年來沒有其他的音樂的改變,所以人們在開始之初會對其產生新鮮感,但看多幾遍后就會產生審美疲勞,因為整個表演都沒有任何創新和改變,所以自身特點不鮮明也是一個局限發展的原因。
1.政府主導、政策支持
無論是發展哪一類傳統文化都需要國家的政策保護與支持,我國在政策方面就有明確的規定,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征求意見稿)》中有所規定,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全權由我國遺產管理部門進行管理。在其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后,潑蛇燈發源地的文化局有保護其延續和發展的責任。這其中包括以后傳承問題的研究以及對表演進行大力的文化宣傳等內容等等社會方面、文化方面、經濟方面的多方面的保護與支持,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潑蛇燈的發展也有了很大的進步,在2008年演出音樂情景劇目《潑蛇燈的傳說》,不僅榮獲了此次比賽的最高榮譽獎,還使該舞種重新被人們喜愛,成為了我國文化遺產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2.重視人才建設、加強群眾參與
藝術活動的起源原因也好,文化背景也好,都是以人為核心從而繼承和發展的,所以人民群眾的力量是非常重要的,絕對不能夠忽視,古話說的好: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如果傳統文化想要一代代的延續發展下去,就需要有人不斷的參與進來,如果沒有人民群眾的支持和參與,再熱門的傳統藝術都不會持續的發展下去。所以傳承人的培養在現在看來是尤為重要的一個問題,這不僅需要政府的大力宣傳與幫忙改進,讓無論是發源地的人們對其文化蘊意有個深刻的了解,整個江西省甚至全國的人都應該有所知道。人們還要意識到這是一種精神方面的傳承,而不僅僅是一個藝術表演,藝術進課堂活動也是一種很有效率的形式,這樣來說,孩子們就能從小意識到潑蛇燈的重要性,對它的興趣也會油然而生,學習就會順水推舟的進行下去,這項傳統表演就無愁后繼無人。
3.提高演出能力,增強藝術價值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時代發展帶來的不僅是經濟的發展,文化的發展與交融會使傳統文化的地位越來越低,所以,對傳統的民間燈彩藝術進行與時俱進的改變與調整就顯得十分重要。首先從表演自身的形式組成來說,應該對其舞步有更多形式變化,音樂也不應該只有單調地[漁家樂]曲牌這一種;從管理方面來說,管理機制應該更加嚴謹,人員的調節和配合都是管理中重要的方面;就潑蛇燈的故事情節來說,還是相對來說比較單調,可以適當的進行創作改編。例如在2008年的獲獎作品《潑蛇燈的傳說》中,將兩兄弟的人物設定改為了三兄妹,這樣一來,故事情節就有了很大程度的豐富性,情節的跌宕才能吸引更多的觀眾。因此無論是從動作技巧方面,還是音樂伴奏方面,都應該吸收更多其他地方的文化形式,來彌補自身的缺憾和不足[3]。為了使潑蛇燈能夠更為持久的流傳下去,就需要給其傳播和表演預留一定的空間,是其能與現代文化共存,在更多的演出過程中獲得更大的藝術價值。
江西省二塘潑蛇燈在不斷地發展過程中,在精神領域上已經成為了二塘人們不可或缺的一方面,它不僅能寄托人們的美好祝愿,還能激勵人們不斷地積極向上,不斷奮斗,是老一輩人給現代人留下的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又因為是集體性的文化形式,人們之間就會通過潑蛇燈變得更加熟悉,而取代了當前社會發展帶來的人與人之間冷漠的現象,社會互動性會有所提高。要對潑蛇燈的繼承和發展有一個良好的規劃,這其中不僅需要政府和政策的大力支持,需要潑蛇燈的傳承人自身的努力,還有我們對其的重視與保護,使其能夠在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處于不敗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