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莉莉
2017年的冬天,發生的接連幾件事讓輿論場很不平靜。恰巧記者最近剛好采訪了2015年全國優秀縣委書記陳行甲,這是時隔20年再進行的一次評選,全國一共102位。陳行甲說他也曾有過很長時間的梳理和思考,每當類似這個時候,他都要想為什么。
陳行甲剛到湖北恩施州巴東縣時,那里的群眾不僅僅是好上訪,而且是好極端訪。他說他最難受的是2012年5-6月,一個多月發生了四起群眾自殺事件,有長江大橋跳橋的,有法院門口割腕的,有村委會喝農藥的,有跳崖的,都和老百姓反映訴求得不到滿足有關,每一起都是鬧到他這里才最終收場。
陳行甲說他感覺到人民群眾的心態是“我不得不找你,但是我不相信你”“不給我解決問題就在你面前耍橫,甚至橫到以命相拼”。當初面對的那個困境,陳行甲認為是他人生中面對的最大挑戰,他說他以前工作過的地方從來沒有出現過如此惡劣的民風民情。這就是典型的“塔西佗陷阱”:當執政者遭遇公信力危機時,無論發表什么言論,頒布什么樣的政策,社會都會給以其負面反饋。
但是,他調研、思考之后的結論是:不能怪老百姓!老百姓的這股怨氣戾氣是從哪里來的呢?陳行甲的結論是,是被少數干部的惡劣作風給逼出來的,被八百里巴東崎嶇難行的道路給簸出來的,被發展滯后的千山萬壑給憋出來的。
最主要的還是黨員干部作風。陳行甲經歷過兩件事,一是鄧玉嬌事件,當地官方的定性是一起偶發極端事件。陳行甲后來在完整復盤之后的結論是,這是一起必然要發生的事件。
當地鎮政府兩名干部給企業辦了一點事,企業給了好處,還得請吃飯;請吃飯不算,還必須得喝酒;喝完酒還不算,還得請洗腳;洗腳找小妹還不算,還動手動腳輕薄人家;人家姑娘憤而拒絕,他們惡語相向還不算,還把姑娘“推坐”,拿出一沓錢在姑娘頭上敲。陳行甲說:這哪里是偶然事件?如果這姑娘是我妹妹,如果我在旁邊,根本輪不到她動手,我自己就會動手的。
二是當初提醒他巴東刁民多的領導中就有原縣長,有時他和縣長下班后前后腳從大樓門口出來,老百姓一擁而上撲向他,不找那位原縣長。后來那位原縣長進了牢獄,“這中間的緣由,大概現在他在牢里是想明白了。”陳行甲在這些事件的過程中越來越認為,不會無緣無故就發生極端惡性事件的。大風起于青蘋之末,這個“末”,就是干部作風。
《史迪威與美國在中國的經驗》一書中曾經寫道,上世紀40年代初去延安采訪的美國記者,當時預言共產黨必將戰勝強大的國民黨,因為他們在延安看到的共產黨正直廉潔、富于理想主義和犧牲精神,深得人民群眾擁護,讓人看到希望的光芒;而此時他們在南京看到的國民黨則在金碧輝煌中腐敗墮落,茍且偷安,離人民群眾越來越遠,空有一具強大的軀殼,暮氣沉沉。
“舉目四望,身邊確實有些人‘走得太遠,以至于忘記了當初為什么而出發,確實有些人高高在上,漠視群眾疾苦,利用手中職權謀取私利,貪污腐敗。雖然,這些人是少數,但是殺傷力巨大,他們讓民心在流血。”
這幾年,反腐高壓下,官場風氣大為改觀。但干部作風問題依然不容忽視。面對求助的困難群眾,每位黨員干部都應該好好想一想:群眾還指望我們,說明群眾還需要我們,我們對群眾還有用,要珍惜,權力不是私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