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社會時間加速。
作為一種抽象的背景,現代性是一種“加速機制”。進入了現代性的任何國家、社會和民族,都主動被動地卷入這一機制;而成功的國家,其組織能力和系統效率都在持續增強,不斷地產生時空上的縮短效應。中國的發展正是如此。
作為具體的背景,中國改革開放在2018年迎來了40周年。40年來在政治、社會、經濟等方面的改革積累,所蓄積的強大勢能,正期待通過特定的機制加速產生蛻皮換血似的質變。
2018年,距離2020年全面實現小康社會也只有2年。這2年,雖已有以往的成績作為基礎,但困難不小,急迫而無法懈怠。

2018年,也是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
2018年,作為眼前的時間刻度,也是中國發展和遭遇外部環境變動挑戰的關鍵一年。中央所確定的需要做好八項重點工作,皆需真抓實干。
邏輯已經很清楚:如果要做什么的保證已經給出,接下來就是做,以及如何監督驅動做的問題了。
對所有進行個體的中觀、微觀敘事的人來說,2018年,也是在政治結構具有確定性后,面對社會和經濟結構的不確定性,需要在不確定性中抓住確定性的一年。很多東西已經出現轉折,出現一些通往更好未來的路口,而有的路已經走不通。生活和個人發展面臨一種需要通過選擇和行動來開拓的可能性。時間加速,無論對于哪個社會群體或個體來說,都是今年非常重要的一個命題。
從歷史的邏輯和國際競爭的視野看,“加速”也順理成章,是一切的自然結果。它是百年民族使命的繼續。
在這些抽象和具體的背景中,以往的一些沉悶背景,一些“保守”行為策略,一些觀望姿態,皆已不合時宜。
而我們也捕捉到,2018年的“時”和“勢”,雖然在社會認知中,只是一些模糊的輪廓,但曾經的社會心理已悄然變化,期待、緊張、焦急、煩悶,這些情緒都具有高行動力的特征,它們只是需要方向,需要整合。從社會動力看,這些心理,恰恰是推動個體自我提升,以及國家自我發展的巨大能量。
時間是加速的,物理上的時間、心理上的時間、社會空間上的時間都大大縮短。
時間不等人!我們必須走在時間前面,不辜負這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