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麗云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以下簡稱《綱要》)中對普通高中提出了如下要求: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在普通高中探索結合學校實際的多樣化辦學之路,是實踐《綱要》要求的有效途徑。在實現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的過程中,應從學校辦學理念、學校文化、課堂教學、課程建設等方面,進行創新性實踐及實踐創新,這樣才能不斷總結出具有學校特色的多樣化辦學之路。多年來,河南省鄭州市第九中學在多樣化發展的道路上,從實踐創新的角度進行了不同形式的探索和嘗試。
一、普通高中多樣化的目標和體現
1.普通高中多樣化的根本目標是學生培養的多樣性
高中階段教育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受教育者在各方面都具有較強的可塑性;而高中階段教育的重要作用是使受教育者的可塑性得以凸顯。這種凸顯出來的可塑性,表現為受教育者的多樣性,即根據受教育者的不同個性特點,將之培養成為個性鮮明的社會人。這也是教育活動的最大成果。
因此,滿足不同潛質學生發展的需要,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是推進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的關鍵。而受教育者的多樣性又決定了教育形式的多樣性,教育形式的多樣性就是教育活動蓬勃發展、持續變革的不竭動力。
2.普通高中多樣化的根本體現是學校文化的特色化
不同學校學生的發展存在一定的差異,學校應當建立個別化教育體系來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基于目前我國教育發展現狀,學校應在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要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獨特的辦學特色。因此,學校特色的形成過程,也就是普通高中多樣化的形成過程。
學校特色是指學校基于自身的發展水平,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所形成的獨特且相對穩定的辦學風格。特色是一所學校積極進取的個性表現,而學校特色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靜止狀態,而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不同的學校都體現出不同的個性、特色,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教育。
需要說明的是,高中培養模式的多樣化,關鍵是在課程、評價、師資培養等方面取得突破。
二、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與實踐創新的關系
廣義的創新通常被理解為創造出新形式、新內容的事物,它主要強調新穎性,這種新事物既可以是主觀的,也可以是客觀的。而實踐創新又是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重要體現,其核心在于通過實踐創造更新的生產力、生產關系和一切社會文化知識等,促進人的全面、自由、充分的發展。實踐創新與人的發展是一個統一的歷史過程,因為實踐創新的目標最終是促進人的發展。
長期以來,在我國教育發展中也存在著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如辦學模式單一、人才培養模式趨同、學校缺乏辦學特色等,這些弊端既不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也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對于多樣化人才的需要。高中的多樣化,對應著人本身的多樣化和理性辦學的學校特色文化。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的重要目標是學生培養的多樣化、培養模式的多樣化和課程結構的多樣化等。而這一切都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地創新,以滿足學生的多元化發展和學校文化的多樣化發展需求。因此,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呼喚實踐創新,而創新實踐又是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的重要動力,它從學校層面保證了普通高中的多樣化發展。
三、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與實踐創新的路徑
1.頂層設計創新,在實踐中構建特色鮮明的學校文化
鄭州九中依托中原地區獨一無二的地理和文化資源,傳承與踐行學校60年的特色文化,經過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從“中”和“中教育”的理性實踐中,總結出一個“學校理念的頂層設計—中間層面的識別體系—實踐層面的生態大課堂的構建”的路徑,從三個層面進行學校文化的構建和設計。
基于實踐理性的教育“房屋模型”,從上到下是從理論到實踐和路徑的選擇過程。具體地說,就是屋頂為學校文化的理論設計,包括環境文化、課程文化、制度文化的設計;中間層就是學校文化所體現的“三大識別系統”,主要包括“理念識別系統”的學校精神和校訓,“環境識別系統”的樓宇名稱、“書香、古典、園林、中原”特色校園環境等,“行為識別系統”的 “三種人”的行為,即教師教、學生學的行為和學校管理的制度文化建設等;底層為“生態大課堂”,即學校文化在教育教學的實踐,是學校文化的凸顯和具體體現。
2.教學改革創新,在實踐中分課型構建教學模式
教學質量一直是人們普遍研究和關注的教育話題,而教師隊伍的建設又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的提升。為體現課堂文化的創新,學校采取“博士進課堂”的方式影響課堂文化,以校本課題研究的形式推進課改及與大學的合作。經過實踐,學校形成了一套“分課型構建教學模式”。操作是:首先,發現問題,提出研究方向;其次,依據教學實踐與經驗,選定研究的課型;最后,以學術標準與實踐標準為依托,推進分課型教學模式研究。分課型教學不僅給學校提供了一種教學模式,也提供了一種教學研究方法。目前,學校已經開展了七輪以“課型教學”為主線的校本研究,從課堂上進行了深刻的實踐創新。
3.課程體系創新,在實踐中形成特色化的校本課程體系
課程是學校教學活動的重要載體,而活動的開展最終又要通過課程來落實。豐富的課程體系是學校特色發展的重要體現,是普通髙中多樣化發展的重要依托,也是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路徑。通過多年的實踐探索,學校根據自身文化研發出了富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課程。一是結合學校“中”文化特點,開設以《中賦》《中道》為核心的“中”文化課程,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二是為培養學生的領導力,開發了《“精一執中”學生領袖潛力喚醒》校本教材及課程,并以此課程為基礎,召開了三屆“亞太青年學生領袖大會”,用活動實踐課程的方式闡釋了學校對教育的價值理解和追求。三是依托河南省海軍航空實驗班,制訂海軍青年成長課程,培養海軍創新人才。課程以精品實踐活動及專業講座為核心,通過與國際領先的PBL教學方法和STEAM教學理念相結合,形成特色化的校本課程體系。此外,學校還開設了豐富多彩的校本選修課,形成多樣化的課程培養體系。
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對學校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在探索多樣化特色發展的過程中,學校找到了一條實踐創新的路徑,并從文化、課堂教學和課程等方面進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實踐。
(責任編輯 張慧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