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在用壓力管道長期在較為惡劣的環境中工作,導致壓力管道失效,壓力管道定期檢驗是保證其安全運行的重要手段。本文對壓力管道檢驗過程中,使用單位和檢驗單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做好檢驗工作的建議。
關鍵詞:在用壓力管道;檢驗;存在問題;建議
中圖分類號:TQ055.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24-0000-00
在工業生產過程中,壓力管道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涉及生命和財產安全,一旦發生事故,危害性極大。隨著經濟的發展,工業管道日趨高參數、結構多樣性,其工作條件也越來越趨苛刻。截止2016年底,我國在用壓力管道47萬余公里,使用年限大多在3~20年,超期服役現象普遍。為保障壓力管道安全運行,我單位2010年以來,共計完成壓力管道全面檢驗(以下簡稱“管道檢驗”)3萬余條,有力保證了壓力管道的安全運行,也在管道檢驗方面積累了大量的經驗,現將管道檢驗工作做一簡要總結:
1管道檢驗的依據:
(1)《特種設備安全法》;(2)《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3)《壓力管道安全技術監察規程——工業管道》;(4)《在用工業管道定期檢驗規程》;(5)其它相關技術規范、標準。
2管道使用單位管理中的常見問題
(1)管道使用單位管理水平參差不齊,普遍缺少甚至沒有原始設計、安裝、修理改造資料及運行管理的相關記錄。
(2)管道安裝質量良莠不齊,許多管道存在原始質量缺陷。
(3)管道運行狀況不淸(包括使用參數掌握不準、內外腐蝕情況不祥等),不易確定重點檢驗部位。
3檢驗單位在組織管道檢驗時應注意的問題
(1)檢驗前檢驗人員應編制檢驗方案,并且通報使用單位及其他相關單位,明確管道檢驗的項目、方法、部位、比例、檢驗進度等事項。進行技術交底要細致并確認 。
(2)應與使用單位及其他相關單位建立相應的聯系溝通機制,以保證檢驗工作的順利進行。
(3)檢驗單位應建立相應的技術保障機構和后勤保障機構,保證檢驗發現問題時得到及時處理和檢驗人員得到休整。
4檢驗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1)使用單位對壓力管道安全使用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本單位壓力管道的安全責任意識不強。一些單位從事壓力管道安全管理的人員不具備相應資格或能力,對管道安全管理人員、操作人員的安全教育和培訓工作缺失。
(2)使用單位建立的壓力管道安全技術檔案和安全管理制度不全,保管不善。
(3)使用單位安排壓力管道定期檢驗工作不及時,管道全面檢驗和年度檢驗計劃內容項目不全,不能及時上報使用登記機關和承擔相應檢驗工作的檢驗機構。
(4)使用單位對進行全面檢驗的現場準備工作不充分,不能保證被檢管道處于適宜的待檢驗狀態、不能提供安全的檢驗環境(如清洗置換,拆除保溫,搭腳手架,打磨除銹,配備起重設施,提供檢驗用電、水、氣等),協助檢驗單位進行全面檢驗工作能力有待提高(如辦理各種作業票、提供管道位置、參數等)。
(5)檢驗前的現場準備工作易造成壓力管道損傷,如:過度打磨、防腐蝕層損傷,外力作用使管道損傷、變形等。
(6)由于檢驗時間緊,工作量大,留給檢驗前的現場準備工作的時間少,使用單位也為節省檢驗支出,造成拆除保溫面積不夠,表面清理、介質置換不徹底殘留物較多,打磨除銹粗糙度達不到檢驗要求,腳手架搭設不符合要求,尤其是高處腳手架的搭設更是差距較大。
(7)由于工業管道定期檢驗是在裝置停產檢修期間進行,檢驗時間緊,現場環境復雜,交叉作業時有發生,又因裝置內管道布置數量多且緊湊,極易造成被檢管道標識不清,檢驗標的的錯誤,客觀上也影響檢驗質量。
(8)檢驗前準備(包括檢驗方案制定、資料審查、現場條件、設備儀器檢定校準、檢驗工作安全要求等)工作不符合要求, 檢驗單位與使用單位落實檢驗方案不細致不深入,技術交底不充分、深度不夠。
(9)資料審查不能全面了解管道狀況,存在資料審查不細致,也由于使用單位提供資料不全,沒有完整的原始數據,造成無法全面了解管道實際情況 。
(10)制定的檢驗方案針對性不強,雷同之處較多;檢驗方案制定中檢測部位選擇不合理,存在同一部位多次檢驗中重復檢測現象, 這種情況產生的原因主要是檢驗人員對上次檢驗報告等資料查閱不細致、不認真,或者從現場準備工作的難易,以及檢測工作的方便角度考慮問題,經常出現地面或下部檢測工作量大,且歷次檢驗檢測重復同一部位,而對上部或高空檢驗檢測的比例數量較少。
(11)檢驗單位和檢驗人員在檢驗的安全防護方面,以及嚴格遵守使用單位安全生產制度方面不能完全滿足相關要求,存在不辦理作業票就進入現場進行檢驗檢測,個人防護不符合要求,車輛不按指定路線行駛、停泊等問題。
(12)檢驗過程中,按檢驗規程要求抽查的比例、部位不能完全代表整條管道狀況;依據的法規、標準不能完全反映管道的合于使用原則,有些數據要求偏嚴,如:對于氣孔直徑的限制(非深孔),以及夾渣的寬度等要求偏嚴;缺陷在厚度方向的測量,實測值與檢測評定值有差距,一般情況是評定值大于實測值;檢測中不合格缺陷的擴大檢測比例執行情況不好,經常是一次性增加比例,或按原規定比例執行無增加。
(13)檢驗檢測人員技術水平和工作態度影響缺陷的檢出和定位、定量、定性。惡意漏檢、造假等情況時有發生。
(14)現場檢測不按工藝文件、標準要求進行檢測。如:射線檢測不滿足某種r射線檢測條件要求的,使用了r射線檢測,如:壁厚小于10mm的管道使Ir192進行雙壁透照,拍片有效長度也不符合要求,為了趕進度,有一次拍兩張片現象;超聲波檢測不滿足最小厚度要求而使用超聲波檢測等情況時有發生;在管道壁厚測定中,壁厚的測定不準確,以少代多,測一點記錄上填寫多點。
(15)用嚴密性試驗代替壓力試驗。由于企業管道間操作參數、介質不盡相同,而裝置停車檢修時間有限,所以壓力試驗和嚴密性試驗一般在裝置開車試運行時統一進行,而不是單獨進行,造成試驗壓力達不到規定要求。
(16)檢驗發現設備存在需要處理的缺陷,由于時間緊,簡化了程序,經常是檢驗人員口頭通知使用單位檢驗情況,修理單位也不制定修復方案便實施修理工作,給壓力管道使用安全埋下隱患。
(17)部分全面檢驗報告結論不夠準確,內容不夠完整,記錄填寫不認真、不齊全。
5管道檢驗中常見缺陷
(1)管道位置不當或結構不合理;(2)管道組成件材質與原設計不符、材質不明、材質劣化和損傷;(3)管子或管件局部減薄、全面減薄;(4)焊接主要缺陷:咬邊、錯邊、氣孔、夾渣、未焊透、未熔合、裂紋等;(5)管道組成件缺陷:皺褶和重皮、碰傷、變形;(6)管道支吊架異常,安全保護裝置、陰極保護裝置和蠕脹測點等損壞。
6做好壓力管道檢驗工作的幾點建議
(1)提高對壓力管道安全運行重要性的認識,強化使用單位的安全主體責任,提升檢驗檢測機構的技術能力和責任意識,加強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力度。加強壓力管道安全相關人員專業知識培訓 。
(2)積極采用檢驗檢測新技術、新工藝,如高溫測厚、超聲相控陣、超聲C掃描檢測、超聲導波檢測、三維激光掃描、射線數字成像檢測等新技術。
(3)對現行檢驗機構進行改革,目前我國檢驗檢測機構尚處于發展時期,規模普遍偏小,體制機制僵化,國際化程度不高,難以適應現代市場體系和轉變政府職能的要求,迫切需要通過轉制整合做大做強,提升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ND/T47013-2015.承壓設備無損檢測[S].
[2]質檢總局關于印發《特種設備安全監管改革頂層設計方案》的通知(國質檢特【2016】91號)[S].
作者簡介:王慶云(1962—),男,遼寧遼陽人,本科,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特種設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