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錫蘭
【摘要】本文借鑒“網格化管理”理念,提出“網格化作文”的教學方法,使鄉村小學教師依據劃分好的網格單元有序實施作文教學,循序漸進地培養小學生的作文素養。網格化作文具體由題目、素材、中心、形式、修飾、布局謀篇六大板塊構成,遵從小學生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認知特點設置階段訓練目標任務,在基本式的基礎上可以根據不同題材靈活地選用有關的方法技巧,形成作文基本式的變式。
【關鍵詞】鄉村小學 網格化作文 板塊 目標 基本式 變式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12A-0037-03
當前,作文教學沒有專門的教材,教師不把握教程,學生難掌握方法。于是大家認為,要學會寫作文,提高作文水平,只要多看書多練筆就行了。事實上,在鄉村薄弱學校或新教師實際教學中,學生的課外閱讀并沒有得到相應的重視,學生基本沒有課外閱讀的積累,當學生不會寫作文時,就只能讓學生抄背范文,甚至以此代替教師的指導過程。因此,作文教學仍然是鄉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大難題,作文教學質量提高不明顯。近年政府管理中倡導“網格化管理”,其內涵就是將城區行政性地劃分為一個個的“網格”,使這些網格成為政府管理基層社會的單元,其中體現的精細化管理思想直接表現為管理單元的細化,推進人、財、物、權、責全面下沉,促進條塊融合。“網格化”概念的提出,為解決鄉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大難題——作文教學提供了借鑒。筆者由此產生一個大膽的設想,通過對作文基本功的梳理,整理探索出小學作文教學的網格,那么鄉村小學作文教學難題將迎刃而解。
一、什么是網格化作文?
網格化作文借鑒行政區域管理中的網格化管理思想,全面認識并梳理作文基本功的單項,進行歸納整理,將作文基本功劃分成若干網格單元,再根據劃分好的網格整合教學資源,添加相應的學段、學時,明確、細化網格內作文基本功的內容,對每個網格進行專項訓練,細致精準落實使作文能力形成的各項基本功。根據作文形成能力的過程,作文基本功必須涉及六大板塊的內容,即:題目、素材、中心、形式、修飾、布局謀篇。六大板塊就構成了作文教學的一級網格。一級網格包含的單項以及與之相應的指標大致如下:
第一網格:題目
(一)審題
訓練抓表時間、地點、人稱、數量、題材、中心詞(題眼)、文體要求等方面的字眼來進行審題的能力。
(二)擬題
訓練抓能代表中心或具有特殊意義的詞語、句子來擬定題目或小標題的能力。
(三)點題扣題
重點訓練開頭總起點題(點明中心)和結尾總括扣題(升華主旨)的技巧。
第二網格:素材
(一)素材積累
教師通過訓練,讓學生懂得區分寫人記事、寫景狀物的素材,善于發現平凡素材的價值,培養主動分類積累素材的能力。
(二)篩選素材
培養學生從日常生活、閱讀、見聞等渠道取材以及找出新穎、典型(以小見大)的材料的能力。
(三)素材加工
著重訓練對素材進行藝術加工的方法與技巧:判斷素材與中心關聯度,放大與中心有關的環節,刪減與中心無關的環節,等等。
第三網格:中心
(一)認識中心
引導學生了解文章的寫作價值與中心思想,分析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作品揭示的道理。
(二)提煉中心
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分析素材折射出的思想、觀點,并從中提煉出個性化的中心觀點。
(三)中心出示
引導學生了解常見的揭示文章中心的方法技巧:一是借文中人物語言或心理描寫部分出現;二是在開頭、結尾或文中過渡句中出現。
第四網格:形式
(一)文體類型
引導學生識別文章的常見體裁:一般記敘文、應用文、想象作文(含童話)、說明文、議論文、詩歌、小說、故事、散文、戲劇等。
(二)文體特征
引導學生識別敘述、抒情、描寫、議論、說明等常見的表達方式,并熟練掌握基本的三種,即敘述、描寫、說明。
第五網格:修飾
(一)寫具體
訓練學生抓住時間、地點、人物、數量、形態、(事件)過程等方面,把人物、事物或事情的過程寫具體。
(二)寫生動
訓練學生掌握把人物、事物寫生動的方法技巧,比如:(1)運用常見的修辭:比喻、擬人、夸張、引用、排比等;(2)添加人物、環境、活動方面的描寫;(3)展開聯想,即由看到的、做過的或聽到的引發聯想;(4)交疊使用表達方法,如夾敘夾議等。
第六網格:布局謀篇
(一)文體框架
重點引導學生認識文章的基本結構:“總—分—總”結構(含“總—分”“分—總”)和邏輯關系結構(并列、順承等),并在作文實踐中體現結構完整這一要求。
(二)段落關系
重點引導學生認識段落的構成關系,如“總—分”、“分—總”、并列、順承、轉折、因果等,并能按照以上方法來構段,使文章有條有理。
(三)寫作順序
重點引導學生認識幾種常見的寫作順序:“總—分”結構、時間推移、地點變換、事件發展、內容分類、空間方位變化、參觀游覽等,并能根據文章題材選用合適的寫作順序來布局謀篇,使文章脈絡清晰。
這一方面要達到的重點要求是寫清楚。低年級重在要素完整,即寫好“四素句”、主謂句;中、高年級則重在訓練按一定的順序寫文章。
(四)開頭結尾
訓練開頭、結尾常用的方法:開頭方面懂得靈活運用開門見山、設問、談話導入、引用導入、先聲奪人、倒敘等方法;結尾方面懂得呼應開頭、扣題、點明中心、設置懸念等。endprint
(五)正文
引導學生了解布局謀篇中常用的方法技巧并有意識地訓練使學生掌握,如主次與詳略的安排,過渡,插敘,照應,鋪墊,等等。
(六)構思
訓練學生用提綱式、小標題式或思維導圖的方法來進行寫作前的構思。
二、網格化作文教學的階段訓練目標任務
遵從小學生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認知特點,結合課程標準關于作文教學的實施意見,各年級有關作文基本功的側重訓練可作如下安排:
一年級:審圖、區分素材,以兒歌、看圖寫話、口頭編故事為主,重點訓練寫好“四素句”、主謂句,進行觀察順序、大膽想象的指導,使學生樂寫、不怕寫,表達自己的意愿和想象。
二年級:以條據類應用文、看圖寫話、口頭編故事為主,使學生學會審圖、主動積累素材,重點訓練把一句話或一段話寫具體,初步認識中心句,學習以開門見山的方法開頭,繼續進行觀察和想象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形成樂寫、不怕寫的寫作心理,基本形成主動表達的意愿和習慣。
三年級:以通知、公函類應用文和觀察類的寫景、狀物、寫人、記事的記敘文為主,使學生學會審題,學會分類積累素材,了解揭示中心的方法,學習“總—分”結構,掌握把一段話寫具體生動的技巧,懂得開門見山、談話導入開頭和結尾呼應開頭的方法,學習用氣泡圖進行構思。
四年級:進行點題、扣題、發現素材、開頭、結尾、揭示中心等方面的訓練,以廣告、海報類應用文以及觀察類的寫景、狀物、寫人、記事的記敘文為主,學習把過程寫具體、把景物寫生動的方法技巧,豐富開頭、結尾的方法,學會區分材料的主次,繼續學習用氣泡圖、流程圖進行構思。
五年級:進行擬題、發現素材的價值、提煉中心的訓練,培養學生運用多種方法把事物或事件寫得具體生動、寫出真情實感的能力,以書信類應用文、以事表人的寫人類記敘文、以事喻理類記事記敘文為主,基本能靈活運用開頭、結尾方法,懂得突出重點,能較為得當地安排材料的詳略,學習根據不同題材選用合適的邏輯框架圖進行構思,學會通過展開情節鏈把事情寫具體。
六年級:進行靈活選材、提煉中心的訓練,培養學生運用多種方法把事物或事件寫得具體生動、寫出真情實感的能力,學習插敘、過渡、銜接、照應、主次分明、詳略得當等習作方法并加以實踐,熟練掌握倒敘開頭、意味深長結尾的方法,基本做到中心自然流露而不著痕跡,以書信類應用文、寫人記事類記敘文、排比構段式詩歌、托物言志類散文、童話故事為主,繼續學習根據不同題材選用合適的邏輯框架圖進行構思,熟練展開情節鏈,靈活運用3種以上的描寫方法把人物和事物寫生動。
其中,特別注明:寫人記事或寫景狀物作文訓練方面,三、四年級重在引導學生學會觀察,比較客觀地敘述;五、六年級重在引導學生學會捕捉符合自己情感需要的材料,在作文中自如地融情喻理。
三、網格化教學中的作文基本式及變式
一、二年級語文教材中的文章淺顯易懂,大多數采用“總—分”結構的寫法、開門見山的點題法、前后呼應法。所以,作文是有規律或者說是有套路的,除去應用文的任意一種題材的文章,都可以使用“總—分”寫法、開門見山和前后呼應的方法。也就是說,學生只要學會“總—分”結構、開門見山點題、前后呼應這三個單項,就能較為成功地組織好文章的框架結構。因此,作文的基本式可以表達成:開門見山點題+運用“總—分”寫法構段+呼應開頭結尾。在這個基本式的基礎上,可以根據不同題材靈活地選用有關的方法技巧,形成不同的作文套路,即作文基本式的變式,以幫助學生找到作文的方法路徑。
比如寫景的文章,像《桂林山水》一文的結構就是“總—分—總”,中間分寫桂林的水和山,用的就是并列構段的方法,為了讓人對桂林的山水有深刻的認識,用了對比、比喻和排比的修辭方法。那么歸結起來,就可以梳理出寫景文章的一個寫作套路:“總—分”結構+按內容分類的并列構段+修辭方法(對比、排比、比喻)。當然,隨著學生習作方法技巧積累的日漸豐富,還可演變為其他變式,如:(1)“總—分”結構+按地點變換順序的并列構段+修辭方法(比喻、擬人);(2)“總—分”結構+按時間推移順序的順承構段+修辭方法(自由選用);(3)“總—分”結構+按內容分類的并列構段+修辭方法(自由選用)+動靜態結合的景物描寫。
四、網格化作文教學的實踐
網格化作文教學應當與年段的閱讀教學相結合,從課文中總結文章布局謀篇所運用到的方法技巧和格式,結合以上梳理出的各年級的作文訓練網格即年段作文基本功項目進行重點訓練,落實到作文實踐中。下面以語文S版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習作訓練為例進行說明。
(一)作文要求
我們身邊有許多美麗的景物,如門前的一棵老槐樹、河上的一座小橋、公園里的一座假山……請你選擇最喜歡的一個,用一段話寫下來。
(觀察與思考的要求:1.先觀察景物的整體,再仔細看看它的各個部分。2.認真看看景物的樣子、顏色,還可以聞聞有什么氣味,聽聽有什么聲音……3.想想怎樣把美麗的景物清楚明白地寫出來。)
(二)訓練要點
1.題目方面
(1)審題:抓關鍵詞句——美麗的景物、選擇一個。
(2)擬題:抓字眼——美麗,由此可以用“美麗的 (填一個景物)”半命題形式引導學生進行擬題。
2.素材方面
(1)明確寫景的題材。
(2)選擇熟悉、美麗的景物來寫。其中,要突出觀察力的提升訓練,引導學生學會多角度地觀察事物,比如,選擇“河面上的一座小橋”,從不同角度來觀察,可以觀察它的外形、顏色、所用材料、各組成部分;從不同方位來觀察,可以觀察它的正面、側面;從不同關聯物來觀察,可以觀察陽光下的橋、雨中的橋、霧中的橋;從不同時間來觀察,可以觀察早晨時的橋、黃昏時的橋……
3.中心方面
主要訓練學生學習多角度體現中心詞,即引導學生多方面展示景物的“美麗”。如果在素材積累方面,老師注意引導學生多向度地觀察景物,在體現中心這個環節上,則重點引導學生選擇典型的、最能體現“美麗”的素材,比如選擇陽光下的橋、雨中的橋、橋的倒影來寫。
4.形式
主要是進行敘述、說明、描寫的訓練。
5.修飾
(1)寫具體
可以訓練學生通過列數字、做比較把景物說明清楚。如,寫“橋”可以擺出橋的長度、寬度數據,這就是列數字;要突出“樹”的高,可以與樓房做比較。
(2)寫生動
重點訓練學生運用比喻、擬人、夸張等常見的修辭手法把景物寫生動。如,寫雨中的橋靜靜地橫跨在河面上,可以用上比喻及擬人的修辭,這樣表達——雨中,小橋挺著胸脯、張開臂膀,好似一位大無畏的勇士,迎接劈頭蓋臉的雨點,卻安然無恙。
6.布局謀篇
結合寫景文章的特點,可以重點訓練四項作文基本功,一是“總—分—總”結構;二是內容分類的順序或時間推移順序;三是并列構段或順承構段;四是用氣泡圖來進行構思。
下面以“橋”為內容,通過思維導圖呈現本次作文訓練的要點:
網格化作文教學注重單項基本功的訓練和不同題材的作文套路的探索,根據不同年段落實相應的基本功,引導學生發現、總結各類題材的作文套路并加以實踐。對積累少而缺乏方法技巧的鄉村學生來講,網格化作文教學能幫助他們打開自主作文之門。
(責編 秦越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