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金鳳

【摘要】本文論述在中班開展區域聯動游戲活動,能夠引導幼兒從互動中探索與思考,不斷地改進自己與同伴的交往方式,從而提高幼兒的交往能力。
【關鍵詞】區域聯動 同伴交往 策略 交往能力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12A-0122-02
隨著20世紀80年代區域游戲進入我國幼兒園教育以來,關于區域活動的研究也隨之興起。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發現區域不再是以一種固化形式出現,而是發展成為區域材料可以移動、幼兒也可以移動的靈活形式,而幼兒之間的交流互動也隨之增多。基于《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對游戲的支持,以及在實踐中發現游戲對幼兒社會性發展的影響,本文研究區域聯動對幼兒同伴交往的影響,旨在通過引導幼兒進行區域聯動游戲,提高幼兒的交往能力。
一、開展區域聯動游戲時幼兒與同伴交往存在的問題
我們利用《學習故事記錄表》對幼兒進行區域聯動游戲做了資料搜集(《學習故事記錄表》的記錄內容以及記錄方法見右表)。我們要求教師在觀察之前首先將自己的看法懸置起來,抱著科學、客觀、公正的態度觀察,且記錄與分析的過程受到指導老師的監督與指導,不把觀察結果夸大化和嚴重化,以提高觀察與記錄的效率,增強科學性和真實性。
我們每周都到開展區域聯動活動的中班進行一次觀察記錄。在材料整理階段,當區域聯動活動結束后,我們馬上將學習故事撰寫成文字稿,并進行資料的編碼、分析和整理。本次編碼將14個學習故事,包括《造物主》《一個中評》《像個大哥一樣》《小小建筑師》《它會疼》《愛莎公主的房子》《捉蟲子》《蘑菇花園》《機器人》《給孩子籌備快樂的生日》《城市建筑局》《超市經營活動》《不輕言放棄》《開辦生日派對》。整理完學習故事的圖片與文字資料之后,再對所有的文字資料進行歸納和整理,提取、歸納資料中的共同觀點,最后撰寫本研究的論文。
二、問題分析
(一)關于交往發起方式。在區域聯動游戲中,幼兒的同伴交往發起分為主動和被動式。筆者從觀察到的53次幼兒同伴交往中發現,幼兒主動發起的交往有31次,占總交往次數的58.49%;由其他幼兒發起被動交往的有22次,占總交往次數的41.51%。
(二)關于交往方式。在區域聯動游戲中,幼兒同伴交往的方式主要有語言、動作和表情三種。在觀察到的53次幼兒同伴交往中,幼兒利用語言進行同伴交往達27次,占總交往次數的50.9%。幼兒通常會用語言表達的方式來對同伴發出游戲邀請。幼兒利用動作進行同伴交往有17次,占總交往次數的32.1%。幼兒看到同伴進行有趣的游戲時候,通常會以進行同樣游戲或者合作游戲的方式加入該游戲,如一起搭建筑、一起拼拼圖、一起進行“顏色變變變”的實驗游戲等。對于幼兒在同伴交往中運用表情與同伴交往,在觀察到的53次幼兒同伴交往中有9次,占總交往次數的17%。當同伴幼兒發出游戲邀請時,幼兒會通過表情予以回應。
(三)關于交往內容。在區域聯動游戲中,幼兒同伴交往的內容有積極的、中性的和消極的。在觀察到的53次幼兒同伴交往中,積極的同伴交往達42次,占總交往次數的79.2%。幼兒通常會表現出親社會行為和正面行為,如關心、安慰等。在觀察到的53次幼兒同伴交往中有8次中性交往,占總交往次數的15.1%。幼兒多用附和他人的提議、做一樣的事情、提供物質以及物質交換等方式來進行中性的同伴交往(在觀察中幼兒在區域聯動游戲中多以物質交換為主)。消極交往的達3次,占總交往次數的5.7%。幼兒出現這一行為多是受不良情緒干擾。
(四)關于交往控制。在區域聯動游戲中,按照幼兒同伴交往的控制程度來區分,分為支配性和順從性。在觀察到的53次幼兒同伴交往中,幼兒在與同伴交往中處于支配地位,對他人的控制比較高,有39次,占總交往次數的73.6%。處于支配地位的幼兒會表現出分配角色、分配任務的能力。
三、對中班幼兒開展區域聯動游戲的教學建議
區域聯動可以很好地促進幼兒間的互動、溝通、合作,增進互相了解。教師在引導幼兒進行區域聯動游戲的過程中要給幼兒設置問題,耐心地等待幼兒發現問題,并搭建平臺給予幼兒自行解決問題的機會。教師在分享交流的談話中,要多引導幼兒聯系生活經驗,多用填空式的語言,多給幼兒之間互動的機會,讓幼兒成為游戲活動的主人。同時,教師應學會運用主題式聯動、任務式聯動讓班級區域活動聯系起來,提升幼兒的同伴交往能力。
(一)主題式聯動
1.主題式聯動案例
案例1:生日會
某中班有一個“娃娃家”,某幼兒進區之后大部分時間都只和這個區的游戲角色或者開心超市區的游戲角色互動,極少與其他區域、游戲角色互動。一次,老師發現該幼兒在做“娃娃家”游戲時擔當“媽媽”的角色,在美工區給她的“女兒”制作衣服。于是,在分享交流環節中教師特別請這個“媽媽”來分享經驗和體會,并提出了與生日主題相關的問題,與幼兒討論客人來了我們可以怎么招待客人、參加派對的小客人可以帶些什么禮物等。
在教師的提醒下,后來的區域活動中,該幼兒自發地組織了一次盛大的“生日會”,請了許多的幼兒到“家里”做客。該幼兒還到“城市規劃局”(建構區)訂了一棟“城堡”,并且“建筑師”還制作了一把“鑰匙”送給小主人當作禮物。小主人的“媽媽”去“超市”買了東西招待客人,有些參加生日會的小客人還會去美術館制作生日禮物。
可見,當幼兒缺少互動時,教師通過提供“主題式聯動”讓幼兒討論,有利于各區域之間的聯動。
2.主題內容貼近幼兒的生活和興趣
在區域游戲中,主題應貼近幼兒的生活,才有利于他們再造想象。案例1中,“過生日”主題游戲隨著游戲的進行發生了多層次的互動:首先是小主人一家(“小主人”告訴“爸爸”“媽媽”她的生日到了需要為她慶祝)的互動;其次是“小主人”的“媽媽”和超市、“小客人”和美工區之間(到超市買東西,“小客人”為“小主人”制作生日禮物)的互動;再次是“娃娃家”小客人和其他游戲區域(美工區、小海星美術館等)角色之間、材料之間的互動;最后是“娃娃家”、超市、建構區和美工區大部分成員(參加生日會)一起互動。多層次的互動能帶給幼兒更多的游戲體驗,更有助于幼兒社會性的發展。endprint
(二)任務式聯動
1.任務式聯動案例
案例2:“開心超市”推銷活動
某中班有一個“開心超市”,在開業期間經過一段忙碌之后,超市的老板和記賬員會癱坐在小沙發上無所事事。老師就這一現象在區域游戲的分享交流環節與幼兒討論可以用什么辦法招攬客人、忙碌之后我們可以做什么等問題的解決方案。
后來的區域活動中,超市的老板和記賬員自主分工,一名幼兒看店,一名幼兒推著小推車去推銷,還有的直接走出超市到別的區域邀請小客人來買東西。最后,出現了建構區的幼兒來超市買玩具工程車運送建構材料,超市老板在工作結束后到餐廳去吃東西,還給餐廳提了意見的場面,真正把區域活動玩成了屬于幼兒自己的游戲。
2.任務產生要基于游戲開展的需要
游戲是幼兒自發性活動,教師不能為了區域聯動而成為游戲的主體。案例《“開心超市”推銷活動》中,在老板與記賬員忙碌完后無所事事的情況下,幼兒根據自己日常生活經驗自然產生了“推銷”的念頭,如大聲叫賣、拉車推銷等。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只是為幼兒提供了一個解決問題的平臺——在分享討論環節組織幼兒討論,共同解決“顧客太少”及“忙碌完后無所事事”的問題。
幼兒完成游戲任務的行為就是游戲展開的過程,不同幼兒的游戲發展水平不同,相應承擔游戲任務的能力也有所不同,所以每個游戲任務的具體內容應由幼兒討論決定。如案例2中所描述的那樣,在明確了吸引客人來超市購買的任務后,推銷的具體內容由幼兒在分享環節討論決定。幼兒提出了外出推銷、大聲叫賣的方法,并根據自己的能力承擔了這一任務。
四、開展區域聯動游戲對中班幼兒同伴交往的影響
(一)開展區域聯動游戲對中班幼兒同伴交往策略使用的影響
通過開展區域與區域之間的聯動游戲,幼兒不僅可以體驗到聯動游戲帶來的樂趣,還可以從游戲中真實地了解到周圍的世界是什么樣的,自己又需要扮演什么樣的角色,有什么樣的任務。因為區域聯動游戲反映的就是幼兒的真實生活,甚至是一個小型社會,幼兒通過角色扮演認識游戲規則的同時,也在角色扮演中認識社會的交往規則。
區域聯動的游戲無疑是將區域游戲變成一個小社會,讓幼兒扮演社會角色參與其中,如在學習故事《超市經營》中,超市里不僅有招攬顧客、負責收錢算賬的老板,還有維持秩序負責記賬的記錄員,以及其他區域的幼兒扮演超市的顧客。這些顧客有的是“娃娃家”的“爸爸”和“媽媽”,需要買些東西來招待客人;有的是餐廳的“老板”,需要補充一些餐廳需要的食材;還有的是城市規劃局里的“建筑師”,需要用到一些搬運建筑材料的工具。每一名幼兒都帶著自己的角色,以及角色包含的任務去進行游戲。
角色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游戲類型之一,幼兒為了體驗其他區域所帶來的不同游戲樂趣,為了獲得更多與其他幼兒參與游戲的機會,需要不斷地適應其他角色所制定的規則,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同伴交往策略,以達到自己預期的游戲效果。研究結果表明,通過區域聯動游戲,幼兒與同伴間的互動增強了。這些互動使得幼兒不斷思考自己的交往方式,從而改變之前的行為方式,幫助幼兒更好地進入社會角色。
(二)開展區域聯動游戲對中班幼兒同伴交往能力的影響
從調查結果我們發現,開展區域聯動游戲對幼兒同伴交往能力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可以促進幼兒社交主動性、語言和非語言交往、親社會行為的發展,減緩社交障礙的形成。首先,在區域活動中,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體驗不同的角色,在扮演的過程中獲得與同伴互動交流的機會。其次,在開展活動時,幼兒需要對游戲主題、角色分配、材料運用進行協商和討論,為幼兒同伴交往關系的形成打下了基礎。與此同時,幼兒還需要學會通過分享、謙讓、協商、輪流等積極交往策略,來達成自己的角色愿望。最后,游戲結束后,幼兒可以通過討論了解自己的進步或不良的行為表現,以便在今后的交往中慢慢改正自己的交往行為。
總而言之,只要教師能夠充分把握區域聯動游戲的使用方法,就可以很好地促進幼兒間的互動、溝通、合作,促使幼兒在游戲活動中提高社會交往能力。
(責編 黎雪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