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娟
摘 要: 本文結合實際經驗分析了在小班幼兒的社會化發展中同伴之間的交往能力發展的有效實踐。
關鍵詞: 小班幼兒 同伴交往 發展實踐
在與小班幼兒的交往中,我發現他們剛來幼兒園,因受到習得性經驗、認知水平和思維發展水平影響,不能夠理解大人和周圍變化的環境的要求,往往處在原先的生活狀態之中,交往的范圍十分狹小,主要是長輩和經常接近的人員,剛到幼兒園與老師和老師交流十分被動,與同伴之間的交往也不主動,常常處于被動狀態,所以他們和同伴之間的關系不是很穩定,有穩定的互動平凡朋友的幼兒不多。小班幼兒不能正確地理解同伴的語言,產生一些小的矛盾,常常會用拉拉、拍拍同伴身體等動作解決的方式,但這被認為是同伴在欺負自己,就會出現交往中的矛盾。
小班幼兒隨著社會化發展的需要,樂于接受與同伴交往,關鍵是協調好他們之間的矛盾,調整好他們之間的關系。我結合幼兒在幼兒園一日活動的不同環節,采用禮貌待人的多種不同方式方法促進幼兒同伴之間交往能力的發展。
一、禮貌待人滲透一日活動的多環節
小班幼兒剛剛進入幼兒園,情緒狀態不穩定,一時難以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教師利用來幼兒園的晨間接待主動與幼兒用禮貌用語熱情地打招呼,相互問好:“X,早上好!”“X,我們一起來玩一玩,這是我們的好朋友Y。認識一下,打個招呼。”等,讓小朋友一來到幼兒園就感到教師禮貌待人的態度,消除對教師的陌生感覺,和同伴之間互相認識了,消除了隔閡,相互之間親近了。
日常生活比如就餐、洗手和如廁中的禮貌也是促進幼兒間友好不可忽視的,在小朋友吃小點心和午餐的時候,學習你先我后不著急,吃東西不講話,會說:“謝謝阿姨,您辛苦了。”洗手和如廁時不著急,一個跟著一個來,不爭搶等,一兩句簡單的交流和有序的活動,讓幼兒體驗到交往的快樂,情緒變得愉悅,體驗到交往的快樂,而樂于交往。
幼兒園的玩具的品種和數量是有限的,有一些小朋友將自己家里的玩具帶來,可是出現幾位幼兒同時看中某一玩具,大家都想玩,個別有攻擊性行為的幼兒就會搶,出現矛盾。教師通過引導幼兒相互交換的方式,幼兒會將自己喜歡的玩具帶來與同伴一起玩,拉近相互之間的距離,體驗到同伴之間禮貌交換交往的樂趣。
二、主題活動中滲透禮貌待人
小班幼兒在《我上幼兒園了》這一主題活動中的《寶寶有禮貌》中,通過看情境表演和實踐操作,樂意做個有禮貌的寶寶,與老師、同伴禮貌交往,并學會使用禮貌用語“老師早(好)!”“老師再見!”“謝謝!”等。故事《點點愛上幼兒園》通過3歲的點點開始不愿意上幼兒園,到高高興興跑進幼兒園,相同的心理活動讓幼兒深受同感,他們能夠聽懂故事內容,逐步喜歡幼兒園。兒歌《你是我的好朋友》在正確區分你和我等人稱代詞的同時,樂于和小伙伴用有禮貌的行為一起游戲。
我們選擇一些有助于幼兒社會化交往發展的活動內容,采用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動讓幼兒體驗到與同伴交往的經驗和樂趣,促進幼兒與同伴之間交往能力的發展。
三、游戲中禮貌行為習得
游戲活動是幼兒最喜歡、最放松和可以發展想象力的空間,在游戲中可以將自己在生活中習得經驗通過自我模仿不同的活動情境下的人物活動和對話,增進對同伴的了解,學習與同伴積極交往,愉快合作。
戶外晨間鍛煉游戲《老貓睡覺醒不了》發展了幼兒輕輕走和奔跑能力,體驗到和同伴一起進行躲藏、尋找的游戲樂趣。自主性游戲《娃娃家》是幼兒十分喜歡的,在這里我們布置了小床、小桌子和小凳子,玩具柜里放著一些娃娃家的用品,如奶瓶、小鍋、煤氣灶盤子和一些小點心,等等,他們走進娃娃家就像真的進入家里一樣,可以和好朋友商量誰扮演爸爸和媽媽等家人的不同角色,特別是扮演媽媽的小朋友抱娃娃,是一定要女孩子的,爸爸一定要男孩子的,在他們的生活經歷告訴他們爸爸是男的,要找男孩子,媽媽是女的,要找女孩子。在這里可以無拘無束地自由交往,把平日里自己與大人交往和看到的別人交往生活經驗帶到游戲之中,這樣幼兒同伴之間的交往密切了。
自主性游戲《小吃店》里,幼兒可以分成另外一種不同的角色營業員和顧客,成為服務和被服務的對象,在這里幼兒不僅體驗模仿成人的生活,還運用已有的數的知識模仿成人買賣的交易活動,學會不同情境下禮貌運用不同的語言進行對話,和同伴交換不同的角色,這樣不僅提高了幼兒參與不同活動交往的主動性,而且自然地將角色的行為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在了一起。
總之,幼兒園作為幼兒走向社會的開端,是幼兒社會化交往開始的重要場所,幼兒在幼兒園各種不同的活動中主動或是被動相互作用。我們將幼兒禮貌與同伴相互交往作為一個重要的教育目標,將禮貌待人滲透在幼兒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通過不同的環境預設活動時間,通過運動、主題活動和游戲等不同的活動促進小班幼兒與同伴交往能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