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俊峰
摘 要: 壓力容器的日常使用管理是確保設備穩定、高效運行,保障生產企業安全生產,避免發生責任事故的必要前提。在生產過程中,容器的使用單位往往因為增加產量或者趕制訂單而迫使設備滿負荷運行,延長檢修周期。這就給安全生產埋下隱患,為了消除安全隱患,避免重大安全責任事故的發生,必須強化壓力容器的日常使用管理制度建設,并由專人監督執行,保證制度落實到位。
關鍵詞: 在用壓力容器 日常使用管理 重要意義
簡單來說,壓力容器就是指承受流體壓力的密閉容器。由于生產和生活的需要,壓力容器廣泛應用在與我們生活必需品息息相關的各行各業中。壓力容器是特殊設備,壓力容器的使用管理是設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使用管理包含壓力容器在整個服役期內的全方位管理,包括兩方面的內容:技術參數管理和經濟效益管理。技術參數管理指的是明確容器的運行條件,壓力、溫度范圍,操作規程,檢修周期等方面的一系列管理措施,促進壓力容器在設計要求允許的范圍內運行。經濟效益管理指的是要使壓力容器的最初投資、運行費用、檢修、更換配件和維修改造的經濟性最好,使用壽命更長,體現出管理就是效益的原則。
由于從事壓力容器檢驗工作多年,我走訪了大量的壓力容器使用單位,接觸的都是壓力容器使用管理的一線人員,規范有效的使用管理對于安全生產和檢驗工作的促進作用深有感觸,總結以下要點供大家參考。
一、三個方面內容的落實
落實管理機構和管理人員,建立專門的管理部門,明確責任。
壓力容器是生產設備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生產力三要素之一,毫無疑問,應該是誰用誰負責的管理,但是長期以來,很多企業更看重經濟效益,片面追求產量,忽視設備管理,在生產和設備面前不是管好設備促生產,而是設備管理讓位于生產管理,形成重生產,拼設備,使得設備長期帶病運行,設備能用盡量用,不能用的時候再說。近年來,隨著國內安全事故頻發,國家安監局、國家質檢總局對企業的監管力度逐年加大。
隨著網絡化管理的普及,壓力容器的使用管理要求越來越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在建立健全壓力容器使用管理規章制度后,必須嚴格執行。減少和避免人為因素影響,消除部門之間、上下之間、管理與生產之間的不協調因素。由于各企業使用的壓力容器類別不盡相同,運行環境和參數各異,管理形式不同,表現的制度文本有所不同,但是不管哪種形式,都必須包含以下內容:(1)各級崗位責任制,(2)使用過程中的管理制度,包括安全檢查記錄,交接班記錄,安全附件校驗制度,(3)工藝操作規程和安全操作規程。
壓力容器使用過一段時間后,由于磨損、腐蝕、壓力波動、溫差變化,以及開、停車的交變載荷和外界影響等因素,往往會不同程度地產生新生缺陷或原有小缺陷的擴展,使得安全可靠性降低,引發事故。為了及時消除安全隱患,防止事故的發生,延長使用壽命,保障安全生產,必須對壓力容器進行定期檢驗,定期檢驗發現的問題及時解決,這是保證壓力容器安全,經濟運行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強壓力容器使用管理的技術措施之一。因此,壓力容器使用單位,不但要滿足生產需要,而且要做到有計劃的檢驗壓力容器。首先,制訂檢驗計劃,這個計劃要結合企業特點、設備狀況、生產進度在每年年初制訂,并下發到各個生產車間,列出待檢設備的時間表,并將列表報送質檢系統特種設備監察部門備案,同時向特種設備檢驗機構報送檢驗申請。其次,在檢驗計劃確定后,應提前與檢驗單位聯系,明確檢驗時間和檢驗工作有關的技術條件要求。設備管理部門應提前備好容器出廠質量證明書、運行記錄、歷次檢驗報告等材料,方便檢驗單位編制檢驗方案,按照檢驗單位的要求,做好檢驗前的準備工作。最后,容器檢驗完成后,使用單位應對檢驗機構出具的檢驗報告做好歸檔工作,對其技術性能滿足生產要求的,及時辦理有關注冊手續,認真做好開車前的設備準備工作。
二、“兩證一牌”的要求
“兩證”就是壓力容器使用應具有《壓力容器使用證》,操作人員經過培訓、考核取得壓力容器操作人員證。“一牌”指的是懸掛壓力容器注冊銘牌。做到壓力容器憑證使用,操作人員持證上崗操作,對加強壓力容器使用管理、實現規范化管理特別重要。
辦理《壓力容器使用證》是國家對壓力容器使用采取行政管理和實行安全監察的行之有效的手段。通過行政手段,逐臺進行注冊登記,懸掛注冊銘牌,促進企業合法使用壓力容器,能夠反映出壓力容器使用狀況和設計、制造水平。
《壓力容器使用證》是壓力容器使用合法性的一個明顯標志,懸掛銘牌有利于行政、監察部門及企業自身能夠區分、查找已投用的壓力容器是否具有合法性,也有利于容器操作人員、管理人員及企業內部其他人員重視壓力容器的使用,增強使用管理的全員意識。在“注冊銘牌”上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壓力容器的安全狀況等級、檢驗日期、隨時提醒人們注意壓力容器使用狀況,促進使用管理的專業管理與群眾管理相結合。
《壓力容器使用證》是壓力容器行政管理的技術要求的具體體現,不是可有可無的。使用證的持證數量與壓力容器的使用總量相比,反映了一個企業壓力容器使用技術狀況和生產裝置的技術效能,同時體現出管理水平的高低。已經注冊、無使用證的壓力容器盡管具有使用的合法性,但鑒于容器本身存在的某些技術缺陷,不可能保證長周期、滿負荷運行。
如果操作人員的知識水平、技術水平與所操作的設備要求不相適應,或者熟練程度太低,則不僅不能充分發揮容器的性能,而且會使壓力容器受到不應有的損壞。因操作不當引起的機毀人亡的事故屢見不鮮,不勝枚舉。不同的壓力容器有不同的結構,其性能、使用范圍、工況條件、生產效率各不相同。這就要求不僅具有一定的知識水平,而且要工作認真、有責任心、勤奮好學的工人從事壓力容器操作。上崗獨立操作前應先專門培訓,經過考試合格,領取操作證才可以獨立上崗操作。
三、按照操作規程使用壓力容器
壓力容器都有一定的使用范圍和特定的工作條件,其使用壽命的長短、生產效率的高低等直接影響到使用價值。
1.確定使用條件,嚴禁超溫、超壓運行。
壓力、溫度和介質是壓力容器使用過程中的主要技術控制要素。操作規程是依據容器的設計文件制定的,設計文件明確規定了容器的工作壓力、溫度范圍及介質成分等內容,同樣操作規程應注明遇到緊急情況時采取的應急預案內容。容器在使用過程中,壓力波動、溫度頻繁變化對容器的損害是非常大的,同時生產過程中由于介質成分的變化,特別是具有腐蝕性介質造成壓力容器產生腐蝕破壞,降低壓力容器的使用壽命。因此,設備一旦投入使用后,嚴禁超溫、超壓、超負荷運行。
2.合理制定操作方法,嚴禁違章作業。
3.合理選用安全裝置,確保靈敏可靠。
壓力容器的安全裝置一般有安全閥、壓力表、溫度計、液面計,安全聯動裝置,緊急切斷裝置等。
四、精心維護保養壓力容器
壓力容器使用后能否經常保持完好狀態,提高使用效率,延長壽命,達到安全運行,除了正確使用外,還必須認真做好日常維護保養工作。
壓力容器內部承受一定壓力,介質隨著溫度的變化物理及化學成分也會發生改變,容器內流體流動時的沖刷、磨損和外界腐蝕、載荷的影響,都有可能導致壓力容器的使用狀況發生變化,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些不正常的現象。比較常見的像容器內外壁腐蝕,螺栓松動,閥門、儀器、儀表失靈,接管的損壞等。這些隱患的存在,如發現不及時,處理不妥當,勢必造成容器的局部損壞或工藝參數失穩而導致事故。所以,做好容器的維護保養工作,及時檢查、處理容器自身的各種問題,改善其使用狀況,就能防患未然。
那么,壓力容器的日常維護保養應該從哪幾個方面入手呢?
壓力容器維護保養的重點是防腐、防漏、防霧及有關儀器、儀表、閥門的日常維護、監控。
容器內部與介質長期接觸,存在氣、液相界面,外部與空氣接觸,內外壁都會產生腐蝕,而內部還有產生電化學腐蝕的可能。腐蝕的存在,影響容器的承載能力。通過平時日常維護保養,注意觀察與堅持,及時采取措施,避免腐蝕發生。
有保溫層的壓力容器要特別注意,經常檢查保溫層是否完好,如有破損應及時修補。
容器的異常震動也要格外小心,容器的震動會直接導致與之相連螺栓松動,不但連接強度下降,還有可能導致與容器連接的接管焊縫產生裂紋。
壓力容器的日常使用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企業內部多部門分工協作,以及相關人員的責任分擔,只有在紛繁的管理工作中抓住要點,抓住重點,才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