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松青
獨立性指善于自我決策,能獨立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實施解決問題行為的個性品質。當今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很多家長尤其爺爺奶奶都以“孩子還小,不會做”等為理由,進而事事代勞、處處代辦。“獨立”一詞慢慢遠離孩子的成長生活,更讓孩子養成依賴、嬌氣、自私等非優良品質。
安吉游戲的提倡,讓我們看到了孩子是可以獨立的,并且在獨立完成各項任務的過程中,孩子是快樂的,最終能夠很出色地完成很多任務。從游戲中我們發現孩子是可以獨立的;對比現實,孩子們為什么不愿意獨立,或者說不獨立?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一、提供機會,大膽放手
懶惰的家長會帶出勤勞的孩子,放任的模式會帶來獨立的性格。從這點上論,來自農村的孩子比城市中成長的孩子獨立性強。原因很簡單,農村孩子家長一般秉承較為傳統的教學方式,就是放任式。在他們的理解中,孩子就應該自己成長,大人只要關注好孩子的安全,影響孩子的認知即可。在這樣的思想影響下,孩子們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獨立解決,如看見同伴帶來的玩具自己特喜歡,就會想辦法跟同伴借著玩或者交換著玩;起床發現家長不在身邊,就會很自然地獨立穿衣,尋找家長;更有甚者,受傷了或者流鼻血了可以很冷靜地對待、處理。反觀城市中成長的孩子,結果可能截然不同,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根源不在于孩子,孩子的起跑線都是一致的,關鍵在于家長,“孩子是太上皇”,家長心甘情愿地淪為孩子的奴隸,包辦生活中的一切,即使嘴上會催促、會責怪,但手還是停不下來。可想而知,在這種環境下,讓孩子獨立堪比登天難。
當然,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學校的教育培養,老師適當“懶”一點,會給孩子們的獨立提供機會。就拿吃午餐來講,小班,可以請孩子分發餐具,自己拿飯和調羹;中班,可以請一些能力強的孩子分菜,慢慢帶動能力弱的孩子一起嘗試、參與;大班,完全可以自主用餐,喜歡吃的可以適當多盛一點,不喜歡吃的可以適當少盛一點,但要保證最后一個孩子也能盛到菜。對于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我們提出不同能力要求,給予不同機會嘗試,孩子會在一步步鍛煉中提升自己的能力。這些不是老師的不作為,更不是體罰孩子,而是給孩子們將來面向社會、獨立生活提供適宜的條件。
二、包容“錯誤”,正確引導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不斷犯錯、糾錯的過程,當孩子犯錯的時候,我們應該第一時間尋找原因,而不是在不聞不問的情況下采取批評方式打擊孩子的自尊心,應循循善誘,以便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應對挫折的理念。孩子在獨立的過程中都是自己自主慢慢接觸事物、模仿行為、積累經驗,這個過程是孩子學著大人的模樣“畫瓢”,或者完全出于自己的理解設計處事方式,如果大人給予錯誤的引導,勢必影響孩子獨立意識的建立和獨立能力的形成。有的時候,孩子處理事情的結果往往達不到大人期待的標準,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多包容、多鼓勵,也許不輕易間的批評就擊垮了孩子獨立自主意識的萌芽,以后再讓孩子們獨立完成某個任務就會縮手縮腳。
比如,收玩具的音樂響了,孩子們紛紛開始收拾玩具,一片繁忙而井然有序的景象。就在這時,突然“哐”的一聲,一大筐玩具翻在了地上,打翻玩具的孩子很緊張、無措,其他孩子第一時間跑到老師身邊告狀。這時,如果老師不聞不問先把那孩子批評一頓,相信那孩子肯定會有深深的挫敗感,他會覺得自己做得不好,甚至做錯事了,以后再收玩具的時候或許就不會再這么積極,或許不愿意一起收拾玩具。如果老師說:“沒關系,我相信你是不小心打翻的,撿起來就行了,誰愿意一起幫忙撿的?”簡單一句話不僅保護了孩子受傷的心靈,還告訴了孩子以后遇到這樣的事該怎么做,同時幫助其他孩子建立起互幫互助的意識,一舉多得。“一句話可以成事,一句話可以壞事”,一句話可以鞏固孩子獨立自主的意識,提升獨立自主能力,同樣,一句話可以擊垮孩子剛剛萌發的獨立自主意識,所以,大方包容孩子的“錯誤”,正確引導,孩子會成長得更快。
三、獨立不等于放縱,應做到及時干預
獨立不等于說什么事都讓孩子自己完成,我們必須得承認孩子確實還小,應多考慮孩子的年齡特點。孩子的獨立行為必須在大人允許的、認可的范圍內,大人應該及時干預,如果采取完全放任的態度,對孩子將來人格培養、習性形成都是不利的。在孩子還不具備能力的情況下,允許他獨立地處世,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很容易變得極端,不懂得聽取,甚至成為一個獨裁者。我們培養的孩子的獨立應該是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解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同時大人時刻關注,及時給予正確引導,而不是完全放任孩子的行為。
比如,現在很多孩子想要什么就買什么,經常在超市、玩具店看到有孩子哭啊鬧的,其實孩子們都有壓歲錢,家長可以鼓勵孩子自己支配,可以每個禮拜從中拿出幾十塊錢作為零花錢。一開始可以讓孩子隨意支配,或許去一次超市就不夠用了,如果是第一次,家長可以幫忙墊付差價,但要說清楚下不為例,回去后和孩子一起說說哪些東西是必須買的,哪些東西是可以不買的,可以不買的買了是不是浪費?可以不買的沒買是不是就省下來了?孩子畢竟是孩子,對于好吃的、好玩的沒有抵抗能力,但是在這樣一次次實踐中、嘗試中,家長一次次干預、引導中,孩子學會自我約束,學會合理支配零花錢,這就是孩子的成長,孩子獨立自主的體現。如果一開始家長不干預,直接放任不管,孩子就會偏離正常軌道,或許將來還會出現不良行為。孩子的成長離不開成人的監督,放縱的獨立不是獨立,是散養,誘導孩子的野性。
獨立是一種品質,一種自我解決事情的態度,不是純粹按照自己的個人意愿不顧及他人的處世方式,如今社會需要獨立,更需要合作。因此在孩子獨立性格培養過程中,家長、老師都應該直視獨立的真正內涵,選擇培養的正確途徑,諄諄教誨,循循善誘,在孩子們善于模仿的成長過程中逐漸形成正確的獨立品質,不奢求、不超前、不越軌、不拘束,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好孩子的獨立,讓孩子在獨立中不失去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