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宇璐
(江蘇省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新區實驗幼兒園 江蘇 淮安 223001)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幼兒同伴交往中混齡交往的作用,再具體分析提升幼兒同伴交往中混齡交往互動性的對策,旨在促進幼兒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幼兒;同伴交往;混齡交往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4-0091-01
幼兒混齡交往對幼兒的成長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尤其是之前我國一直推行計劃生育政策,讓混齡幼兒交往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獨生子女缺乏與異齡同伴交往的遺憾,所以最大限度的發揮混齡交往的作用,有利于構建良好的幼兒同伴關系,從而促進幼兒更好的發展。
一、幼兒同伴交往中混齡交往的作用
混齡交往主要是一種以幼兒社會性發展為切入點的教學手段,而幼兒在學習和成長過程中主要就是學會如何適應社會?如何構建良好的同伴關系?其中,在這個過程中,幼兒不但需要學會關懷別人,而且也應該學會如何獲得他人的關愛;不但需要提升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還需要加強與同伴進行學習合作。因此,混齡交往比同齡交往具有更大的優勢,不但有利于為幼兒的發展創造更多的實踐機會,促使幼兒能夠得到更好的鍛煉和成長,而且還能夠增加幼兒認知沖突發生的幾率,引導幼兒提升社會認知水平。
二、幼兒同伴交往中混齡交往的對策
(一)為混齡交往創造必要的環境,開展趣味性的游戲活動
幼兒園是幼兒日常生活和學習的重要場所,所以幼兒老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年齡和興趣特點來采取混齡交往的教學方式。同時,由于當前我國大部分家庭中都是獨生子女,所以與其他幼兒交往的機會較少,很容易產生孤僻和自私的心理。因此,在幼兒園的日常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為幼兒創造更多交流和合作的機會,構建良好的混齡交往環境。其中,幼兒老師可以根據幼兒園的實際條件設置混齡交往的特定區域,并結合幼兒的年齡進行科學合理的劃分,創設和諧的混齡交往環境,以便每一位幼兒都具備參與區域活動的機會,從而在根本上防止幼兒因流動性過大而影響幼兒之間的情感基礎,全面提升混齡幼兒情感交流的水平。
(二)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為其提供多種交流方式
在引導幼兒進行混齡同伴交往的過程中,老師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為其提供多種交流方式,以便為幼兒間的相互交流與合作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老師應該根據不同年齡幼兒的特點實行不同的交流方式,以確保幼兒之間能夠進行更加深入的交流與合作。其中,在幼兒的日常教學過程中,老師可充分利用圖書、拼圖和繪畫等道具,開展豐富多樣的交往活動,以便為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的發展創造更加豐富的交流渠道。例如,在組織幼兒開展“摘蘋果”的小游戲時,老師可以充分利用活動時間將事先準備好的蘋果樹、木棍、凳子、蘋果和小筐等道具分發給各個小組的幼兒,并讓各個小組的幼兒比賽誰能夠摘得最多的蘋果。而老師則在這個過程中選擇適當的時機進行引導,為學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方式。這次活動開展的意義就是:讓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在整個活動開展的過程中相互合作、相互幫助,努力完成這次比賽游戲。通過開展這樣的交往活動,有利于促進幼兒在混齡交往中更好的成長。
(三)引導幼兒樹立正確的合作觀念,豐富幼兒的情感體驗
在現代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社會間的分工與合作越老越密切,所以人們之間的合作能力對其成長與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幼兒的日常教育過程中,老師應該引導幼兒樹立正確的合作觀念,促使幼兒深入理解正確的合作理念。其中,幼兒同伴交往中的混齡交往是一種立體型的交往模式,其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均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而在同一個活動中也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混齡交往中的幼兒相互配合才能夠更好的完成一項游戲或者任務。這種體驗是同齡幼兒在交往過程中無法實現的。例如,在組織混齡幼兒交往的過程中,一般年長的幼兒常常會扮演領導者的角色,而年幼的幼兒則會選擇聽從年長幼兒的安排,這種合作與分工的形式能夠有效增強幼兒的合作能力,豐富幼兒的情感體驗。
案例:一個幼兒中班的孩子楊陽與幼兒小班的孩子宇宇,一同在玩具教室中,而楊陽正在使用拼插玩具拼一個桌子,而宇宇則在一邊進行觀看。宇宇看了一會兒便對楊陽說道:“這種玩具是怎么樣做出來呢?”楊陽便放下自己手中的玩具說道:“我教你吧。”然后,楊陽便將自己拼好的玩具拆開,重新給宇宇進行拼了一遍。宇宇用哥哥教的方法拼起來,兩位孩子便非常愉快的玩起了拼插玩具,并不斷探索更多新的玩法。在整個活動場景中,兩個孩子都能夠很好的進行合作與交流。其中,小的孩子能夠主動向大孩子進行請教,而大孩子也能夠給予弟弟一些幫助,所以可以說這兩個孩子的互動是比較成功的。同時,年齡稍微大一點的孩子也能夠從幫助別人的過程中感受到快樂,而年齡稍微小一點的孩子也學會了主動向別人請教,充分展現出了幼兒同伴交往中混齡交往的優勢,能夠讓幼兒體會到合作的重要性,有效豐富幼兒的情感體驗。
(四)及時處理好交流中的問題,做好疏導工作
以混齡交往的方式展開幼兒教育,雖能促進幼兒之間友好情感的發展,卻也難免會產生一些消極情感,如年齡稍長的幼兒會對年幼幼兒持輕視態度,而年幼的幼兒往往會因對年長幼兒的嫉妒而產生厭煩之心,因而在游戲過程中,年幼幼兒因經常犯錯而導致年長幼兒不愿意與之進行合作,加之無論年長或年幼幼兒,均不懂得如何正確處理此種關系。對此,教師便需充分發揮自身作用,做好幼兒之間的疏導工作,并加強對年長幼兒的引導,使其懂得關心、愛護年幼的幼兒。進而真正體現出婚齡交往的價值,確保幼兒全面、健康的發展。
實例:小強是一個大班的孩子,年齡偏大,而小剛則是幼兒中班的一名學生,年齡較小,兩個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在一起為手套找朋友。小剛站在一堆手套之前仔細的瞧了瞧,什么也沒有做,而小強則跑過來對小剛說道:“你的那個手套是綠色的,上面有一朵花。”待小強說完,小剛便跑去手套堆里進行尋找,而小強卻沒有動。這時,小強看到小剛沒有任何行動,便將自己找到的手套拿給小剛看,并說道:“我已經找到了。”然后,自己就走到一邊去玩去了。
在這個活動過程中,年齡稍微大一點的孩子與年齡稍微小的孩子比較而言,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都要稍微強一些,而在活動的過程中,小剛都始終處于主導地位。這種主導地位主要表現在:小剛主動告訴弟弟怎么尋找手套的朋友,并且自己認真的尋找手套,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小強具備一定的溝通意識和樂于助人的精神。
參考文獻:
[1]張更立, 沈靜.幼兒混齡交往的社會性教育功能分析[J].家庭與家教:現代幼教, 2007(2).
[2]黃莉.幼兒同伴交流中混齡交往分析[J].科技創新導報, 2015(2):216-217.
[3]涂蕾蕾.幼兒同伴交往中混齡交往的研究[J].速讀旬刊, 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