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鋒
【摘要】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學生生命質量的提升與生命價值的創造,同伴交往理論是促進小學生社會化的重要教育理念,生命教育視野下的師生關系是同伴交往理論的重要延伸。
【關鍵詞】生命教育 同伴交往 師生關系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1-0212-02
一、引言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臺梭里曾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幫助生命力的正常發展,教育就是助長生命力發展的一切作為?!睋丝梢?,小學體育課程是為了學生的生命質量的提升和生命價值的創造進行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生命化體育課程是以教師與學生的生命發展為基礎,通過對生活世界的關注,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并以全面提升生命質量、同時使教師專業生命活力得以煥發,師生生命在交往互動、共同經歷過程中不斷發展的活動。生命教育可以幫助小學生認識生命、欣賞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質量,對于小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樹立正確的生命觀與價值觀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二、作為特殊人際關系心理學概念的同伴交往理論
一般而言,心理學所研究的人際關系主要是指人與人之間通過交往建立起來的某種比較穩定的心理聯系,它反映了個人或群體尋求其社會需要的心理狀態,是人的社會性屬性的表現之一。而同伴關系,在其狹義概念上僅指小學兒童的人際關系重要的一種。同伴關系是年齡相同或相近的兒童之間的一種共同活動并相互協作的關系,是兒童除父母、教師及親屬以外的另一重要的社會關系。小學生同伴關系對于小學生命化體育教學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良好的同伴關系不僅有利于小學生人格健全和社會個性化的發展,而且從現實來看,小學生處在心理與行為發展的初始期和關鍵期,迫切需要更多的交往,渴望與外部世界發生更多的聯系,并逐步通過交往獲取到自己生活所需的各種各樣的知識技能,這對于獨生子女群體表現尤為明顯。
三、同伴交往理論的延伸——生命教育視野下的師生關系
在小學生命化體育課程的語境中,師生關系是一種教師生命主體與學生生命主體共同建構的關系,是同伴交往關系的延伸。所謂生命教育視野下的師生關系,指在學校生活環境中,由師生共同參與和建構,以溝通理解、彼此信任和共同合作來促進教師和學生共同經歷生命成長和實現生命共在為主要特征的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生命視野下的師生關系在本質上是“作為教師的人”與“作為學生的人”之間的關系,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在生命的相會中,實現相互對接、相互交融和相互攝取營養的一種真正意義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生命視野下師生關系的訴求目標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為了改善師生的學校生活狀態,提升師生的生命質量,充分實現生命的價值;二是為了提高教育質量,構建和完善教師專業化能力結構與學生的知識能力結構,促進師生人格的發展與完善。
首先,生命教育視野下體育教學的師生關系是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關系。在生命視野下體育師生關系里,教師與學生的人格是完全平等的,體育教師必須樹立民主平等的思想,要積極營造教育民主的氛圍。
其次,生命教育視野下體育教學的師生關系是尊重個體生命成長的規律,強化關懷理念。“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學生?!比魏卧噲D強制學生接受某種觀點、強迫學生產生某種體驗的做法都將是對生命個體的不尊重。當關懷成為教育目的,關懷教育也將給學校帶來新的教育內涵,即學會關懷和被關懷。教師要善待處于弱勢的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學習中獲得張揚個性的機會。
第三,生命教育視野下的體育師生關系是互相學習、共同發展的關系。體育教師固然在專業知識上比學生精深,但在知識的廣度上可能還有所不及。面對每個學生,面對各種撲面而來的信息,新型的師生關系應該是一種互相理解、真誠相待、共同進步的同伴關系。教師應該抱有謙虛的態度,做學生學習的合作者、促進者,要注重與學生的交流。
由此可見,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學過程不只是忠實的執行課程計劃的過程,而是師生共同開發的過程,豐富課程的過程,它是動態的、發展的。教學真正成為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角色將發生變化,教師將失去對學生學習內容的權威和壟斷。教師從知識的權威到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從知識的傳遞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學習,從教學實踐中尋找適合學生主體,以促進生命教育為目的的教學方式。
參考文獻:
[1]馮建軍.生命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137-138.
[2]辛繼湘.教學價值的生命視界[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9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