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獻新
【摘要】本文從論述歷史學科的證據意識出發,探討歷史教師在課堂中如何使學生形成證據意識、運用證據的意識,并從創設教學情境、組織課堂辯論、撰寫歷史小論文這三方面介紹培養初中學生歷史證據意識之策略。
【關鍵詞】證據 角色扮演 情境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12A-0115-01
歷史是對過去事實的記載。但記載歷史、研究歷史的素材卻往往隨著人類的主觀意識而變化、發展完善,甚至也會出現歪曲、捏造的現象。后人難以完全還原過去的事件與人物,但可以通過史料揭示歷史的面貌,從而間接地解釋與認識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后人在對歷史事件與歷史人物進行判斷時,證據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在繁雜的史料中去偽存真、去粗取精,采用嚴謹科學的邏輯來實現對歷史認識的論證呢?教師在歷史教學中又該如何培養學生的證據意識,讓學生學會尋找、審視、甄別“歷史證據”?鑒于證據意識對初中歷史教學學科之重要意義,本文就在教學實踐經驗基礎上,論述在初中歷史課堂中培養學生證據意識之策略。
一、創設教學情境,形成證據意識
證據意識是對歷史現象與歷史人物的考證,也是對歷史事件與人物的思考。初中歷史教師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創設接近于“歷史現場”與“歷史真相”的情境。教師在教學情境中應引導學生學會觀察與思考歷史事件,從而激發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學習興趣。以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初中歷史《春秋戰國的紛爭》內容為例,教師為培養學生的歷史考證意識,創設這樣的教學情境:將苦膽放在講臺前,并做出在睡覺、吃飯之前都對苦膽進行舔嘗的動作,由此請學生回答該活動出自哪一歷史典故。學生對歷史也有一定的了解,齊聲回答是“臥薪嘗膽”這個成語。這時候,教師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關于越王勾踐滅吳國的文字內容,然后讓學生思考“臥薪嘗膽”這個故事的真實性。這時,學生又一次仔細地閱讀教材中的文字材料,指出課文中只介紹了吳王勾踐“嘗膽”并沒有介紹“臥薪”的內容。之后,教師展示歷史書籍《吳越春秋》與《史記·越王勾踐世家》,展示的兩冊書中只記載了勾踐嘗膽而無臥薪。接著,教師進一步介紹道:“臥薪嘗膽”作為一個詞匯來使用的,來自北宋蘇軾在《擬孫權答曹操書》一文中所表述。在明朝的時候,有關勾踐“臥薪嘗膽”的詞匯使用越來越多。所以,通過歷史古籍的考證,勾踐“嘗膽”是歷史的事實,但是“臥薪”卻是后人所添加的。教師開展文獻考證的教學活動,有利于培育學生歷史考證的意識,且有利于培養學生對歷史事件的思考能力,從而激發學生對歷史學科的興趣愛好。
二、組織課堂辯論,培育考證意識
教師還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進行辯論,在辯論中加深學生對歷史事件與歷史人物真實性的認識,從而培育學生的考證意識。辯論是語言沖突性強的活動,需要論據有理有據與言之有據。在辯論過程中,雙方都需呈現充足的證據以支持自己的理論觀點……這就需要學生在辯論活動開展之前,盡可能地搜集證據,同時也需要對對方的論據有所了解,從而找到能夠駁斥對方觀點的論據。辯論活動的開展非常有利于培育學生的證據意識。以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基業》內容為例,課程介紹了秦始皇這位具爭議性的歷史人物。為了加深學生對該人物的了解,教師組織學生開展了一場辯論。甲方認為秦始皇的功大于過,乙方認為是秦始皇的過大于功。確定了辯題后,學生在課后積極地搜集資料,尋找歷史證據。如甲方在闡述自己觀點時,舉出了許多例子:在公元前230元年至公元前221元年期間,秦始皇滅六國,一統中國,并且任用來了蒙恬、李斯等眾多有才干的大臣,建立了一套適合于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統一度量衡、統一使用圓形方孔銅錢的貨幣,統一書寫小篆等,這些措施為發展中華民族文化、國家統一做出了貢獻。反方觀點則認為,秦始皇大興土木、好大喜功,對民眾施加繁重的賦稅與徭役,使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他在全國制定了嚴酷的刑罰,不僅焚書,還禁錮人民的思想,社會經濟、學術思想遭到嚴重破壞……正方與反方通過陳述觀點與自由辯論的過程,擺論據,舉事實。在辯論的過程中,學生加深了對證據、歷史事實真實性論證的認識,加深了對秦朝建立的認識,深化了對歷史事件的思考能力。
三、撰寫歷史小論文,強化證據意識
教師可組織學生撰寫歷史小論文。學生通過撰寫小論文,學會運用材料論證與表達自己的觀點。學生在撰寫小論文的過程中則親身體驗證據的價值與作用,學會整理、收集論據,逐步建立歷史的證據意識。撰寫歷史小論文還有助于豐富學生歷史知識,鍛煉歷史學科能力。在具體操作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寫歷史小論文,并以秦朝滅亡的歷史為主題。學生交上來的論文可謂是內容豐富、主題鮮明。有些學生的論文題目為《仁義不施是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有些學生的論文題目是《法家的思想導致了秦朝的滅亡》……學生在寫論文的過程中,基本做到了論證選題的分論點與論題相符合,論據基本做到客觀、真實,論證過程也基本符合邏輯。學生通過撰寫論文,增強了證據意識,也提高了歷史能力。
(責編 周偉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