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心怡
當今社會飛速發展,競爭日益激烈,多元化發展和提高核心競爭力是社會對人才的要求,這無疑也對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各類院校開始關注本校的特色建設,以提高核心競爭力,培育出適應社會多元化發展的優秀人才。民辦大學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一種新的辦學模式,現已成為目前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緩解了高等教育嚴重供需不足的矛盾。本項目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調查法和比較法等研究方法,充分利用期刊、網絡、書籍等信息資源,收集了可供研究的資料。以此為基礎,針對當前民辦高校發展所面臨的主要問題,以龍湖鎮大學區為落腳點,根據周邊經濟環境、政策導向、就業機制等方面探討民辦高校的特色發展對策。
民辦高校教育特征及分析
民辦高校作為一種新興的特殊辦學形式,既是高等教育自身改革的產物,又充當著各種教育教學改革的先鋒。知識經濟時代要求我國高等教育必須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競爭型人才、應用型人才和復合型人才為方向。這不僅是對民辦高等教育的要求,還是對民辦高校人才培養類型上質的補充,同時也是民辦高校自身發展的迫切需要。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民辦高校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民辦高校取得成績的同時,還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由于生源、專業及培養目標上的特殊性,傳統的教學方法不能與民辦高校的特點相融合。這些問題直接關系到民辦高校的生存與發展,民辦高校需要在當前的教育模式下開辟一條更加有生命力、有自身特點的路線。
民辦高校在自身特色發展的過程中主要面臨以下五種問題:第一,忽略地域特征,對政策優勢利用不足。第二,趨同化的人才培養,脫離社會實際需求。長期復制傳統教育模式——“填鴨式”教育,忽視對學生獨立自主發展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第三,跟風定位,自身特色不明顯,忽視教育資源合理配置。第四,師資隊伍特色化程度較低,不足以支撐發展。這些問題的產生會影響民辦高校自身特色的形成,延誤特色發展的步伐。
本文選取本地高校區——河南省新鄭市龍湖鎮大學區的民辦大學為例,對民辦高校特色發展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研究了在龍湖鎮這個地理位置、經濟環境、就業狀況下,民辦高校應該如何形成自身特色,為今后更加完善的發展奠定基礎。
民辦高校特色發展的原則導向
龍湖鎮大學區隸屬河南省,位于新鄭市北部,距鄭州市區僅11公里且距鄭州新鄭國際機場18公里,地理位置較為特殊。近年來,鄭州的戰略性發展地位日益凸顯,特別是在中央提出“中部崛起的十三五規劃”之后,國家批復了鄭州航空港的建設、鄭州自貿區的開放、跨境電商保稅區的投建、以及成為“一帶一路”等一系列計劃,使鄭州逐漸成為中原發展的戰略支點。可以看出,河南省,特別是鄭州市,處于國家新一輪擴大對外開放的最前沿。民辦大學要抓住國家政策的機遇,發展自己的辦學特色,提升自身的競爭力,緊跟政策導向,“以政策之力,聚專家之智,辦特色之校”。
本文針對龍湖鎮高校區提出以下對策和建議,有利于民辦高校更好的突出辦學特色,走上特色發展的正確辦學軌道。
第一,因勢利導,結合地域與政策環境特征,形成學校特色。龍湖鎮距離鄭州僅11公里,且位于新鄭市鄭州航空港附近。鄭州自貿區的發展,逐漸成為國內外物流企業和相關產業的倉庫運輸集散地,因此,對物流和航空管理等方面的人才需求量已經日益增加。所以,這個區域的民辦大學要合理利用政策優勢,發展自身特色教育,提高本校學生的就業率,打出學校品牌。
第二,針對學生實踐能力、獨立能力低下的問題,本課題建議學校學習西方的教育手段和課堂模式,旨在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提高團隊合作的精神。民辦院校的突出特點是以培養職業型人才、專業技術型人才為主,那么就要求學生有很強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以到崗能夠快速與企業業務對接來彌補學術性上略微的劣勢,因此更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突出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現代教學理論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所以培養學生建立自主學習的意識,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是民辦大學的目標。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西方課堂的教學方法,采用分組討論、翻轉課堂和“小組展示”的方式,每節課或每一章節之后,安排學生從本章框架里的知識點入手,選擇一個話題,分成小組來進行“頭腦風暴”,然后以小組展示的形式向大家展示自己小組的研究成果。這不僅要求學生對知識內容熟練的掌握,還鍛煉了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在做小組展示的過程中,還能鍛煉學生們如何進行團隊配合,如何分工協作,如何把理論與實踐聯系在一起。
第三,建立校企合作,讓學生們更多地把理論知識能夠運用到實踐當中。為了更好地培養人才的實踐技能,可以在更多的專業上推廣校企合作。這是一個三贏的合作方式,因為這不僅實現了民辦高校培養技能型人才的目標,同時也為企業輸送了人才資源,而且解決了大學生就業難的現實問題。特別對于會計這種實踐性很強的專業,目前很多學校都在校外建立了校企合作實訓基地,與財務公司、事務所共同培養人才。基于上述的政策性分析,比如物流管理專業、貿易類等專業,都可以抓住機遇,與企業合作共贏。另外,為了促進學生們實踐的自主能動性,可以把企業實習單獨作為一門課,設立學分,鼓勵學生走出校門走向企業,鍛煉自己的綜合能力。在這個過程中,使學生能夠收獲成功獨立實踐的樂趣,激發學生的自信心。
第四,明確自身辦學發展特色,整合優勢資源辦出特色專業,打造特色師資隊伍。有些民辦高校采取“對口協議教育”,將學生的成人和成才教育緊密結合在一起。從入學之初就由輔導員、老師共同走訪宿舍,單獨談話,了解學生當前的狀況,以學生自愿為主,同時配合老師的建議,使同學們對自己有正確的認識,制定出一系列短期和長期的目標,學校針對學生的特點,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發展規劃,幫助他們更好的發展。
有些學校開展“以證代考”的綜合評價體系,強調專業能力第一,考試成績第二。鼓勵有專業優勢的同學揚長避短,積極考取相關的證書,因材施教,以證書考取的階段及是否持證來取代某項課程的期末考試成績。另外,隨著會計從業資格證的取消,而在校大學生又無法報名注冊會計師的考試,并且在外資企業越來越多的形勢之下,可以鼓勵學生考外方的相關證書,比如ACCA,CIMA,CFA,CMA等等。一方面這些證書的認可度是很高的,特別是在大中型企業以及會計事務所,是很好的敲門磚,而在校考取這些經濟相關的證書,可以有力地提高自己的就業競爭力;另一方面,這些考試都是全英文的考試,對提高學生英語的讀寫、識記、運用的技能是有很大幫助的。再者,鼓勵想法靈活、有創造力的同學自主創業,參加職業技能大賽,已獲得的獎項來抵扣學分。
同時,學校在注重理論專業知識的同時,也不應該忽略對人文、素質的培養。可以在學校開設相應的選修課,從儀容儀表、禮儀修養,到茶藝、書法、插花,到國學、四書五經等多種課程供學生們自由選擇;同時,這也對學校打造有特色的師資隊伍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對學校來說是一項不小的改革。民辦學校要找準自己的定位,以謀求更好的發展。
綜合以上意見和建議,民辦高校要根據自身的特點,抓住機遇,完善學校的特色培養路線,在實踐中不斷摸索,爭取找到一條符合自身發展、能將學科專業教學與培養特色人才相結合的科學發展路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