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桐+樊文嫣
專業技術人員擁有何種專業技術職稱,表明他具有何種學術水平或從事何種工作崗位,象征著一定的身份。本文以陜鋼集團近五年專業技術人員現狀、職稱評定情況分析在現有職稱制度下職稱申報、評審、聘任等程序上的利弊,并提出相應的意見對策。
陜西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8月,是陜西省委、省政府為振興鋼鐵產業,以陜西龍門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為龍頭組建的鋼鐵企業集團,2011年12月重組加入陜煤化集團。目前總資產367億元,在冊員工1.8萬人,具備1000萬噸粗鋼綜合生產能力。
陜鋼集團專業技術人員概況
陜西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現共有員工17790人,專業技術人員8382人,碩士及以上60人,本科1839人,大專3697人,中專2786人,其中,高級職稱105人,中級職稱467人,初級職稱1161人,無職稱6649人。高級職稱中,高級工程師75人,高級經濟師12人,高級會計師10人,高級統計師2人;中級職稱中,工程師295人,經濟師94人,會計師57人,統計師6人;初級職稱中,助理工程師1085人,經濟員11人,會計員39人,統計員3人。
職稱評定工作開展情況
近年來我單位嚴格按照省人社廳、行業主管部門的文件精神,結合公司《專業技術資格考評辦法》,積極組織職稱的申報和評審,并對申報者提供的材料進行嚴格的審核。以工程系列為例,2011-2015評審結果如下:2011年高級工程師6人,工程師34人,助理工程師及技術員273人;2012年正高級工程師1人,高級工程師4人,工程師26人,助理工程師及技術員288人;2013年高級工程師9人,工程師19人,助理工程師及技術員121人;2014年高級工程師10人,工程師43人,助理工程師及技術員81人;2015年高級工程師15人,工程師31人,助理工程師及技術員112人。
存在問題
評審標準過于注重對學歷的要求。專業技術職稱評定工作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推動企業的發展,使專業技術人員在工作中做出更大的貢獻,專業技術人員的學識水平應體現在具體的業務工作實踐中,而不是一張學歷文憑所能體現的。所以在職稱評審中應著重考察專業技術人員的工作業績,對專業技術人員進行量化考核、打分,將之作為專業技術人員職稱晉升的一個重要指標。
過于注重發表論文的期刊等級。現行的專業技術人員職稱晉升條例對學術論文都有具體的要求,有的還規定必須在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在省級期刊上發表論文。但現階段很多期刊已對發表論文明碼標價,這導致很多優秀的論文不掏錢就無法發表,相反一些水平不高的論文反而在核心或省級期刊上發表。
繼續教育重在形式,效果不明顯。在2012年我省實行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工作以來,繼續教育便是專業技術人員晉升的必備條件之一。繼續教育應該是專業技術人員更新崗位專業理論和知識、提高自身業務素質的必要途徑,但目前的實際情況是繼續教育工作只是追求形式走過程,不注重實際效果。加之我單位專業技術人員所分專業種類繁多,無法全面的在專業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能力方面得到提高。加之企業員工收入近年來有所下降,繼續教育又需連年持續交費學習,導致員工生活成本加大。建議政府及行業主管部門對繼續教育工作加大支持,對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費用上進行適當合理的補助。
解決途徑與措施
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的專業技術人員了解職稱。因此在職稱工作中,尤其是我們負責職稱工作的同志應該首先去認識什么是職稱,對職稱有個準確的概念和認識。其次再通過各種方法對專業技術人員進行講解、宣傳。同時行業主管部門也應定期與企業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座談,對專業技術人員的一些問題進行指導及講解。
推進制度的法制化。職稱制度的改革必須依靠法治予以保障。要研究制定職業資格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堅持用法律保障人才,推進人才管理工作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這是職稱改革的一項緊迫任務。
推進職稱制度的法制化,應加強職業準入、水平認證和企業崗位聘用等相關立法的基礎上,切實轉變政府職能,為職稱制度改革和法制化提供基礎和保障。人社部門及行業主管部門應根據職業準入、水平認證和任職評審的不同性質,分別履行管理、監管、和監督的職能。
加大職稱評審的監管力度,不僅僅是在評審環節。職稱評定初期,評審結果卻是能較好地反映出一個人的學歷、資歷和能力,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職稱評定走向了經常化和制度化,雖然受名額限制的情況有所改善,但出現了濫竽充數的現象。有人甚至不惜代價,弄虛作假。不少人在職稱評定時難過外語關,為此不惜代價請槍手代考。為了評職稱,花錢買版面、發論文的事業屢見不鮮,有的雜質甚至已經明碼標價開展這項業務,這樣的論文質量可想而知。這樣專業技術人員取得職稱的含金量有多少可想而知。
所以,政府部門、行業主管部門在審查職稱申報材料的時候,不應僅僅審查硬性條件。在職稱外語、計算機考試時也應繼續加大監管。同時應聯合相關部門對一些明碼標價替申報職稱人員發表論文、代寫論文的機構進行查處。
建立科學化、現代化的評審體系。一是要建立科學化、專業化的評審組織,打破現有的按行業、部門組建的模式。人社部門與行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等在組建評審小組時應在跨部門、跨單位的同行專家中選聘建立專家庫,吸納知名學者、專家,組建一支專業性強,學術水平高、作風正派、辦事公道、群眾公認的評審隊伍。消除評審中存在的利益、人情等因素。
二是要創新職稱評審方法,提高職稱現代化管理水平。制定簡便易行、公開透明、規范有序的職稱評審程序。在全國提倡互聯網+的時代,實行網上填寫職稱表格,報送材料,網上傳閱申報材料,網上評審,網上查詢評審結果。同時,建立以考察專業技術人員創新能力和工作業績為主的科學、客觀、公正的人才評價標準,把政治素質、學術水平、業務能力、工作業績等項作為評審要素。
(作者單位:陜西鋼鐵集團有限公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