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娣
文題展示●●●
站點,既是匆匆而過的棲息處,又是暫時的落腳點;既是舊旅行的終點,又是新行程的起點……人生就是這樣,一個又一個站點組成了一個人生命的完整鏈條。
以上文字帶給你什么樣的聯想或感悟。請以“每個站點都有風景”為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1)立意自定,文體自選(詩歌除外);(2)要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校名、地名和人名。
思路點撥●●●
◆仔細審題,弄清題意。“站點”是人成長過程中的某個關鍵性的階段,而“每”字則告訴我們,這個階段應該不止一個。“風景”是題目的中心,它既指現實中的自然風光、人文風景,又指人生中表現出來的某種精神、品質。
◆深度立意,多維思考。寫作時,要注意深度立意,多維思考。如可以寫成長中遇到的困難挫折,后重拾信心和勇氣,成為人生中一道動人的風景;也可以從人文角度發掘,如人生就像一列火車,在旅途中,有家人溫馨的陪伴,友人熱切的鼓勵,眼前美麗的風景,來自塵世間的溫暖等等,但不管怎樣寫,都要學會挖掘“風景”的內涵。
◆小處著眼,以小見大。選材上,同學們要注意從小處著眼,以小見大,捕捉現實生活中的“風景”;也要學會使用事物的比喻義,捕捉生活中的“風景”。文體上,可以選擇記敘文,也可以選擇議論文,但要注意抒情、議論等方式的綜合運用,升華作文的主題。
融情于景,精選自己發現的不同階段的不同景物的美,告訴讀者,“每個站點都有風景,但要學會向前看”。
每個站點都有風景
◎魏熙茜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我輕輕地招手,作別金茵小區那遍地的淡粉櫻花。
——題記
每個站點都有風景。
往年春天,每當櫻花盛開時,我都去金茵小區玩耍。每年去賞花,但每年都有不一樣的感受。
每當我離櫻樹愈來愈近的時候,它都會隨風揮舞著自己纖細的手臂,招呼你靠它更近一點。每到這時,我便欣喜不已,趕緊奔向它,陪它一起去享受午后燦爛的陽光。
遠遠望去,粉色的花瓣層層疊疊的,吐露出迷人的芬芳。春風拂過,那一朵又一朵的花便跳起了美麗的華爾茲。
我多想生活在這樣一個櫻花繽紛的城堡里,享受這悠閑舒適的時光啊。
可是后來,我搬家了,再也沒有回去過,那里便成了我回憶中的一塊里程碑。在櫻花雨下翩翩起舞的身影,儼然成為了一段記憶,甚至連一張照片都沒有留下來。
告別了櫻花,我搬到了盛世豪庭小區,這里的環境亦讓人心醉。不僅花草樹木種類繁多,還有一些不知名的小花小草,看上去煞是可愛。其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蓮花儼然成為了我的摯愛。
初識蓮花,是通過周敦頤的《愛蓮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蓮花究竟有什么神奇的魅力,能讓作者連連稱贊其“高潔”呢?有緣分的是,我在新小區與它邂逅了。
我們小區的蓮花共有三種顏色,黃色、深粉色和白色,但我偏愛白色。因為在我眼中,那白色的花朵仿佛天上下凡的仙女,自有一股子仙氣,款款有致、天真爛漫,和那淡粉色的櫻花有所不同。
如果說櫻花是一個鬼馬精靈的小女孩,那么蓮花就是知書達理的大家閨秀。一個活潑開朗,一個端莊優雅,兩種風格截然不同,但都能給我帶來美的享受。
每個站點都有風景,告別那美麗妖嬈的櫻花,我又邂逅了優雅大方的蓮花。雖然我不知道自己在什么時候又會與蓮花告別,但我知道,每個站點都有風景。無論你告別哪一個,都會有新的生活在你面前徐徐展開,所以,請不要悲傷,珍惜當下的風景吧!
(山東淄博市臨淄區臨淄第一中學)
點評
內容上,小作者選取了生活中的兩段經歷,分別以“櫻花”“蓮花”入題,向人們呈現出了不同的美。櫻花——鬼馬精靈,活潑開朗;蓮花——知書達理,端莊優雅,但都能給人帶來美的享受。
寫法上,習作融情于物、借物說理,告訴我們“人生路上,每個站點都有風景。雖然回憶是美好的,但不要沉迷于過去,要向前看”。
借物喻理,即借助母親播種蒲公英的事情來說明“生命就像一列火車,要懂得下車,因為,每個站點都有風景”。
每個站點都有風景
◎田一森
升入七年級后,我開始期待著壓力與驚喜并存的生活。可隨之而來的,卻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樣——開學就分班,有嚴厲的班主任,有九門功課的重擔,還有素不相識的同學……接二連三發生的“意外”,讓我措手不及。我不禁有些失望,原本的激情很快就消失殆盡了,做什么都心不在焉的。只過了短短幾天時間,我就落下了許多知識點。那幾天,母親每每看到我,都會嘆氣,眼神里有焦慮,也有擔憂,但我卻視若無睹。
周末,我又在看書時發呆。母親連叫了我好幾聲,才把我叫回了現實。清醒過來的我,四顧茫然,好一會兒才恍然大悟般明白,原來我又走神了。
母親擔心我再這樣下去,身體會吃不消,卻又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突然,母親像是想到了什么似的:“別看書了,陪我出去走走吧。”
我不想出門,可母親的態度很堅決。我只好極不情愿地站起身來,一步步跟著她往外挪。樓下是一條小路,路旁是兩排整齊的行道樹,還有一些低矮的不知名的植物。母親讓我看看那些植物,我雖不明白她的用意,但還是低頭仔細觀察。片刻后,母親問我:“和我說說,你都看到什么了?”
“有樹,有草,有月季花,嗯……”
“再看看,還有什么?”
我低頭注視著土地,猛然明白了母親提出的問題的答案:“蒲公英,是蒲公英!”
這時,我才想起來,母親很喜歡蒲公英。每年蒲公英開花的時候,她都會尋來一些蒲公英種子,待到來年春天再播種;第二年蒲公英長成時,她再去尋找種子。但奇怪的是,她從來不去收自己前一年種下的那些,反而任它們隨風飛舞。我早就對此感到疑惑了,可每次問母親,她卻總是笑而不答。
然而,這次卻不同,母親主動解答了我的疑惑:“因為蒲公英想到別的地方去看看啊。它知道,生命就像一列火車,要及時下車,因為,每個站點都有風景。”母親頓了頓,接著說:“你知道蒲公英的花語是什么嗎?‘停不了的愛,無法停留的愛。它正是因為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才想去每一個角落看看。它一直想積極地融入這個世界,因為它知道,即便是一片荒蕪的土地,也可以因為它而出彩。”
原來如此,母親怪異的舉動竟然是為了成全不想停留的蒲公英。至此,我也明白了母親的用意:她想讓我像蒲公英一樣,在不同的地方發現生活中不一樣的風景。哪怕現在的生活看起來寡淡無味,但因為有了對生活的熱愛,一切都會煥發出不一樣的光彩。
(山東桓臺縣實驗中學)
點評
這是一篇借物說理的作文。七年級分班,素不相識的同學,繁重的作業負擔,面對人生路上的困惑與迷茫,母親不是簡單地說教,而是循循善誘。小作者借助母親“播種蒲公英”的事情來說明“生命就像一列火車,要及時下車,因為,每個站點都有風景”的道理。換句話說,就是不要安于現狀,而要積極地融入這個世界里。讀后令人幾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