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廣文 韓博
摘要:新能源汽車是國家重點部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江蘇作為新能源汽車生產和應用大省,有必要分析全省新能源汽車業的發展現狀,技術水平以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議,為江蘇以及全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提供借鑒。
Abstract: New energy vehicles are one of the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that the state has focused on. As a major province for the p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new energy vehicles, Jiangsu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status, technical level and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energy automobile industry, and propose the suggestions for the work next step,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energy automobile industry in Jiangsu and the whole country.
關鍵詞:新能源汽車;發展;江蘇
Key words: new energy vehicles;development;Jiangsu
中圖分類號:F426?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18)34-0042-02
1? 研究背景
新能源汽車是作為汽車產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具有戰略性、先進性、系統性、市場性、多元性等五大特征。歐盟、日本、美國等汽車強國高度重視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紛紛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支持,從研發投入、政策支持、稅收優惠、法律規范、基礎設施建設等多個方面推動本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經過多年發展,歐美、日韓國家已經形成產業發展優勢,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并在電控、電池上對我國形成了一定的技術壁壘。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雖然起步較晚,但科技部、發改委、工信部等相關部委以及各省市高度重視,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政策和措施,形成 “三縱三橫”的研發格局,推動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經過10多年的研發和示范推廣,我國新能源汽車已具備了較好的產業發展基礎,共性關鍵技術方面也取得了明顯進步。但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尚存在未完全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產品層次不高,配套基礎設施尚不完善,產業化和市場化推廣依賴受國家政策補貼等問題,嚴重制約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
2? 我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2.1 發展現狀
江蘇結合自身產業基礎和科技資源,選擇將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兩類車型作為主攻方向,在積極發展新能源整車及關鍵部件的基礎上,重點突破儲能系統車用動力電池技術,著力推動高水平電池實現規模化生產。目前,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研發制造產業鏈初步形成,具備一定的競爭發展能力,呈現出以下發展特點。
2.1.1 關鍵核心技術系統突破
近年來,我省圍繞新能源汽車及氫能產業的相關重點領域,從基礎研究、重大共性關鍵技術攻關到應用示范進行全鏈條創新工作部署,加快突破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在新能源汽車產業整車設計、動力電池、電機傳動部件及新一代電控技術等重點領域,組織實施一批科技計劃項目,已在動力電池、電機電控、整車等產業鏈關鍵技術環節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動力電池領域在氫燃料電池、鈦酸鋰電池、磷酸亞鐵鋰電池、鋅鎳電池、高比能鋰離子電池制備技術方面,整體水平位于全國前列;電機及電控領域在永磁復合輪轂電機、三相異步電動機、雙定子無刷雙饋電機、動力系統電控技術、動力總成、插電式混聯混合動力系統研發等方面實現多點并進;整車領域在汽車整車集成與性能匹配、雙輪轂電機驅動純電動客車制造技術等方面取得了較快提升。
2.1.2 龍頭骨干企業逐步涌現
圍繞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布局,江蘇省不斷強化高新技術企業培育,積極引導相關企業加快建設技術創新平臺,著力推動各類創新資源向企業集聚。目前,江蘇省已擁有從事新能源汽車整車及關鍵零部件研發和生產的重點企業近百家,培育了蘇州金龍、江蘇奧新、陸地方舟新能源等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建設了江蘇省新型動力電池重點實驗室、江蘇省新能源汽車重點實驗室等企業重點實驗室和江蘇省電動汽車驅動電機及控制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新能源客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
2.1.3 產業創新組織不斷加強
江蘇省積極倡導和推動新能源汽車相關龍頭骨干企業,支持其聯合產業鏈上下游,與高校、科研院所等單位共同組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整合創新資源,深化產學研合作,加快突破產業關鍵共性技術,提升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在電池產業領域,春蘭清潔能源研究院、蘇州星恒電源等單位聯合組建了省動力電池、省先進鋰電材料等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目前由聯盟成員單位承擔的由聯盟成員單位參與起草的《電動汽車用鋰離子動力蓄電池包和系統測試規程-能量型》等一批國家和行業標準已正式發布實施。
2.1.4 產業集聚效應日益顯現
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載體建設,不斷完善產業配套,延長產業鏈條,引導新能源汽車產業加快集聚。目前,江蘇省已建有常州高新區新能源車輛科技產業園等一批省級新能源汽車科技產業園以及蘇州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等國家火炬計劃特色產業基地,建設了長三角新能源汽車研究院等產業創新平臺,已初步形成涵蓋整車、“三電”等多系列、多產品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體系。在國家火炬計劃鹽城汽車零部件及裝備特色產業基地的基礎上,布局建設了鹽城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引進組建了長三角新能源汽車研究院。研究院下設十個專業研究所(中心),圍繞新能源汽車整車、底盤車身、驅動系統和三電及系統、輕質合金、復合材料、增程發電裝置、智能化網絡化系統的設計、開發、實驗認證等工作,將建成集研究、試驗、檢測認證等功能的面向全球、國內領先的綜合性技術集成平臺。
2.2 江蘇省新能源汽車發展存在的問題
江蘇雖然在新能源汽車產業具備了一定先發優勢,但隨著兄弟省市不斷加大扶持力度,產業競爭的不斷加劇, 江蘇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面臨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也存在著諸多不足。
2.2.1 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強
目前,江蘇新能源整車及零部件企業自主研發的成果技術水平與國內外先進水平仍有較大差距,導致企業市場競爭力不足。同時,江蘇缺乏如比亞迪、寧德時代等龍頭企業,對中小配套企業的帶動性不足,尚未形成發展合力。
2.2.2 研發投入不足
新能源汽車已被列為江蘇省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但由于其研發生產投入大,但收效甚慢,周期較長,全省科技經費在新能源汽車上的投入與國外以及兄弟省份相比仍顯不足,難以支撐產業研發的前瞻布局。
2.2.3 推廣應用成效緩慢
江蘇自“十城千輛”新能源汽車示范應用工程以來,先后印發了《江蘇省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指導意見》等一系列文件,對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應用進行了部署,在短時間內有力帶動了產業發展。但新能源汽車的推廣過分依賴政策,國家新能源汽車政策退補后,市場波動較大,導致產業后勁嚴重不足。
3? 江蘇省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對策建議
面對江蘇新能源汽車產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下一步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工作部署,加快形成有力于產業發展的良好環境,推動江蘇新能源汽車健康快速發展。
3.1 加大經費支持力度
進一步將新能源汽車作為江蘇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投入的重點,通過各類科技計劃的持續支持,鼓勵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和高校院所,瞄準產業的高附加值環節,加大產品研發力度,著力突破一批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進一步推動產業向價值鏈高端攀升。
3.2 提升龍頭骨干企業競爭力
加強新能源汽車產業領軍企業的培育,對標國內外優勢龍頭企業,通過落實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國家及省內相關政策,全力推動全省創新資源、創新政策、創新服務向企業集聚,打造一批能夠引領江蘇乃至全國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領軍企業。
3.3 加強創新創業載體的培育
依托南京、蘇州、鹽城、南通等具備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基礎的地區,重點加強優勢整車企業的引進,充分利用其技術、產品優勢,加快產業創新資源的整合和集聚,集中建設一批以新能源汽車為主導產業的專業化孵化器、省級科技產業園以及特色產業基地,營造良好的產業發展氛圍。
3.4 完善政策扶持
優化落實省內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應用扶持政策,從補貼重點從支持生產企業向支持配套基礎設施以及實際應用,通過出臺相關優惠政策引導消費者購買及使用新能源汽車,創造有利于新能源汽車發展和推廣應用的商業化氛圍,以市場帶動和支持江蘇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
參考文獻:
[1]曾志偉.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技術路徑選擇研究[J].公路與汽運,2012(04).
[2]王秀杰,陳軼嵩,徐建全.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發展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11).
[3]陳柳欽.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政策支持[J].中國市場,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