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鳳娟
摘要:本文介紹了配電網中安裝的靜止同步補償器D-STATCOM,給出了D-STATCOM的結構圖。然后研究了雙閉環控制策略,分析了三相VSR的數學模型、控制策略。最后,對時變電源和變負載調制進行了仿真,仿真結果表明基于雙閉環控制的PWM整流器具有良好的動態和穩態性能,動態響應快,諧波含量低,抗干擾性能好。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 the Static Synchronous Compensator, which installed in distribution network is generally called D-STATCOM, and we have the structure chart of D-STATCOM. Then the control strategy were studied in the double Closed-Loop, we analyse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ree-phase VSR, the control strategy. At last, we did the simulation of time-varying power source and of modulation of the variable loa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WM rectifier based on the double closed-loop control has good dynamic and steady state performance, fast dynamic response, low harmonic contents and satisfactory anti-disturbance performance.
關鍵詞:靜止同步補償器;PWM整流器拓撲;控制策略;仿真
Key words: Static Synchronous Compensator;PWM rectifier topology;control strategy;simulation
中圖分類號:TM714.3?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18)34-0229-04
0? 引言
靜止同步補償器又稱靜止同步電容器,是柔性交流輸電系統中的核心裝置和核心技術之一,代表著無功補償的發展方向。靜止同步補償器安裝在幾種特殊負載(如電弧爐和地鐵,它們是浪涌和換向負載)周圍,可以顯著改善負載和電網連接處的電能質量和暫態穩定性。安裝在配電網中的靜止同步補償器通常稱為配電網靜止同步補償器,簡稱D-SATCOM。
靜止同步補償器(D-STATCOM)結構圖如圖1所示,主電路是由兩個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和二極管組成的電壓型PWM整流器。雙整流器的配置產生比單橋少的諧波,能夠減少濾波,改進動態響應。該控制器的控制原理與具有限幅PI控制器的雙閉環控制-直流環節電壓控制回路和具有前饋PI控制器的電流控制回路相似。
1? 雙閉環控制策略
1.1 三相VSR的數學模型
三相電壓PWM整流器拓撲如圖2所示,假設三相系統沒有中性點連接。
其中:ea,eb,ec—三相電壓;ia,ib,ic—線電流;ua,ub,uc—整流器輸入電壓;udc—直流總線電壓;R—線路電阻;L—線路電感;C—濾波電容器;iL—負載電流。
三相電壓型PWM整流器在靜止a-b-c坐標系中的數學模型可以表示為:
靜止a-b-c坐標系下的整流器模型簡單直觀,但由于輸入信號的正弦性,傳統的PI控制器不能保證零穩態誤差。從電壓定向控制(VOC)的角度進行派克(Park)變換,同步旋轉d-q坐標系下的整流器模型可以給出
其中,sd、sq是同步旋轉d-q坐標系下的切換函數。
1.2 控制策略
方程2表明,系統(id,iq)的d,q軸輸出電流不僅受網絡電壓(ed,eq)的影響,而且受耦合電壓(ωLiq,-ωLid)和整流器輸入電壓(即整流器控制電壓ud,uq)的影響。因此,如果控制系統能夠包含這些干擾分量,它可以消除這些影響。將(2)方程中的前兩個方程的右部分分別替換為u*d和u*q。
從等式(3)中,我們發現id、iq是解耦的,并且它們是等價的系統。
通過坐標變換,將三相靜止坐標系中的基本正弦變量變換為同步旋轉d-q坐標系下的直流分量。從內模理論的角度出發,采用傳統的PI控制器可以保證零穩態誤差,其原因在于同步旋轉d-q坐標系下的參考電流是恒定的直流信號,在S域中,積分部分包含階躍信號1/s。同步旋轉d-q坐標系下內電流環和外電壓環的解耦控制圖如圖3所示。電流反饋ωLiq、-ωLid和網絡電壓前饋ud、uq引入到控制系統中。
2? 仿真
D-STATCOM仿真模型如圖4和5所示。D-STATCOM由25kV/1.25kV耦合變壓器、兩個IGBT/二極管橋組成的電壓源PWM整流器、LC阻尼濾波器、10000uF電容器和控制器組成。該控制器由抗混疊濾波器、核心控制模塊和PWM脈沖發生器組成,核心控制模塊與前面提到的雙閉環非常相似。
2.1 時變電源的仿真
在此模擬過程中,可變負載將保持恒定,并且觀察D-STATCOM對源電壓階躍變化的動態響應。時變電源的時間-幅度對序列被設置為{(0,1),(0.2,1.06),(0.3,0.94),(0.4,1)}。仿真結果如圖6所示。
從圖6可知,隨著電源的變化,B1母線的電壓變化較大,而B3母線的電壓由于D-STATCOM的作用而穩定地保持在額定電壓附近。
在圖7中示出了D-STATCOM的a、q軸電流iq和無功功率的電壓波形和電流波形。在正常情況下,整流器電流近似為零。當電源電壓高于額定電壓時,ia為感應電流,無功電流iq為負,無功功率Q為正,即D-STATCOM吸收無功功率。當電源電壓低于額定電壓時,ia為電容電流,無功電流iq為正,無功功率Q為負,即D-STATCOM提供無功功率。約0.3秒時,反作用力功率Q的流動方向反轉,而電流相位迅速變化且平穩。線電流具有良好的正弦性能。無功電流Iq快速、準確地跟蹤Iqref。
圖8和圖7結合說明只有當無功功率Q間斷時,直流電壓的變化規律與有功功率P的波形相一致,即用雙閉環控制策略達到解耦。
2.2 變載調制的仿真
在此測試期間,可編程電壓源的電壓將保持恒定,并啟用可變負載的調制。調制間隔為0.15-1秒,調制頻率為5Hz。首先,在沒有D-STATCOM的情況下進行仿真,圖9顯示母線3三相電流和電壓的振動頻率為5Hz。電壓波動范圍±4%。
3? 結論
研究了三相電壓型PWM整流器同步旋轉d-q坐標系下由內環電流環和外環電壓環組成的雙閉環控制策略。仿真結果表明:
①該系統采用雙閉環控制策略,可以很好地解耦。
②在雙閉環控制策略下,無論電源電壓或負載何時波動,母線電壓都能夠根據需要吸收或產生無功功率,通過D-STATCOM保持穩定。
③仿真結果表明,基于雙閉環控制的PWM整流器具有良好的動態和穩態性能,動態響應快,諧波含量低,抗干擾性能好。
④三相電壓型PWM整流器具有四象限運行和雙向功率流的能力,可廣泛應用于無功補償、有源電力濾波器、交-直流電力、交流電機驅動等工業領域。
參考文獻:
[1]Sh.Q. Li, Zh.P. He. A simulation research on three-phase voltage source rectifier based on double closed-loop feedforward decoupling control. In 2013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System Design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ISDEA 2013). 176-178, Hong Kong, China.Jan. 2013.
[2]J.G. Zhang, B. Yang. A Unity Power Factor Control Method of PWM Rectifier. In Asia-Pacific Power and Energy Engineering Conference (APPEEC).27-29, Shanghai, China. Mar. 2012.
[3]R. Cimbals, O. Krievs. A static synchronous compensator for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under distorted mains voltage conditions. In 10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Topical Problems in the Field of Electrical and Power Engineering. 151-155, P¨arnu, Estonia, Jan. 2011.
[4]杜飛,杜欣.電力電子應用技術的MATLAB仿真[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9.
[5]王兆安,黃俊.電力電子應用技術[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
[6]徐小品.三相PWM整流器研究[D].浙江:浙江大學,2004.
[7]金紅元,鄒云屏.三電平PWM整流器雙環控制技術及中點電壓平衡控制技術的研究[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6,26(20):64-68.
[8]王恩德,黃聲華.三相電壓型PWM整流的新型雙閉環控制策略[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2,32(15):24-30.
[9]伍小杰,羅悅華.三相PWM電壓型整流器控制技術綜述[J].電工技術學報,2005,20(12):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