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朱莉安·豪斯的《翻譯質量評估模式》(A Model of 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和《翻譯質量評估模式:修訂版本》(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 A Model Revisited)為國際翻譯批評界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翻譯質量評估體系。本文以朱莉安·豪斯(Juliane House)的翻譯質量評估模式為理論指導,闡述了翻譯質量評估模式在英語翻譯中的應用,重點從語義、語用和語篇層面三個層面對原文和譯文舉例進行對比分析,最后得出評價結果。
【關鍵詞】翻譯質量;評估模式;應用
【Abstract】The book A Model of 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 and 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 A Model Revisited of Juliane House provide a complete set of 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 system for international translation critics. Based theoretically on the translation quality evaluation model of Juliane Hous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 model in English translation. The original and the translation text were analyzed on the semantic、pragmatic and textual level to get the assessment result.
【Key words】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 model; Application
【作者簡介】謝江維(1992-),女,漢族,四川開江人,四川文理學院黨委辦公室,助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學英語教學。
【基金項目】四川文理學院科研項目資助(項目編號:2017XB014Y)。
一、引言
翻譯質量的提高迫切需要翻譯批評的發展和科學批評模式的建立。在翻譯理論建設的過程中,翻譯批評始終是不可或缺的環節。其在借助于翻譯理論對譯作進行分析的同時,又會豐富和發展翻譯理論,對翻譯實踐也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翻譯評估研究迄今為止已有三十多年的歷史。對翻譯質量進行評估首先要依賴一定的標準。翻譯評估的對象往往是職業譯員,評估的目的是看譯文文本與原文文本的契合程度、翻譯效果對等程度以及讀者的可接受性等。朱莉安·豪斯(Juliane House)在1976年首次提出了翻譯質量評估模式。運用這一模式,可以系統全面地按照上下文結合、微觀宏觀并舉、定性和定量共用的程序審視譯文,從而對譯文的水平作出全面的評價。本文將以該模式為指導理論,對部分句子和段落的翻譯進行對比分析和綜合評價。
二、翻譯質量評估模式簡述
朱莉安·豪斯是一位語言學家和翻譯學者。她的研究興趣包括翻譯理論與實踐、對比語用學、語篇分析、禮貌理論、英語作為通用語、跨文化交際和全球商務交際。
豪斯在1977年的《翻譯質量評估模式》和1997年的《翻譯質量評估模式:修訂版本》中,概述了一種新修訂的翻譯質量評估模式,她認為,翻譯的實質在于“意義”在從一種語言轉移到另一種語言時保持不變。而這里的意義包含三個方面的基本內容,即語義的(semantic)、語用的(pragmatic)和語篇的(textual)。傳統的翻譯評估模式往往囿于語言學框架,糾纏于錯誤數量的絕對化上,因而掉入了量化的陷阱。在這種模式下,要得到一個關于文本功能的框架,一般來說,主要需要四個步驟。
第一步是分析原文語域和體裁,包括語言使用者的維度(所處地域、社會階層、所處時代)和語言使用的維度(語言媒介、介入程度、社會職能、社會態度、話題范疇),再從語義層面、語用層面和語篇層面進行分析。第二步是用同樣的方法分析譯文文本,得到另一個框架。再次,對原文和譯文的兩種框架進行比較,并給出錯誤和不匹配的說明。如果原文和譯文在某一維度相匹配,則說明該維度匹配結果令人滿意,如原文和譯文在語境維度上出現錯誤匹配,則屬于隱性錯誤,若二者在詞語的所指意義與原文不對等或不符合目的語系統規范等方面出現錯誤,則屬于顯性錯誤。與顯性翻譯相比,在隱性翻譯之中,目的語語篇在目的語文化中有著與源語語篇在源語文化中同等總要的位置。[4] 最后,從總體上陳述翻譯質量,得出評估結果。
朱莉安·豪斯翻譯質量評估模式突破了傳統語言學中的對等概念,把功能對等與語用對等納入評估模式,具有一定的開拓與創新意義。豪斯的翻譯質量評估模式(TQA)在經濟全球化、語料庫研究、認知翻譯相關研究、對比語用學等領域也有應用。全球化話語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是現代科技的應用。計算機介導的通信和互聯網領域作為一種有影響的新型通信實踐,因而成為日益流行的研究熱點。很多研究都是關注英語詞匯在其他語言的博客或電視廣告中的大量涌入。翻譯語料庫是翻譯質量評估的一個重要來源,因為它們提供了一種可靠的方法來澄清假設的等價性和建立可靠的翻譯規則模式。認知翻譯相關研究討論了翻譯過程研究的一些最新進展:出聲思考研究、回顧過程研究、心理語言學和行為實驗,以及翻譯過程的神經語言學和神經心理學研究。
三、模式的應用
豪斯認為,對等是指兩種語言之間意義的存留,詞義、語用、語篇方面的意義對翻譯至關重要。為了弄清譯文的質量,譯者通過句子和段落的翻譯,從詞義、語用、語篇三個層面上比較源語文本和譯文文本。在比較的過程中發現了一些問題,如詞義、句法不匹配等,并對問題作出分析,得出譯文評價結果。通過下面例子,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朱莉安·豪斯翻譯質量評估模式的實際應用。
1. It has been examined that water is the buffer of the planet and its immune system.
研究表明,水是地球的保護膜和免疫系統。
2. Current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drinking water worldwide have been highlighted.
當前,全球飲用水質相關問題愈演愈烈。
上述兩個例子在目標文本的詞匯層面上顯示了不匹配。
在例1中,“buffer”原指一種緩沖裝置,被翻譯成“保護膜”。地球上的水具有緩沖作用,可以保護地球上的物種免于滅絕。將“buffer”譯為“保護膜”是意譯的應用,目的在于保持漢語語義連貫。
例2中的“highlighted”在詞匯層面上也是不匹配的。“have been highlighted”是被動語態,這里翻譯成主動語態”愈演愈烈”。由被動到主動的轉變實際上也表明了詞匯層面的不匹配。
而以下示例中則顯示了句法層次上不匹配:
3. The composition of wastewater is constantly changing due to the synthesis of new chemical substances, often possessing toxic, carcinogenic and mutagenic properties.
由于新化合物的出現,廢水成分不斷變化,通常具備有毒、致癌和誘變的特性。
4. There are various approaches intended to desalinate water. In practice, desalinization technologies such as distillation, membrane, and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are used.
海水淡化技術多種多樣,人們在實際操作中用到的海水淡化技術有蒸餾法、膜技術處理法和電化學法。
上述翻譯沒有保存原文本的形式,并且在句法上不匹配。
例3中,原文中“due to the synthesis of new chemical substances”這一原因狀語從句位于第一小句句末,而其相對應的譯文“由于合成新的化學物質”則放在了句子的開頭。顯然,譯文句子結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例4中,原文中“......are used”屬于被動語態,譯文中翻譯為主動語態“用到的……”。源文本中省略了主語,這是科普文本的一個特點。然而,在漢語中,句子傾向使用主動語態,必要時,譯者會將“人們”之類的主語補充出來。
上述兩例中,譯文沒有保留原文的形式,屬于句法上的不匹配。
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I do not know how many days I have been given to spend, but I do feel my hands are getting empty. Taking stock silently, I find that more than eight thousand days have already slid away from me. Like a drop of water from the point of a needle disappearing into the ocean, my days are dripping into the stream of time, soundless, traceless. Already sweat is starting on my forehead, and tears welling up in my eyes.
例5摘自朱自清先生散文名篇《匆匆》。散文形散神聚,結構自由,抒情性強,加之比喻、排比、擬人、夸張等寫作手法,具有較強的感召能力,使讀者在不知不覺中產生共鳴。在上例中,“像針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比喻新奇、夸張, 烘托出了“匆匆”的氣氛,譯文中“Like a drop of water from the point of a needle disappearing into the ocean”與原文在文本、體裁上相對應,實現了功能對等。在“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一句中,“他們”指代不明,所以該句被譯為“I do not know how many days I have been given to spend”,被動式語態避開了原文的主語“他們”,雖然在語態上不匹配,但文本功能對等,無顯性錯誤。由此可見,上述譯文屬于優質譯文。
綜上所述,一篇好的譯文文本應當與原文文本功能相符,并且這些功能的獲得需要運用對等的語境維度方式去獲得。分析原文文本和譯文文本時,根據豪斯提出的八個維度分析是否兩兩相符,二者相符程度越高,翻譯質量越好。
四、結語
朱莉安·豪斯的翻譯質量評估模式為長期從事翻譯,尤其是筆譯的工作者提供了詳細而明確的參考模型。通過八個維度分析原文和譯文,譯者不僅可以發現兩者之間存在的不匹配內容,而且還能在平時翻譯的工作中多思考原文歷史背景、作者社會地位、譯文受眾等方面的問題,避免錯誤匹配。但筆者在應用該模式的過程中也發現了模式中的不足,比如參數較多、某些參數所反映的內容上相差不大,比如“社會角色關系”和“社會態度”。由于模式中缺乏分析文本意義的參數,譯文質量評估者在應用該模式的過程中容易帶入主觀色彩,不易系統地發掘文本的概念和人際意義。然而,該模式作為國內外第一套系統的、完整的、科學的翻譯質量評估模式,為翻譯界評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啟發了不少學者對翻譯質量評估的深入研究,對翻譯質量評估的發展有著重要的開拓意義。
參考文獻:
[1]司顯柱.朱莉安·豪斯的“翻譯質量評估模式”批評[J].外語教學,2005(3):79-84.
[2]House,Juliane.A Model for 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M].Germany:Gunter Narr Verlag Tubingen,1977.
[3]武光軍.《翻譯質量評估:論辯理論模式》評介[J].外語研究, 2006(4).
[4]胡秋梅,王華英.朱莉安·豪斯的翻譯質量評估模式研究——以《一件小事》的英譯文為例[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1):114-115.
[5]李曉林,何紹斌,朱莉安·豪斯的“翻譯質量評估模式”運作過程可行性淺評[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0,31(6):127-131.
[6]唐軍,王燕.豪斯翻譯質量評估模式在漢譯英翻譯中的應用——以朱自清《背影》的英譯為例[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5(6):129-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