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一種多效優質的區域產業組織形式,旅游產業集群既可以充分提高旅游業綜合影響能力,又可以推動區域經濟的快速增長。而安徽省池州市一直以來以旅游聞名于中國,其旅游產業集群特征具體表現為以九華山景點為旅游核心,周邊各個特色旅游景點較為分散的不完全旅游體系。池州市以豐富的自然資源為物質前提,通過旅游業與周邊城市乃至全國形成主要的經濟往來,大幅度地提升了池州市的經濟發展速度。本文正是通過探究安徽省池州市的旅游產業集群化特征,嘗試為建立長期高效的旅游產業的經濟發展機制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旅游;產業集群;機制;探究
中圖分類號:F59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4428(2018)07-0041-02
一、 前言
隨著我國不斷實行區域經濟發展,越來越多的地區或城市致力于整合協調該區域的相關產業資源,為的是形成相關產業集群來進一步提升相關地區的綜合發展實力。旅游業,作為一些城市或地區的主要經濟發展的支撐產業,其產業集群化形式的形成能有效地擴大旅游整體輻射效應,并進一步提升核心競爭力。由于目前國內運用產業集群這一組織形式的產業主要集中在第二產業,如制造業、工業等。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將形成“產業集群”的思想合理運用到第三產業之一的旅游業上來可謂是一種高效實現旅游資源最有配置的創新性途徑。
從20多年的發展經驗來看,旅游業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進作用。基于這一明顯優勢,許多省市都通過大力開發旅游資源來進一步確立旅游業的支柱型產業地位,安徽省池州市便是典型城市之一。作為一直以旅游業為主導基礎產業的城市,池州市的旅游資源極為豐富,既包括聞名全國的九華山景區,也含有“牧童遙指”的杏花村景點。盡管旅游資源豐富眾多,但池州市內僅有九華山旅游景點以及周邊小景點形成了一定的旅游產業集群,大多數區域的旅游業綜合體系仍處于不完善的局面,這進一步使得該市未能在全域范圍內實現一定的旅游產業規模。這種不完善、小范圍、低聚力的現狀阻礙了池州市的相關旅游經濟發展,并進一步減緩了地區的綜合發展的步伐。因此,基于池州市現有的旅游產業集群的特征,相關主體應進一步建立長期高效的旅游形成機制來助力池州培育具有競爭力和吸引力的旅游產業集群。
二、 池州旅游產業集群
(一)池州旅游產業集群概念
作為當今世界上較為先進的產業組織形式,產業集群化發展已經漸漸成為各國發展產業的核心思路所在。旅游業收入是池州市的財政收入的幾大主要來源之一,其能否形成產業集群化關系到池州整體的財政收入與經濟發展。因此,在池州旅游業整體踐行產業集群化模式,能有效擴大文化旅游發展規模,減小旅游開發運營成本,提升旅游體驗環境,促進池州旅游規模經濟的產生。同時,在集群化形成的同時,多個產業被帶動起來,分別在橫向和縱向上形成有機融合與并聚,促進當地的整體產業規模的增加,大大提高池州市旅游產業在同類型城市之間的市場競爭能力。
(二)池州旅游產業集群的特征
1. 九華山地區景點集聚規模最大
通過選取集聚度、優越性以及規模化三大指標來判斷池州的旅游產業集群相關特征時,九華山地區景點群以高集聚度成為池州市運用旅游產業集群組織形式的最典型景區。作為每年接待國內外游客接近千萬次的中大型景區,九華山風景區的相關建筑與公共旅游設施約30個左右,盡管在絕對數上略少于池州市青陽縣風景區的66個以及東至縣地區的42個,但由于其占地面積存在絕對優勢,區域范圍小于青陽縣與東至縣。因此,從整體來看,九華山風景區的旅游資源相對比較集中,故其集聚規模在全市范圍來說最大。
2. 大多數旅游景點存在離散化特點
除去九華山風景區外,池州地區仍具有眾多豐富多樣的旅游景點。例如具有喀斯特地貌的溶洞群——大王洞景點,風景如畫的牯牛降景區,極具特色的秋浦河漂流景區等。雖然這些自然風貌以及資源條件都是發展池州旅游產業的優秀前提條件,但是由于此類景點的分散化現象明顯,景區相互間集聚度不高,加之它們所處的地理位置較偏遠,因此難成氣候。目前,大多數的旅游景點因無法帶動周圍產業而處于整體發展緩慢甚至停滯的階段。
3. 旅游輻射效應低,整體競爭力較弱
目前池州市內形成一定的品牌效應的旅游景點只有九華山風景區。作為主打“佛教資源”的文化旅游景點,九華山風景區在全省乃至全國已經產生了一定旅游輻射效應。但僅有九華山地區的旅游產業形成了一定的集群化特征,其余景點仍然在同類型的景點中缺乏競爭力。這種“一枝獨秀”的旅游發展現狀對池州市的整體旅游經濟的發展有著不利影響。任何產業只有形成了均衡且可持續發展的模式,其發展速度才會進一步得到提升。
(三)發展池州市旅游產業集群的作用
1. 為池州市當地以及周邊地區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眾所周知,旅游產業應該是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其發展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來帶動。因此,池州地區在形成一定的旅游集群化發展模式中,需要大量的服務業以及私人企業的介入,以此來提供滿足旅游業發展所帶來的不斷增長的需求變化。這其中就包括旅游餐飲、住宿以及相關生產加工和服務工作。因此在池州地區形成旅游產業集群可以擴大就業率,從而促進地區經濟發展。
2. 能有效推進池州市城鎮化進程
池州市作為皖南地區文化旅游產業的代表,其城鎮化進程的推動本身就需要通過大力發展旅游產業來增添新的動力,并以此來滿足市場的供求平衡;再者,池州旅游產業集群化特征的形成有利于人口進行合理性的流動,為城鎮化的推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最后,旅游產業集群發展能有效解決推行城鎮化過程中所引致的相關“城市病”現象,真正消除“偽城鎮化”。
3. 可以形成規模經濟,在擴大旅游產業規模的同時降低相關成本
池州旅游產業集群化的模式的形成有利于協調整合當地分散的旅游資源,延展旅游產業空間。與此同時,產業集聚還能使得大批旅游資源從開發到供應最終形成旅游產品的整個過程更加規范化、專業化。相關旅游運營成本也隨著規模經濟的形成而不斷降低,這些均利于池州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
三、 池州市旅游產業集群化機制的形成
想要徹底打破池州市旅游發展的“瓶頸式”現狀,形成相應的長效發展機制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在推行池州旅游產業集群化發展的進程中,政府以及相關部門應以可持續發展為主要前提,在不破壞固有生產方式和資源的同時調節旅游市場的供需平衡;以發展符合池州特色與文化的旅游產業為核心目標,通過合理高效地開發池州全域的旅游資源,努力提升當地的旅游產品質量;在政府引導和市場調整有機結合的前提下,全面凸顯“佛教旅游”“文化旅游”兩大特色,構筑池州優秀旅游產業并形成較強的旅游核心競爭力,大力培育和幫扶池州旅游的龍頭產業,并積極調動其他產業形成產業共同發展體,貫徹落實產業集群化發展政策與模式,使旅游業真正成為池州市社會經濟發展的強有力動力產業與基礎支撐產業。
四、 池州旅游產業集群化發展相關建議
(一)打造科學旅游產業鏈
池州市相關旅游產業鏈的合理設計與否直接關聯到其旅游產業集群化的形成程度與速度。運用科學的產業管理規劃方法,不僅可以促進池州旅游業的發展,還能從制度與體系的角度進一步規范池州市的眾多產業。因此,在考慮當地旅游產業組織模式的變化時,打造“科學型”的旅游產業鏈至關重要。旅游產業的相關主體們應根據所屬的分工不同,協調配合、互利共贏。并將產業鏈所帶來的優勢與旅游資源、旅游產品相結合,從整體旅游質量上對池州旅游進行相應的延展與提高。
(二)聚力培育龍頭旅游企業
眾所周知,旅游產業集群化的形成離不開各類的企業主體。因此,面對旅游產業所涉及的眾多企業,培養出相關龍頭旅游企業來激活整個旅游市場的發展潛力是具有積極作用的。這不僅能夠使得當地旅游業與社會資金主體存在良好的溝通,更能夠迅速擴大旅游產業集群的輻射效應。政府可以通過頒布一系列惠企政策,如減免稅收、提供補貼、引導外資引進等相關手段增加相關龍頭企業在旅游景區的影響力與協調力。
(三)因地制宜,打造區域旅游品牌
為了進一步增強池州地區的旅游輻射效應、彰顯地區特色文化,在池州形成旅游產業集群化的過程中,打造具有當地文化特色的良好的旅游形象十分有必要。作為四大佛教名山——九華山的坐落地,池州在旅游產業集群化發展中可以主推“佛文化”的旅游品牌定位,并形成一系列具有佛教特色的旅游景點鏈。在保證當地形成的旅游產品具有高質量的同時,相關部門主體可以運用互聯網、電視廣告等相關媒體媒介宣傳當地的旅游品牌文化,從而使池州旅游形成更強的影響力。
(四)構建旅游創新發展平臺
旅游產業集群化發展的動力源泉在于創新。為了踐行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在充分了解旅游消費者對旅游產品的需求類型的基礎上構建池州旅游產業集群化創新發展平臺是十分有必要的。此旅游平臺應以智慧發展為核心,通過結合“互聯網+”的思想進行相應的數據收集與分析,并結合政府、相關企業、旅游機構等相關關聯主體,以智慧運營的方式解決旅游產業集群化涉及的相關不兼容問題。最終,構建旅游平臺帶來的優勢能加快旅游產業的更新換代,推動區域間的旅游合作與交流。
參考文獻:
[1]王兆峰.基于產業集群的旅游產業結構升級優化的傳導機制與途徑研究[J].財經理論與實踐,2011(1).
[2]王磊.安徽旅游產業集群競爭力研究[D].合肥:安徽農業大學,2014.
[3]王起靜.旅游產業鏈的兩種模式及未來趨勢[J].經濟管理,2005(22).
作者簡介:
劉慧琳,女,安徽財經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