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敏 束思勉 路金晨 林可欣 陳國華
摘?要:連云港市創建衛生城市成功,除了歸功于政府的付出,還不得不感謝每一位奮斗在前線的環衛工人。一直以來環衛工人被人們贊譽為“城市美容師”,但在市場化的過程中,他們的管理以及社會保障出現了很多問題。盡管政府為改善他們的生活也做出了一些措施,但收效甚微。本文就連云港市海州區環衛工人的社會保障現狀進行研究,通過調查,了解連云港市環衛工人的身體狀況、社會保障、工資待遇等情況,探尋連云港市環衛工人現行的社會保障體系所存在的問題,最終進一步提出優化連云港市環衛工人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議,為政府完善環衛工人的福利保障和人本管理提供可靠的決策依據。
關鍵詞:連云港;環衛工人;社會保障
中圖分類號:C91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4428(2018)07-0156-03
一、 引言
民生問題和生態環境問題多次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問題中的輿論焦點以及各大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重點話題。習近平主席也數次在兩會中提及自己心心念念的基層群眾的民情民憂,環衛工人作為基層群眾中的特殊群體,他們的福利待遇及社會保障問題也多次引起基層人大代表的重視。2016—2017年,連云港政府為創建衛生城市,加大了環衛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他們的工作環境,但在社會保障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在市場化變革過程中,他們的工作環境和工作對象沒有變,職業風險和危害卻不斷加大,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也并未有明顯提高。隨著近年來環衛工人罷工事件、工資冒領事件的出現,環衛工人的管理與社會保障問題,受到媒體和社會越來越多的關注。諸多問題雖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尋求一個合理的、完善的社會保障機制對于環衛工人而言卻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二、 連云港市環衛工人社會保障調查分析
(一)環衛工人人口學特征
從性別上來看,本次調研共調查環衛工人200名,男性110名,占總數量的55%;女性90名,占總數量的45%;其中年齡最小的為40歲,最大的為65歲,平均年齡為53.5歲;臨時工比例較高,占總人數的89%;大多數環衛工人文化水平均不高,本地戶籍比例高于外地戶籍。環衛工人因為文化程度不高,所以維權意識不強,對于是否簽訂合同大多持有無所謂的觀望態度,從工種這一數據也可以驗證,連云港環衛工人有81.5%是臨時工,而臨時工的工資以及社會保障情況較正式工也會有一定的差距。
(二)工作強度以及身心健康狀況
環衛工人的工作時長普遍在8個小時以上,40%的環衛工人認為工作強度較大;在詢問到是否介意他人對于環衛工人這一工作屬性看法的時候,有15%的環衛工人反映在面對質疑聲時會情緒低落,認為環衛工人不是一份光榮的工作,得不到他人的尊重。除此以外我們發現,面對強度較大的工作以及外人的不尊重不理解,有近50%的環衛工人表示面對冷漠已經習以為常,所以面對生活和工作中的不如意,他們只能一味地選擇沉默與隱忍。在身體狀況方面,由于連云港市有明文規定,環衛工人必須手持健康證才能上崗,因此大多數環衛工人身體是健康的。但長期風吹日曬和高強度的工作環境,也導致了他們在呼吸道、消化系統、脊椎、關節方面有一些小毛病。
(三)社會保障以及勞動權益狀況
在社會保障所調查的五類保險中,除了工傷保險外,其他保險擁有比例都較低,其中失業保險僅占5%,醫療保險僅占11.5%,生育保險僅占1.5%,養老保險僅占4%,讓人吃驚的是什么都沒有的比例竟然高達60%;至于在勞動權益方面,政府基本上能保證按時足額發工資和定期體檢,但在簽訂合同以及加班補貼等規定方面仍有所缺失。94%的環衛工人反映雖然政府定期安排體檢,但費用由他們自己出,政府并沒有統一進行繳納,這對本來就收入微薄的他們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四)勞動機械化工具使用情況
從調查中分析可知,目前連云港市環衛工人的機械化作業不高,一些先進的清掃車、托運車還沒有被引進,環衛工人僅僅只能通過掃帚、簸箕進行清潔,至于垃圾的托運也只能通過手工拖。環衛工人因工作的性質,擁有一些路面作業提示牌、反光路障也是有必要的,但數據顯示只有一小部分的環衛工人有這些提示牌,所以政府在這一塊也是有所疏忽的。
三、 環衛工人管理和保障現狀存在的問題
(一)管理機制缺乏人性化
有40%的環衛工人反映他們的工作強度過大,經常感覺身體吃不消。近68%的環衛工人無奈地稱自己每天一邊工作一邊擔驚受怕,由于上級工作檢查頻繁,檢查要求嚴苛,他們在強度較大的工作下還要承擔著上級領導突擊檢查的風險,心理壓力較大。目前在監督工作方面,上級只依據硬性指標來進行管理,尚未建立訴訟機制,給環衛工人說明情況的機會,只是一味地進行罰款。
(二)機械化作業程度不高
環衛工人的工作環境惡劣,政府尚未引入先進的工具分擔其工作壓力。就調查情況看,有35%的環衛工人所負責的區域尚未有滾輪垃圾桶,近90%的環衛工人反映政府尚未給他們配備電動清掃車、電動托運車等機械化作業工具。路面作業提示牌、反光路障等提示標志也尚未大面積覆蓋,未能減少環衛工人工作的額外風險,整體機械化作業程度不高。
(三)社會認可度不高且社會福利缺失
通過研究發現,大多數環衛工人的職業認同感、社會認同感和自我認同感都不強,超過50%的人反映自己的情緒易受到外界公民看法的影響。而政府在環衛工人社會福利這一方面也沒有起到足夠的重視,導致環衛工人這一群體的社會認可度不高。
(四)工作量的懸殊與工資不成正比
政府并未根據工作量大小進行分級設置,導致大多數環衛工人工資都差不多。在如今這個多勞多得的社會,量化不考慮,只是一味地根據工資標準來進行發放,易引起不滿情緒。此外,正式工與臨時工的薪酬待遇相差較大。數據顯示,81%的環衛工人都是臨時工,整體的薪酬待遇低于基礎水平,福利待遇也是懸殊不一。
(五)工資待遇和社會保障水平低
目前連云港市環衛工人每個月只有基本工資薪酬,且工資水平僅略高于最低標準。社會保險擁有率低,全無保險的比例達一半以上。但由于其工作性質,他們承擔了一定的安全風險,需要保險和額外補貼來保障其勞動權益。政府每隔一段時間會組織環衛工人進行體檢,但體檢費用卻要求自費,這對于有些生活拮據的環衛工人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六)工作時間較長,且全年無休
連云港市的環衛工人工作時間為一天9小時,全年無休。近90%的環衛工人反映自己從未有過什么額外補貼。環衛工人在法定節假日仍需要上崗工作,卻無法拿到相應的節假日補貼,這一點有悖于國家的相關明文規定。
根據我國《勞動法》相關規定,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一天。企業因生產特點不能實行以上規定的,經勞動行政部門批準,可以實行其他工作和休息辦法。對于環衛工人來說,全年無休無形中損害了環衛工人應有的權益。
(七)工作中缺乏健康保護措施
通過調查,我們了解到環衛工人在工作中除了工作服,環衛部門并未再發放有關健康保護的一些用品,比如口罩、手套等。由于工作的特殊性,環衛工人接觸塵土、顆粒物的時間長達9小時,呼吸道長期與外界相通,受各種病原體侵襲機會多,患病幾率增大。環衛工人在處理垃圾時,很容易刮破手,因為垃圾組成復雜,又不具備可預見性,所以環衛工人徒手進行清理時,容易遇到危險。調查顯示,僅有23%環衛工人表示政府給自己配置了一些基礎的防護用品。倘若不配備一些基本的防護工具,環衛工人的慢性病患病幾率和額外傷害的風險將會大大提高。
四、 改善連云港市環衛工人社會保障狀況的對策
(一)完善社會保障機制
政府應建立和健全覆蓋臨時工的醫療保險制度,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體系,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同時在制度上應明確道路作業環衛工人享有受避讓的權利,連云港市現在新增行人享有受避讓權利,環衛工人在工作時也應享有這種權利,保障其在進行道路作業時的人身安全。
將環衛工人社會保障機制和工資待遇機制納入民生計劃中,有針對性地來提高環衛工人的工資待遇和社會福利,針對正式工與臨時工在工資水平和福利待遇方面的巨大差異,應根據連云港本地經濟發展水平,合理確定工資結構標準,提高環衛工人的福利待遇,實施工齡工資、崗位工資及加班費相結合,適度向長期堅持在一線的職工傾斜。
(二)加強城市環衛設施建設
對于環衛工人來講,他們主要以勞動力為主,并沒有固定的休息場所,強度較大的工作已經讓他們處于負荷狀態,倘若不能及時地休息,他們的身體會吃不消。因此政府部門應該從各方面來加強城市環衛設施建設,為環衛工人配備相應的現代化作業設備,提高機械化作業的水平;建設垃圾中轉站,提高城市垃圾處理效率;及時更新基礎環衛設施,淘汰陳舊老化的設施,保證環衛工人的安全;建立環衛工人休息場所,保證其完成工作的同時,有一定的休息時間。
(三)適時推出超齡職工社保等福利政策
由于環衛工人職業特性,大多數為中老年人,因此應該根據老年人的身體狀況,來制定相應的工作機制。在保證效率的前提下,減少環衛工人的勞動時間,降低工作量,實行輪崗制度,在他們完成工作的前提下,也能讓他們得到充分的休息。由于連云港市環衛工人老齡化現象嚴重,可適時推出超齡職工社保政策,以更好地保障他們的權益。
(四)實行差別工資福利制度
針對不同工作區域,實行差別工資福利制度。現在連云港市環衛工人的待遇基本沒有差別,但是工作量和工作強度是不一樣的,因此應該針對不同強度、不同區域的環衛工人,實行差別工資福利制度,保障環衛工人的權益。
增加特殊作業津貼。環衛工人大多需要在高溫、低溫、霧霾、噪音等多種特殊環境下工作,這讓環衛工人承擔了更多的附加風險,因此在工資待遇方面不能只考慮他們體力的付出,也應考慮他們在特殊作業中承受的身體和心理壓力,增加多種特殊作業津貼,進行一些經濟補償,完善他們的福利機制。
(五)改善安全與健康狀況
進一步提高對環衛工人健康的關注度,嚴格執行定期的免費體檢制度,要真正實行全面身體檢查,落在實處。相關部門應該為環衛工人分發專業的健康保護用品,如口罩、手套、衣服等。政府應定期開展健康知識講座,進行安全作業方法培訓,增強環衛工人的交通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提高安全作業能力。
強化制度規范,切實解決環衛工人職業病防治問題,確保有專門的機構來做這個工作,確實提高預防職業危害和勞動工作保護水平,增強環衛工人對自身健康的關注度,預防職業病。
(六)建立健全關愛環衛工人的長效機制
廣泛開展敬老、養老、助老宣傳活動,增強尊重、關心、幫助老年人的社會意識,大力弘揚尊重中老年環衛工人的社會風尚,對青少年和兒童進行尊老的道德教育和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法制教育;各大傳播媒體應當關注環衛工人的生活,開展維護環衛工人合法權益的宣傳,采取辦法解決環衛工人遭受歧視的問題,提高其社會認可度,鼓勵全社會尊重、支持、愛護環衛工人,為環衛工人營造一個良好的工作和社會環境。開展一系列為環衛工人送溫暖的活動,讓環衛工人感受到政府、社會公眾的關心和愛護。
五、 結束語
由于研究時間短,研究對象局限在海州區,因此本次研究存在一定欠缺,并不能完全體現連云港市全體環衛工人的社會保障現狀。希望通過后續的研究工作,能夠對連云港市環衛工人的社會保障以及管理提出更具實際意義的建議,能夠更好地幫助環衛工人完善社會保障機制,同時引導公民逐步增強環保意識,促使公共衛生事業取得發展,為創造更好的城市環境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唐敏華,惲俊,章可循,余星皓,李秋粟,宋鑫,潘晨,許愛芹.徐州市環衛工人生活條件與工作滿意度調查[J].職業衛生與應急救援,2016,34(5):381-385.
[2]周偉亞.公共環境衛生服務人員的管理與保障問題及其解決對策[J].勞動保障世界,2017(5):49-50.
[3]張麗云.智慧城市建設之環衛工人勞動權益保障[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17,31(1):24-30.
[4]張金榮,鄭應芳,繆宏基,褚毅生,吳雯.環衛工人職業健康素養狀況調查與健康教育對策[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7,8(7):7-10.
[5]薛娟,劉萬龍,薛昊嵐,張白,唐冰花.環衛工人生存狀況的調查分析——以安徽省蚌埠市為例[J].中國市場,2016(35):118-120.
[6]李丹丹.我國環衛工人權益保障研究[D].太原:山西大學,2015.
作者簡介:
錢敏,女,江蘇揚州人,淮海工學院商學院學生,研究方向:管理學;
束思勉,女,江蘇丹陽人,淮海工學院商學院學生,研究方向:管理學;
路金晨,女,河南新鄉人,淮海工學院商學院學生,研究方向:管理學;
林可欣,女,福建莆田人,淮海工學院商學院學生,研究方向:管理學;
陳國華,男,江西鄱陽人,淮海工學院商學院教授、企業戰略研究所所長,研究方向:管理學。